幸國華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蓮花學校 江西 贛州 341400)
學生的興趣是學習中最重要的內在驅動力,良好的興趣能夠促使學生積極的投入教學,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交流,對知識進行思考,能夠降低教師的教學負擔,提升課堂效率。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興趣,教師需要對現階段的教學模式進行轉化,并且巧妙的融入課堂各個環節,本文將從課前引導、課堂教學、知識應用三個方面進行思考,提供一些利用信息技術增加課堂趣味性的策略,供廣大教師參考。
1.1 豐富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內容。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有必要讓其形成完善此系統到知識體系。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其中所涉及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枯燥、乏味,若是教師只進行教材內容的講解,便無法激發出學生形成較大的興趣,導致學生在課堂中經常出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而在課堂中,應用信息技術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資源豐富的網絡渠道,為學生進行知識的拓展,讓學生能夠通過對帶有趣味性的內容進行學習,而逐漸意識到學習過程的樂趣,這樣便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并且通過對知識的拓展,也能夠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師的教學過程更加充實。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開展課堂導入的環節,讓學生能夠在此過程中更加期待教師接下來說要講述的內容,這樣便能夠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帶來推動作用。
1.2 帶給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在課堂中,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時,可以通過視頻、圖片、音頻等多種表現形式來進行知識的展現,這種方式能夠將教材內枯燥、抽象的文字信息,轉變為更加生動、直觀的圖像,這樣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規律,能夠為學生到學習過程帶來較大的推動作用。并且,通過生動、直觀的畫面,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更加愿意主動地與教師進行互動和交流,使學生能夠在這樣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下,不斷的開放自身的學習思維,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的思考,而對所學習的內容產生自己的理解,這樣便能夠有效實現知識的內化,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時,這種表現形式也能夠強化學生的情感認知,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進行代入,讓其對所學習的知識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進而讓學生通過道德與法治課堂,而實現全面的進步和發展。
2.1 巧設課前引導,激發學生興趣。課前的引導環節作為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將信息技術納入其中,能夠給予學生更為新鮮的感受。教師在課前應當利用互聯網平臺,去搜索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從案例中提出問題,引出教學內容,從情景當中滲透知識點,讓學生產生探索的欲望和學習的興趣,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責任與角色同在”這一單元中《我對誰負責,誰對我負責》時,教師可以在用這樣的一個例子作為課前引導“同學們和自己的父母互有責任關系,父母生下你們就對你們有撫養義務、教育義務,當父母老去你們對應要承擔贍養義務。這是你們和父母之間的責任關系,那么這個關系延伸到學校,同學,社會,又是怎樣轉化的呢?”通過一個案例作為引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探索的欲望,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把責任關系的角色做成一個連線圖,配對正確后可以彈出對應的責任關系,讓學生經過思考后來解答題目,在學生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從對應的責任關系中逐漸的滲透知識點,這種教學可以發揮信息技術直觀展示的優勢,也能夠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強化學生的理解。
2.2 擴充教學內容,多元化詮釋知識。信息技術整合資源的優勢,能夠為教師帶來諸多便利,很多時候教材當中的案例不足以幫助學生吃透知識點,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從互聯網中選取案例,增加教學參照,來讓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更加深刻,并且案例的擴充,能夠大大提升教學趣味性,達到多元化詮釋知識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法不可違》這一節內容的時候,除了教材當中給出的違法案例,教師也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與學生關聯較為密切的案例,來詮釋“法不可違”的概念,比如我們經常收看的《今日說法》欄目,其中有一期內容叫做《晚自習之后》,這期的內容講述了女主人公李梅被同學勒索錢財,又被毆打的案例。這種案例在校園中時有發生,教師可以通過這個案例來進行教學,一是要強調法律的嚴肅性,警醒學生,讓學生塑造正確的是非觀念,二是要教會學生在遇到類似情況時,自己該如何維護自身的權益。通過這種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的案例擴充,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的體會,也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并且能夠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來理解知識,對教學效果的強化有著積極的幫助。
2.3 聯系時政信息,增加教學真實感。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很多的知識點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一些生活中的時政信息,也可以作為教師教學的元素,來加入教學當中,增加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強化教學的真實感,也能夠給予學生從生活看知識的角度,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例如在學習“建設美祖國”這單元中的《正視發展挑戰》這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聯系當下的新冠肺炎疫情來做教學,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對這次新冠肺炎的想法,然后提出問題,“同學們覺得新冠肺炎對國家的發展來說算不算是一次挑戰呢?”,同學回答“是挑戰,這是對國家經濟的一次打擊,讓很多企業歇業,讓國家經濟受到損失。”,教師再提問“那么你們知道國家應對這次挑戰做出了那些調整嗎?”,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有的說“國家暫時取消了高速路的收費”、“國家出臺了一些列政策幫助企業盡快復工”、“很多長時間歇業的企業員工的工資照常發放”,在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討論中,學生對于“正視發展挑戰”這一概念有了新的理解,并且跳脫出課本,從時政當中了解教學內容,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感受更加深刻和清晰,同時也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2.4 通過微課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不斷的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并且,這一階段是學生思想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環境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認知和理解。因此,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是教師便需要通過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實際的生活情況和學習情況,來進行個性化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性,于是,教師并可以通過微課這種學習模式,讓學生通過對視頻的觀看來進行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微課視頻的時長一般在8~10分鐘,其中所包含的內容大多都只為一個知識點。因此,學生在利用這種方式進行學習時,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來進行選擇性的觀看,這樣便能夠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模式的發展,同時,時長較短的視頻內容也不會為學生帶來較大的學習壓力,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減輕自己的學習負擔,使其通過這種相對更加新穎、高效的學習模式,而逐漸感受到學習過程的樂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微課視頻的學習過程放在課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在課堂的學習情況來進行具有針對性的選擇,學生在課后觀看微課視頻時,能夠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意識,讓學生能夠無論在課上還是課下,都能夠進行高效的學習過程。
例如,教師在講解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改革與創新》這一單元時,教師便可以從改革與創新這兩方面入手來進行微課設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課堂里無法向學生講述的拓展性知識進行展示,將每一模塊的知識點進行詳細的講解。因為課堂時間十分有限,總是會存在著一部分知識,無法向學生進行全面的展示,而教師通過在課前準備詳細、系統的微課視頻,便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授課內容,讓學生通過課下的學習過程,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比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改革開放、共同富裕、創新改變生活、創新永無止境這幾個模塊的內容向學生進行講解,之后,再將實際的案例向學生進行展示。讓學生通過具有針對性的學習方式,實現個性化的提升。學生在短短幾分鐘的學習過程中,也能夠達到復習的效果,并且,也能夠對這部分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記憶。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在課后將微課視頻進行上傳,讓學生通過固定的平臺來進行觀看,在平臺中,教師能夠檢查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及對視頻中問題的完成情況,通過學習平臺中的大數據分析,教師也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評價。同時,通過學生的及時反饋,教師也能夠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薄弱點和興趣點擁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過程,促進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的提升,這樣便能夠全面發揮出信息技術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的應用。
2.5 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十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這其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而不斷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興趣,讓學生能夠通過互相幫助、互相監督的過程,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意識,在此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對學生自主意識進行培養,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學過程來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探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通過自主探究過程來進行教材知識的理解。為了強化學生的獨立意識,教師可以講某一節課全身就有學生來進行自學,讓學生在小組內通過合理的分工過程來完成學習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微信群、QQ群的方式來進行互動和討論,這種方式能夠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帶來較大的便利。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渠道來進行信息到查找與整理,不斷開辟學生的學習渠道,讓學生通過自學的過程,掌握更加豐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思路。
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民當家做主》這一單元中《我國國家結構》這節課時,教師便可以對教材的閱讀和信息材料的獲取,而全面掌握這節課所涉及到的知識內容,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ppt課件的制作,將每一位成員所獲取的信息進行記錄。之后,在將課件進行提交,教師根據課件中的內容來進行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為學生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指導,通過自學過程,學生能夠逐漸形成較強的探究意識,使其能夠通過對學習任務的完成,產生較強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讓學生從中不斷地挖掘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以此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做好課前引導,激發學生興趣,并且在課堂中適當擴充內容,開拓學生視野,最后要巧妙聯系時政,增加教學真實感,從而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趣味性,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教學效果得到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