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桂珍
(福建省建甌市小橋鎮中心小學 福建 建甌 353131)
鄉村師資力量薄弱,教師教學理念落后,習作教學模式老套、單一化,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鄉村小學生活動空間小,留守兒童多,缺乏閱讀與生活實踐,習作上嚴重存在內容空洞虛假,語言單調乏味的現象。
2.1 以讀促寫,培養良好習慣。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與寫作是相得益彰的,教師要堅持精讀課文,并將閱讀與習作融會貫通。閱讀前教師給學生布置相應的閱讀任務,引導學生揣摩精彩的語段,重點句子,讓學生多讀,多體會,多談感受,加強對文章寫法的把握,然后加以隨堂練習,進而提高寫作能力。這樣的課堂精讀可以促進寫作,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例如賞析梁曉聲的散文《慈母情深》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和細節描寫,并仔細品味,感受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母愛和“我”情感的變化。有學生找到母親工作廠房的描寫,圈畫出:低矮、壓抑、潮濕頹敗等詞匯,感受母親含辛茹苦,生活不易。也有同學看到“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湊到縫紉機板上”的身影,領會了作者見到母親時的震驚、心酸的情感。還有同學觸類旁通,賞析母親掏錢給孩子買書的動作描寫,讀懂了一顆熾熱的愛子之心。我順勢歸納本文的寫法:回憶難忘的事情時,應當關注特定的場景,捕捉最能打動人的地方,進行場景描寫或人物描寫,進而抒寫內心感受。最后聯系課后習題,請學生們說說自己“鼻子一酸”的經歷,試著寫寫。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學生品讀、賞析課文在先,老師適時指導寫作方法,最后讓學生進行隨堂練筆,以讀促寫的教學模式,不僅避免了學生對習作的畏難情緒,還提升了本單元習作的質量。
2.2 演繹課本劇,激發寫作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從本質上講兒童個個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小學生具有強烈的表演欲望,教師讓學生表演課本劇,不僅可以讓學生根據劇中人物的身份,揣摩說話的口吻,拿捏人物的動作、表情,洞悉人物內心世界,積極有效地解讀文本,還可以挖掘學生的表演天賦,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例如在名著讀后感習作教學中,我先讓幾位學生表演課本劇《草船借箭》,叮囑同學要仔細觀察周瑜、諸葛亮、魯肅幾位小演員的言行舉止,表情神態是否與文中的描寫相吻合,同學們認真觀賞、用心感受、獨立思考。表演后,讓學生描繪表演過程,暢談觀眾感受。學生們紛紛把自己觀看后的喜悅、收獲、思考和大家分享。有討論故事情節的,有對人物評析入木三分的,還有闡述自己的真知卓見的……觀后感受令人耳目一新。最后教師點撥讀后感寫法,他們就能由被強迫地“要我寫”華麗蛻變為“我要寫”,由于學生的表演欲望、談論欲望得到激發和滿足,所以習作,學生們能不拘一格,暢所欲言。可見,課本劇表演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發揮、自由思考、大膽表達的寬松環境,說讀后感成為寫讀后感的開路先鋒。
2.3 運用微課,提高教學效率。微課是信息化教學手段之一,教師借助圖片、視頻、音樂、動漫等多媒體形式,對習作教學中的某個寫作技巧、教學環節或活動展開一個短小精悍的授課方式,這樣的習作課堂,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輕松、愉悅地進入學習情景,在老師的巧妙布局下點燃創作熱情,提升課堂效率。
比如在講解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的寫作技巧前,筆者把學生課外拔河比賽的視頻整理為微課資料,課上讓學生重溫拔河場景,觀看后請學生說說拔河比賽的激烈過程。想一想如何才能讓自己的描述變得精彩生動?同學們像是瞬間被點燃的煙花,茲茲燃燒著并迸發出絢麗的火花:他們有的從比賽的敵我雙方繪聲繪色的描述比賽,有的從圍觀人群的吶喊、歡呼中去渲染聲勢。老師則在同學們躍躍欲試的情境下點撥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的妙處。該次習作課利用微課視頻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讓他們重溫課外活動,學生以說話的形式描述了拔河賽況,說話訓練環節又為后面的片段場景描寫打開了寫作思路,激活創作靈感。微課教學不僅可以運用在指導習作技巧上,還可以運用在預習習作,鑒賞優秀習作,評價習作等諸多環節上,借助微課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效將片段寫作納入到說寫結合中,提高教學效率。
2.4 注重積累,豐富寫作素材。習作源于生活實踐,又比生活更為精粹。傳統的習作教學老師注重的是寫法指導與范文朗讀,容易導致學生信條化,寫作思路被拘泥于狹隘空間。生活的范圍有多寬廣,習作的天地就有多廣闊,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探索真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形成自己的認知理念,并且發掘、收集美好的人與事,提煉為習作素材。在清明時節,學校組織學生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烈,學習愛國精神;活動課參觀江氏宗祠、清代古民居、龍池百官村的養蒙書院,秉承先祖遺訓;暮春,陪伴大人采摘茶青,烘烤制茶。祭掃、參觀、勞作、玩耍、讀書等都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生活場景。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欣賞自然風光,體驗鄉野生活,收集寫作素材。這樣學生們下筆文思泉涌,就能抒寫真實感受。譬如:有位善于觀察的學生在《鄉野趣事》開篇中寫到:“鄉下孩子對嬉戲玩耍是情有獨鐘的:不必說在楊柳依依的溪邊垂釣,不必說在知了聲聲的樹林子中捕蟬,也不必說在碩果累累的園子里偷吃,單是在山坡草地上打滾、捉迷藏就有無限樂趣了。”豈不是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堅持課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閱讀能開拓視野,積累語感,提高思辨能力。學生只有不斷地閱讀積累,才能在寫作時找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見聞感受。若沒有大量的閱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出好作文的。
教師應當正視學情,運用課改理念,讀寫結合,活動激趣,創新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尋鄉村小學習作教學策略,從而提高鄉村小學生習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