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益民 顧蓓妍 朱酊燁
在全球化經濟浪潮中,國家和地區的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決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競爭力的關鍵因素[1]。因此,中高職院校在擴張辦校規模的同時,還要切實注重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不斷改善教學理念,針對性地制定更加符合創新理念的教學模式,更好地實現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目標,從而在就業形勢異常嚴峻的當下,為學生未來在職業領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選擇性。本文就現階段中高職學生創業教育培養的現狀,結合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實際意義,提出幾點合理的創新培養途徑,并予以簡單的闡述,以作參考。
就目前中高職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實際教學成效來看,其與現代社會對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實際要求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首先,大多數院校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現階段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完善與創新,但是從本質上來看,其對于創新教育實踐理念還沒有產生足夠的認知,且沒有實時根據新時期的發展趨勢,采取更加具有創新性的教學策略,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力度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因而無法與國家的政策導向保持高度的一致,使得學生的全面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其次,中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本科學生群體相比,在基礎知識儲備與學習能力等各個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距,在當下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相對而言其競爭力處于劣勢一方。而中高職院校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路徑的探索時,對現階段的創新教育意識與實際人才培養標準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方面,中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比較單一,使得其對于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另一方面,中高職院校沒有充分地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基礎教育進行科學融合,造成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難以得到有效的激發。
新時期,我國正處于經濟與科技高速發展的階段,其對于創新創業實踐的實際要求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而中高職院校作為現階段應用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搖籃,更要實時地與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趨勢保持高度的統一,才能夠為國家經濟與科技的進步提供足夠的動力。因此,中高職院校結合更具創新性的創業教育實踐理念,來制定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實踐教學機制,是未來職業教育領域發展的必然趨勢。中高職院校通過建立更加具有科學性的人才培養體系: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能;另一方面,在這種體系的催化之下,學生能夠更加有效地實現自身各項綜合能力素養的全面提升,不斷增強創業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與效率。這樣,不僅能夠源源不斷地為國家各企業輸送更多具有創新精神的高質量人才,推動國家經濟與科技的快速進步,還能夠通過對創新創業意識的高效傳導,適當地摒棄傳統的職業教育模式,構建一個更加具有完善性與高效性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機制,在積極適應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戰略的同時,從本質上達到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
首先,中高職院校要切實認識到我們國家經濟的主要發展趨勢,適當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優勢,從各方面加深對于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理念認知,從而制定更加具有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更進一步拓展中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實踐教育領域的有效途徑,以此最大程度地促進中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開展得更具有科學性以及高效性。改變知識本位的教育價值觀,確立以知識傳承為基礎的創新創業本位教育的價值觀,從頂層設計、制度設計、推進步驟、整合資源等維度推動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有序進行,開創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新局面[2]。
其次,教師要不斷改善創業教育的實踐教學理念,將多元貫通式教學深入貫徹到日常教學當中,充分發揮出教師的指導優勢,并通過確立更加具有創新精神的創業教育目標,來制定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課程體系,從而采取更加具有時效性的創業教育策略,在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充分激發學生內心的學習熱情與潛能,強化其學習積極性。比如,教師可以適當借助多媒體設備的教學優勢,在創業教育課堂上不定期播放創業成功人士的創業實踐路程的視頻,除了能夠為學生營造更加濃厚的創新教學氛圍、增強師生關系的黏合度,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創新創業在實踐過程中要注意的相關事項,積累更多的創業實踐經驗,全面培養中高職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創新思維強度,加深其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際認知。另外,教師要帶頭完成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實踐活動,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教學水準,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與進步。
課程是教學活動的載體,也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途徑和核心內容,創新教育實施要把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融入課程之中,不僅要重視學科的互補性和教學的綜合性,還要重點突出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性[3]。中高職院校在實現貫通式教學的過程中,要針對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的學習基礎及學習心理,結合各項專業的實際特色以及不同專業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來實行。比如,在中職學生剛進入高職院校時,其正處于接受通識教育的初級階段,對創新創業的實踐認知并不全面,院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與心理需求來設置更具創新性的創業教育實踐應用課程,從基礎知識的普及開始展開相關的學習,使得學生對其產生更加全面的理解,為后期難度更大的創業知識學習奠定夯實的基礎。
除此之外,中高職院校可以聯合校內外在創新創業領域的研究專家或創業成功的企業家等開展相關主題的講座,甚至與學生展開面對面的探討與交流。一方面,可以借助成功人士創新創業的大量經驗,來拓寬學生的創業視角,幫助學生產生更加深入透明的認知與理解,為其日后的創業方向提供更多選擇;另一方面,在更具創新性的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之下,學生能夠更加快捷地將自身專業知識與創新創業進行融合,建立初期的創業目標。另外,教師在開展相關課程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對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質量,可以根據該專業未來發展前景及發展優勢來針對性地設置相應的教學實踐內容,并結合實際創業案例進行更具實效性的研究與分析,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創新創業實踐的認知與理解,并根據創業課程中的重難點知識,創設相關的實踐性試驗要求學生通過自身實踐完成并予以適當的創新,為學生創業教育實踐領域的學習提供更加全面的學習條件。
獲取知識的方式影響運用知識的方式。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發展性教育,極其重視學習過程,尤其是思維過程[4]。教師在開展相關的課程教學時,不僅要注重學生對其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儲備,還要根據各專業的發展特點,制定更加具有實踐意義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更加濃厚的實踐教學氛圍,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學生在創業實踐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從而更快捷地實現專業應用能力的強化。中高職院校可以采取更具全新型的人才培養方式,如現代學徒制,讓學生在學習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參與創新創業的崗位實踐,使其儲備的專業技能知識及時轉化,積累更多的崗位實踐經驗,充分了解自身專業在社會企業中的實際發展趨勢及相關的晉升流程,為職業發展找到更加準確的方向。
此外,“校企合作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對于中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相當具有實踐意義。這種更具創新性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幫助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使得學生了解到自身專業與企業之間的關聯性,并在日常學習中對自身的優勢與不足進行針對性的改善與提升,根據專業的發展需要來規劃更加清晰的創業目標。同時,企業在參與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出實踐教學的優勢,使得學生的專業與職業精準地過渡,有效提升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效率,促進校企之間的進一步合作。
綜上所述,從長遠的角度出發,中高職院校要充分實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中高職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更好地符合現階段我國創新發展的戰略方向,與現代社會的發展節奏保持高度的一致,全面推動中高職院校在創新教育領域的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