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娟 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烏魯木齊市新市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
“體教融合”是我國新時代體育教育教學和體育事業轉型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是促進學校體育工作更進一步深入開展,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學校各層次體育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對時代背景下體教融合的新內涵進行深入了解,并緊密結合各年齡階段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鍛煉需求實際,探索體教融合在校園體育教學中的有效落實途徑,促進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進一步提升校園體育教學質量。基于此,本文針對基于體育育人效能提升的體教融合模式的構建展開深入探究。
建設“體育強國”已經成了我國的新戰略目標,在我國教育教學體系中,體育教學已經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越來越注重體育教育的建設。基于此,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為體育教學目標,充分的實現體育與教育的有效融合,以現代體育教學理念為依據,對體育教學文化知識和體育訓練體系進行創新和重新規劃,以更好的促進學生體育鍛煉與文化教育學習的協調統一。學生健康發展已經成了體教融合的宗旨,在新體教融合目標引領下,在強化體育鍛煉的基礎上,實現對學生健全人格和超強意志力的培養,為我國“體育強國”的建設提供了人才保障。
在現代教育教學中,體育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和身體素質塑造中有著積極的、重要的促進作用。“體教融合”發展理念背景下,新時代體育與教育融合發展,已經成了現代教育發展中的新路徑,實現了對新時代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受“以體育人”思想理念引導,在體育教學中,倡導學生身體機能和素質與知識水平的一并提高,該教學理念與體教融合終極目標不謀而合。體教融合教育理念的終極培養目標就是實現全民通識教育,培養高素質、體格健壯的國家需求人才。因此,在新時代學生綜合實力提升方面,“以體育人”理念是新的引導方向,具備著較高的教育引導地位。
早在80年代,我國便已經提出了“體育與教育相結合,融合體育和教育資源”的新教育理念,該教育思路主要是為退休運動員安置問題以及提升我國運動員文化水平問題提供新思路。然而,由于當時我國缺乏健全的體育教育機制、多部門聯合擔保能力和管理力量的不足,從而造成我國“體教融合”效果的不佳。在教育發展新時期,我國建立了由國務院、教育部和體育總局牽頭的大學生體育部聯合會議制度,以十二個中央部委發揮其牽頭和權威性作用,以學生體育和教育需求實際為根本,強調了以“一體化設計”“一體化發展”為原則的頂層設計,實現了體育教育相關責任制度的落實,為新時期我國學校體育教育改革提供了保障基礎。
以全面發展育人理念為引導,學校要形成“大體育”觀念,即:體育課的開展不僅僅是上好體育課,更加需要為學生創設和提供多元化、多樣化的體育課程體系,在實現對學生體魄和素質的鍛煉與提升基礎上,還可以實現對體育人才的充分挖掘。因此,學校要從以下兩點實現大體育觀的構建。其一,打破“重智育,輕體育”的壁壘,注重體育教育的引導,讓學生逐漸形成“將“喜歡”培養成“興趣”,將“興趣”發展成“愛好”,將“愛好”建立在終身基礎上”的大體育觀。依據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以俱樂部為依托,積極開發體育課程,整合師資,讓全體學生都真正熱愛體育。其二,緊緊圍繞具有體育天賦的學生,給予他們更多的專業的訓練和引導,形成“天賦”成為“專長”,將“專長”實現不斷的提升,最終培養塑造出體育專業人才。”的育才觀。學校需要從向上整合資源,向下凝聚力量的發展路徑思考,形成既包含大眾學生教育,又囊括學生專業發展的體育觀。
為了可以更好的滿足學生體育鍛煉需求,學校必須要給予學生充足參與體育鍛煉的課時,并優化體育教學內容,堅決拒絕占用學生體育課時上其他文化課程的陋習。在各階段的教育教學中,都設置了體育課程教學,由此可以看出體育課在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性。各學校要積極推行體教融合,豐富體育課程內容,提高體育教學的各項標準和要求,體育學科在之前都沒有被重視,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也促進了體育學科的進一步發展,然而體育學科在之前因為沒有被重視,導致有許多融合性的問題需要解決。針對此問題教育部門也提出了幾項相關的建議,目的就是促進體育課程內容的豐富,擴大教學內容,讓體育學科能夠融會貫通,學校要杜絕學科之間的不平衡問題,重視體育課程教學,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接受體育鍛煉,提高學生們的身體素質。
學校體育工作不僅只是包括體育課程,其它的體育活動也是體育工作的一部分,每一學期中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學校中,學校也是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場所。所以,體教融合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體育工作合理的布局全校,在進行體育工作的改革中,要以健康至上為原則和指導思想,不斷的豐富體育教學內容,讓體育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同時,教育部門及學校老師要積極的完善競賽機制,多開展競賽形式的體育比賽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所學充滿參與的熱情,還可以促進學校體育文化的沉淀。比如在區學校之間的比賽中,不僅可以增進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友誼,還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了增強,更加激發學生們的榮譽感,對學習體育工作的開展非常有利。
推進體教融合工作的實施,其工作目標是多元化的,不僅涵蓋了體育和教育內容,也包含民政和政府職能范圍的內容。因此,在新時期的體育教學背景下,建立健全體教融合保障體系,可以保障體教融合工作的順利進行,也讓學習體育教學可以全面的落實開展。此外,還要構建合理的評價體系,切實的推動體教融合工作的落實,體教融合開展中會有許多多元化的主體參與進來,可以將其結合成一股力量,強化學校、社區和家庭體育的一體化,推動合作發展。針對體教融合制定專項的評估和監督體系,建立完善的激勵制度,激發各個工作層面的熱情。一方面,必須完善相關的制度,促進體教融合的進一步深化,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存在一定的差別,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政策和法規,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出評估和監督的職能,促進體教融合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教育部門要聯合體育衛生部門制定健康的學校體育標準,對學校的體育教學進行不斷的強化,對課后體育活動、訓練、比賽以及學生的身體健康進行評估和監督,給予定期的指導。
傳統的運行機制中,針對體育競技人才的培養主要是依靠體育部門培訓,通過為學生指導基本的鍛煉技能和訓練方法,學生進行自行訓練,這種模式可以滿足非專業性的需要,對于專業性技術要求高的項目,這種教育服務就略顯不足。從教育目標的長期性來看,體教融合強調的是全過程、全方位發展人才。對此,有必要建立一個綜合的運行機制,以便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實現體教融合的協調,并明確部門之間合作的權利和責任。一是可以建立人才共享機制,引進或者邀請一些退役運動員參與到校園比賽中,并建立起針對性的獎勵制度,打破傳統兩個系統競賽的障礙,做好分類管理和比賽支持工作,明確不同賽事的歸屬部門,各主管部門要做好體育運動的等級評定工作。二是,立體育服務購買機制,構建社會體育俱樂部參與政府服務購買的制度,完善體育活動的相關收費制度和質量監督標準體系,實現社會體育俱樂部在高校的順利進入。同時,建立多主體互動的機制。學校和社區要不斷改善運動場館和設備的建設,積極提供免費、定期的身體健康指導,并定期舉辦體育比賽。社會團體需要合理有序地對大學生進行體育訓練、比賽等活動,充分發揮大學生體育俱樂部的作用。此外,父母也需要在思想上改變對體育的理解,并指導學生在業余時間積極參加體育運動。
教師是學校各項體育活動的主要負責人,因此,學校體育工作發展的狀況直接受到體育教師專業化能力和水平高低的影響。現階段,我國各級學校的體育教師大都是師范院校的體育專業畢業生充任,在專業性上,這些畢業生與專業的體育高等院校之間存在不小的差距。為此,需要積極引進專業的退役體育運動員和教練員進入各級學校,由他們擔任體育教師必然可以提高體育教師群體的專業化水平,并與原先師范學校的體育教師形成互補。這項舉措不僅提升了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專業化水平,還解決了退役運動員、教練員的工作安置問題,是一個一舉兩得的辦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已經成為學校以及體育教學的重要工作。基于體育育人效能提升體教融合模式,能夠讓學校更加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在增強體質的同時,樹立起堅強的意志。體育教師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在體育教學中潛移默化的傳授給學生終身體育理念,讓學生將體育鍛煉當成人生成長的一部分。讓學生能夠擁有自主鍛煉的意識,在未來的生活和學習中,將體育鍛煉堅持下去,形成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