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興
(廈門市同安區濱城小學 福建廈門 361100)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小學體育課程及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從體育學科育人獨特價值及與其他學科緊密交織構成育人網絡,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成為培養學生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培養的重要路徑。體育課堂是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主陣地,學科核心素養引領著體育課堂教學。基于此,該文圍繞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內涵、對小學體育教學目標價值引領,及其導向下小學體育教學策略等進行探究,旨在推進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更好地融入小學體育教學,更好地發揮學科育人價值。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學校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育學科教學目標制定的具體化,呈現出體育科學在學校育人價值體系中的綜合期望,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環節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內涵包含了新時代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重要理念,包含“以學生發展為根本指向”“課程改革目標與學生全面發展有機結合”等。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制課題組對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進行界定,即由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3個要素組成,通過3個維度對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在內涵結構及價值意蘊方面進行深入理解和有效定位。
小學體育教學對于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的培養非常關鍵。通過運動興趣培養,小學生逐步形成運動參與的內部動機,為實現運動參與自我控制階段層層推進,最終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奠定良好基礎。小學生主動參與能力體育教學過程培養渠道包含基本體育運動知識和能力、體育活動信息、體育鍛煉方法,實現學生從參與到興趣培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實現自我與他人的互動與交往,交流與合作,正確認識規則及活動過程中的競爭與沖突。運動主動參與能力培養與提高,學生實現運動參與興趣,并自主調控體育運動動機,能簡單實現體育運動的目標、價值判斷,并指引運動時間、方式和途徑的選擇。
健康生活方式主要由基本知識理解、正確意識養成、行為實踐固化、最終習慣養成4個環節組成,包含疾病預防、愛護身體、科學時間管理等主要內容。信息技術井噴式發展,小學生由于認知及判斷能力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出現了一系列“沉迷網絡”“宅家”等不良生活習慣,最終導致身體素質下降,身心發展難以適應新時代社會壓力,身體、心理等層面的問題嚴重影響小學生健康成長。在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指引下,學生健康意識養成成為重要內容,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健康行為,最終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并持續性在生活選擇中做出正確判斷。
體育精神傳承深遠,蘊含合作、規則意識、堅持、自尊等豐富內涵,是學生進入21世紀復雜社會環境的必備品格。小學生體育精神體悟渠道豐富多樣,可以是體育運動參與、信息化體育訊息和運動情境下的交流與合作等。在生活中踐行體育精神的能力,即在日常生活情境下,小學生能夠調動個體體育品質去思考、應對、執行和反思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抉擇問題,并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通過該能力的培養,小學生自我心理狀態得到調試、逐步對理性價值觀產生認知,認知體育精神并進行判斷,使得價值觀不會被身邊因素干擾,理性地定位自我運動參與行為、健康行為等。
小學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是在學生體育學習與參與和體驗過程中實現的,圍繞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單元及課時設計格外重要。一方面,在課時設計層面,需要根據學生認知基礎設計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既要緊密聯系,又要層層推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多采用鼓勵和激勵性語言,學生在體育活動體驗中能夠獲得成就感,感受到自尊和自信。另一方面,創新單元教學設計,圍繞小學體育核心素養的單元設計,不僅是傳授一項運動技能,還需要通過嵌入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使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升。例如,籃球項目單元設計,將運動教育與社會責任教育進行榮成,形成新型單元教學模式。小組活動教學組織形式,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組間游戲競賽、課后反思等,在傳授運動技能的同時,強調體育情感及社會責任品格等諸多要素。體育教師通過制訂詳細的教學計劃和評價內容確保教學順利實施。
愛動是兒童的天性。新時代體育課程發展強調“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教師的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尊重學生興趣、情感、學習需要,調動學生的體育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小學體育教學以培養學生運動興趣為導向,強調以“練”為主,在練習過程中,進行運動體驗和感悟,實現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目標;另外,強調課堂師生互動及創設多樣且活潑的課堂教學氣氛。小學體育教師注重以實際效果作為課堂教學重要評價內容,課堂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在運動過程中體驗樂趣,感受健益,使學生真正喜愛體育活動并進行健康學習,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內外體育與健康活動和競賽,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小學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推進課堂教學新常態構建,圍繞體育精神和綜合能力培養導向,推進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創新和發展。就課程內容而言,強調課程內容需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即學生在經過較長時間學習和活動體驗后形成的體育運動學習經驗和課外體育鍛煉經驗。這種經驗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外體育鍛煉,較為系統地豐富學生生活經驗,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生成。就教學方式而言,多樣化教學方式指向,注重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提倡課堂教學以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注重情景化教學,引導學生理解知識點等,注重體育學習過程中實踐問題突破,培養小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優良品格和綜合能力。
基于小學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評價體系不僅針對小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而且要預測小學生課程目標及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程度。基于此,在推進學生體育學習和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構建多元評價體系。首先,強調評價激勵和發展功能的同時,注重反饋功能,學生對學習進步、存在問題及改進策略有一定認知;其次,設計多元評價主體,除了強調教師評價外,還需要設計學生自評和生生互評的主體評價方式,促進學生提高自我評價和自我提高能力;最后,課程評價內容需要緊密圍繞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3個維度,包括目標體系及觀測內容。
體育學科根據學生個體成長規律,在每個學段隱含著獨特價值。小學階段運動興趣培養及運動認知對于形成正確的體育觀、健康生活方式、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起到重要奠基作用。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指出體育學科作為學校教育領域的一門學科能夠起到育人的特殊價值和關鍵作用,但針對各個學段培養的側重點不夠突出,小學階段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研究仍需更加深入,更加具體,真正推進小學體育課程和教學的發展,真正為學生掌握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