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幼明 武漢外國語學校初中部
青少年雖然積累了一定的生活和學習經驗,也產生自主選擇的意識,但身心還處于發展過程中,其對待事物的本質并無具體的認識,只是選擇較為感興趣的項目內容。籃球是現階段青少年最為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籃球項目的綜合性特點決定其能夠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為落實籃球運動教學,發揮其教育優勢,教師不僅要關注到籃球對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培養,更要通過優化教學策略的方式,提高青少年學習熱情,在訓練中讓青少年建立合作、競爭乃至規則意識,使青少年能夠在籃球運動教學下,形成良好的體育精神,實現青少年綜合能力的提升。
籃球運動本身便是一項消耗體能的項目,長時期處于訓練過程中需要花費較多的身體能量,為使青少年能夠持續保持一種熱情的訓練狀態,教師必須嚴格規劃設計體育游戲類型,充分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避免青少年長期處于一種訓練模式下,產生身體疲憊感影響后續的技能教學。籃球運動開始前教師大多會組織青少年進行運動熱身,開展形式大多圍繞廣播體操或是慢跑,通過這種方式使青少年的身體肌肉能夠被拉開,從而調動青少年身體的各個關節[1]。雖然這種形式能夠起到熱身的效果,但并不能真正激發青少年的運動興趣,青少年還處于成長階段,相對單一且傳統的熱身模式還會影響青少年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可針對青少年的性格特點和興趣內容,為其設計更為科學、規范且多樣的熱身游戲,通過游戲的形式調動青少年身體機能,使青少年身心都能處于備戰狀態,迎接籃球教學課程的到來。如實際過程中,教師可將接力傳球以游戲熱身的形式開展,基于青少年的籃球技能和身體情況合理規劃接力的具體距離,為保證訓練的科學性,教師可在前期根據青少年對籃球運動的掌握和身體情況進行小組分配,在青少年能夠承受的距離下開展游戲,如若青少年出現傳球失誤則需要為小組其他成員表演小節目。此方式不但符合青少年成長特點,提高青少年參與積極性,還能夠培養青少年自信心,使其全身心的參與到熱身訓練中,達到對青少年關節和身體肌肉上的訓練,促進青少年對更多體育運動技巧的掌握,使其能夠以最好的狀態參與課程學習。
除熱身環節外,在開展籃球技能教學時也可采用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師在實際教學前,需要為青少年示范籃球動作。動作示范的好壞也會直接影響青少年對籃球技能的掌握,為使青少年能夠銘記籃球技巧,達到動作規范性教學的目的,避免青少年在參與籃球運動時出現動作犯規的情況,教師需要將籃球動作示范以游戲且助于青少年理解的方式呈現[2]。強硬的教學方式會增加青少年對籃球運動的恐懼感,導致其因害怕失誤而不愿參與,通過游戲更能促進青少年對控球肢體動作的掌握,實現對青少年籃球運動的有效且規范化教學。如在開展實際訓練期間,教師可為青少年畫出一個圈的范圍,而后按照青少年的具體人數進行小組分配,假設共有ABCD四組青少年,教師需要為每組青少年分配一個籃球。而后引導A組青少年站在圈內,其他三組站于圈外,A組青少年需要由左至右的按照順序進行運球,此過程中其他四組可采用低空擊打的方式用籃球發起挑戰,如若此時圈內青少年的籃球被擊打落地,則換個隊伍站于圈內再次進行運球訓練。此游戲更注重青少年控球和運球技能上的培養,需要耗費較大的身體能量,所以,教師需要對游戲具體時間進行嚴格把控,在提高青少年學習興趣的同時,實現技能上的提升,使每位青少年都能得到更科學且規范的籃球運動教學。
基于青少年實際情況制定教育目標,不論從教師的教學效率方面來看,還是從青少年身體素質角度分析都具有較強的教育價值。為達到這種針對性教育目標,需以分層教學的方式開展。書本中所記錄的籃球教學方式過于單一,針對全體青少年所設置的教學目標也過于片面化,所以青少年的身體素質都存在一定差異,這種差異決定其對于籃球知識和技能掌握方面多為不同,所以,有必要針對青少年的具體情況落實分層教學,細化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使每個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都更為立體化,為青少年提供突破自我的空間。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的內容較多,籃球教學并不能作為青少年生活和學習的唯一內容,因此,教師應嚴格把控教學時間,提高籃球教學質量和效率,使籃球運動訓練能夠達到最佳效果[3]。為保證教學內容的有效性,要求教師所制定的教學內容需結合青少年實際情況,在訓練前期教師可針對青少年體能進行有效測驗,基于測驗結果以及青少年對籃球的興趣度進行訓練方式的制定。
可以說,青少年的體能情況是落實分層教學的基礎,也是開展科學規范且有效的籃球教學課堂的重中之重。首先,教師需要針對青少年進行分組,根據青少年情況分為ABC三組,C組青少年身體素質較差,對于籃球的學習興趣較低,為提高青少年學習自信心,使其能夠更好的參與到課程教學中,教師可為其設計基礎訓練,緩解青少年以往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心理壓力,讓青少年體會到籃球的魅力。此外針對C組青少年身體素質較弱的問題,可引導其進行長跑訓練,以提高青少年學習狀態為主,為其設置更符合成長的訓練目標,使青少年能夠在完成訓練的同時獲得成就感,從而產生對籃球的學習欲望。B組青少年體能情況與A組青少年相差無幾,但在籃球技能的學習和掌握上存在一定問題,因此,教師可為其進行應用訓練的設計,保障B組青少年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籃球運動中。實際過程中,教師可引導青少年進行坐位體前屈或是立定跳遠等系列項目的訓練,以培養青少年彈跳能力為主,提高青少年的身體協調能力,使青少年柔韌性能夠符合籃球運動的標準[4]。A組青少年具有較強的體能素質且學習能力較強,除需要完成B組和C組青少年的基本訓練內容外,教師可為其準備拓展訓練項目,以激發青少年潛能,使其更好的參與到訓練中。實際訓練期間,教師可為青少年增加投擲實心球的訓練相關訓練內容,使青少年認識投擲能力對整體籃球運動的影響,從根本上強化青少年投擲力,使其能夠真正發揮其能量,獲得籃球比賽的勝利。具有針對性的籃球教學方式能夠讓青少年感到學習快樂的同時,強化其籃球技能,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所以,教師還要在分層教學的基礎上,不斷觀察每個階段青少年的學習情況和體能狀態,定期調整小組成員和分組訓練方式,以此帶動青少年的階段性成長。
傳統籃球運動教學,教師并未意識到青少年的主體地位,自顧自地為青少年灌輸系統學習內容,導致青少年的學習主動性不能被充分激發。對于青少年而言,其學習主動性會直接影響學習習慣的養成,如若青少年能夠產生自主學習意識,也有助于良好籃球運動習慣培養,否則將會限制青少年在籃球訓練中的發展,導致其喪失學習熱情。無論哪種教學活動的展開,尤其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背景下,教師需要注重青少年的主體地位,提高其學習參與意識,發揮教師的引導責任,使其能夠自主發現學習的樂趣獲得滿足感,從而積極配合教師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以往所開展的籃球教學并不能讓青少年真正獲得來自籃球訓練的滿足感,而缺少這種內在產生的源動力導致青少年不能真正全身心投入訓練中。為提高青少年參與熱情,使其能夠樹立正確的籃球訓練意識,亦為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增加青少年的實踐機會,使其能夠明確自身在課堂的主體地位,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學習自由,在豐富教學手段的同時,用更具趣味且多樣的籃球運動氛圍渲染青少年,使青少年由內而外的被籃球運動所感染。理論知識雖然能讓青少年更清楚籃球的相關技巧和規則,但對于青少年而言會直接影響其對于籃球的觀念,在開展理論知識講解過程中,教師可運用多媒體設備,結合籃球運動視頻和理論知識講解,讓青少年從不同角度對理論知識形成深層次認識,在優化教學氛圍的同時,打造歡快的教學情境[5]。如在開展籃球理論知識講解時,教師可為青少年播放一些NBA視頻,在引導青少年觀看視頻的同時引入理論知識,青少年本身對籃球比賽的興趣度較濃,這種方式更能幫助青少年調整好學習狀態,為未來課程開展打好基礎。除理論知識外,在籃球動作和技術要領的講解過程中,教師也表面采用機械且重復教學方式,籃球教育的本質在于提高青少年體能和技能的同時,拓展青少年籃球思維,這也有助于青少年對籃球戰術的掌握,開展生動且多樣的籃球活動更能激發青少年籃球思維,促進青少年綜合發展。
如教師在講解關于籃球的知識技巧后,可將青少年進行分組,選擇一名知識掌握能力較強的青少年作為小組組長,接下來的訓練內容由組長帶領學員進行,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由青少年,這種訓練方式不但能夠緩解教師與青少年本身存在的溝通障礙,還能促進青少年之間的交流,達到學習經驗上的融合,實現籃球思維上的碰撞。為調動每位青少年的參與熱情,教師還可為青少年設計一些關于籃球的競賽小游戲,青少年可以小組為單位參與,獲勝的隊伍可要求對方小組表演個小節目或是參與一些能力以內的籃球訓練內容。本身籃球屬于一項團體競技類項目,這種方式不但能夠使青少年更為明確團隊精神,還能增加籃球訓練的競技性,使青少年明白團隊合作對于籃球運動的重要性,在提高青少年實踐能力的同時,達到對身體機能的訓練,強化青少年體育素養,使每位青少年都能在提高籃球運動水平的基礎上,健康穩定發展。
總之,籃球運動教學并非一蹴而就,還需根據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情況以及學習能力優化教學方式,教師在實際教學期間應認識到青少年是教學主體,應尊重每位青少年的發展規律,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增強其參與興趣。另外,每個青少年基本情況不同,為提高青少年自信心,使其能夠在籃球運動中獲得成就感,并切實參與到籃球教學課程中,教師需要開展分層教學策略,根據青少年實際情況發布籃球訓練任務,讓青少年能夠在籃球教學中有所收獲、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