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巖
2019年初,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印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方案的通知》,選擇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沈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和西安11個城市作為試點城市,從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對應的通用名藥品中遴選試點品種,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1]。
2019年2月28日,為貫徹落實國辦發〔2019〕2號文件精神,國家醫療保障局就做好醫療保障部門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工作,規范相關配套措施,提出了有關的指導意見。要求落實醫保基金預付政策,根據集中采購中選藥品的采購價格、各醫療機構與企業約定的采購品種及采購數量測算帶量采購藥費金額;做好醫保支付標準與采購價的協同[2],對同一通用名下的原研藥、參比制劑、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原則上以集中采購中選價作為該通用名藥品的支付標準,醫保基金按相同的支付標準進行結算,患者使用價格高于支付標準的藥品,超出支付標準的部分由患者自付,支付標準以內部分由患者和醫保按比例分擔;完善醫保支付方式,鼓勵使用集中采購藥品,建立醫院集中采購考核機制[3]。
2019年4月1日,11個試點城市已于4月1日全面啟動藥品集中采購工作,到14日,短短的10天,25個中選品種在11個試點地區采購總量達到了4.38億片支。總金額5.33億元,完成約定采購總量的27.31%。從試點效果來看,試點地區腫瘤、乙肝、高血壓、精神病等重大疾病的患者獲得了質優價廉的藥品,醫療費用顯著下降。“4+7”中標地區的中標藥品總體平均降幅52%,單個藥品有些降幅達到了96%。
“4+7”試點全面落地平穩實施半年后,因為試點中選藥品在保障質量和供應的同時大幅降價,顯著降低相關疾病藥費負擔[4],試點地區群眾對試點成效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因此,為進一步擴大改革效應,讓改革成果惠及全國人民,引導醫藥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國家醫療保障局等九部門制定了《關于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擴大區域范圍的實施意見》,在試點評估基礎上全面推開試點。
2019年12月3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醫療保障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自治區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擴圍工作實施方案》,在新疆全面啟動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的工作[5]。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于2019年12月20日起開始使用“4+7”帶量采購中選的藥品。為了做好這項工作,筆者所在醫院為例:
醫院成立了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實施方案領導小組,制定了工作職責,明確了集中采購藥品相關政策的解讀、宣講和流程培訓,保障供應和合理使用監督管理。
2020年1月7日我院醫保辦、藥學部就“4+7”帶量采購、新慢病政策解讀等對全院醫務人員做了專項培訓,著重強調:“4+7”帶量采購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是醫改便民、利民、惠民的重要舉措,要堅決貫徹執行,優先合理使用。
我院藥學部積極響應,落實采購。從去年12月份開始執行,截至2020年3月底,“4+7”帶量采購情況基本運行正常。其中有使用量較高的,已經超額完成,如福辛普利片,148.15%;右美托咪定注射劑,126.52%;厄貝沙坦片,123.02%等。但也有使用量較低的,如頭孢呋辛酯片,15.16%;蒙脫石口服散劑,14.77%,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13.18%。
頭孢呋辛酯片250mg*12S完成率15.16%,主要是因院內有抗菌譜相似的其他頭孢類抗菌藥物口服制劑,現已停用同類產品:蒙脫石口服散劑3g*15袋完成率14.77%,因為全院僅有一個同品種藥品,在已停用的情況下,使用量較低可能由于疫情影響,科室病人較少;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10mg*16S完成率13.18%,因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用于治療伴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原發性高血壓,故完成率較低。
為了將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徹底解決,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加公平、公正的醫療收費服務管理,各個醫院除了要保證醫療服務質量之外,還要讓醫療服務收費管理顯得更加規范。為此,各個醫院需專門成立工作小組,負責人為院長,以及各相關科室的負責人、專職物價員等,對于期間涉及的醫療收費,全部由財務科室管理,分管人員為總會計師。一般情況下,財務科室會安排三名專職物價員,主要負責的內容是醫院內部醫療收費檢查、指導和申報等。各個臨床科室也要安排一名兼職物價員和專職醫囑錄入員,全面負責科室住院人員的醫囑管理以及醫療擁堵錄入和監督操作,讓各個科室的醫療收費始終處于正確、規范化狀態。想要實現醫療服務費用管理制度的有效執行,需要將管理人員的管理職責和處罰制度明確,具體內容如下:
在為病人提供醫療服務后,一旦發現科室存在只收費、不服務現象,或者是收費降低后服務質量跟著下降,無醫囑、無檢查回報單收費等情況,一經查實,醫院定會嚴肅處理。總的來說,隨著制度的完善,能夠確保各個科室醫療服務收費行為變得更加規范,避免消費者正當權益受到損害。
為了構建出良好的醫患關系,實現群眾、整合和社會的共同滿意,各個醫院還需提升對醫療服務收費的監督力度,確保醫藥用度逐步下降。
首先,對收費行為進行有效規范。醫院內部專職物價員每月應開展一次醫療收費調查問卷活動,親自到病房向病人詢問相關情況,以及具體的用度清單落實狀態,并對在架病歷進行抽查,按月根據各個科室病人數量的6%抽查歸檔病例。在上述措施的幫助之下,整個醫院的收費正確率將得到穩步提升,物價投訴幾率也會大幅降低。各個物價室也要切實履行職責,一旦收到醫療收費的相關投訴,要做到三日內回復。如果證實存在違規收費問題,醫院需要將多收的費用從科室收入中扣除,隨后退還給病人,并按照具體的《價格違法行為處罰規定》內容,對科室進行嚴厲處罰。除此之外,還可以依靠內部監督工作的實施,確保醫療收費投訴事件逐年降低。對于那些有病人投訴,或者是自查時發現違規收費的科室,還可以將工作人員的績效工資扣除,進而將警示作用發揮出來。
其次,醫院要做好價格公示工作。可以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醫療收費電腦查詢服務,在門診大廳位置設立醫藥用度查詢窗口,對于各個門診病人用度,也要做到電腦在線查詢。還要安排專職物價人員對用度進行全面的咨詢和查詢操作,為后續病人查詢工作的執行創造便利條件。最后,接受社會各領域的監督,該項操作可以通過引進社會監督員的方法來實現,真正做到醫療收費標準的有效制定。
總的來說,信息服務建設同樣也是價格管理之中的基礎所在。各個醫院可以通過信息系統的全面升級,將團體集成平臺信息系統建設合理完成,進而建立pacs系統以及lis系統等等,確保醫療服務價格得到真正的規范性統一。在網絡健全的基礎上,在節假日期間,醫院可以開展60歲以上老人全免門診掛號費、診查費等活動,對于五保戶、低保戶開展免掛號費等活動。對于那些下崗再就業人員,實施體檢費減半、傷殘職員鑒定費減半等措施,為其就醫提供更多便利條件。
一是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能否保證質量,生產工藝和規范性是否真的能夠達到治療效果一致性,患者是否會認可,是否會增加醫患矛盾?
二是藥企對于藥品降價后可能會換取本品種或者更多品種采購量。到時這種機制是否能夠約束藥企,保證供應量的充足?
三是患者長期用藥,有些治療為連續性治療,短時間無法更換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物,或者患者不同意更換時會導致自費比例的明顯增加。
四是國家實行帶量采購,要求醫院必須完成每年規定的采購量。醫院由于有任務,會優先推薦帶量采購品種,不讓使用其他的產品,或者直接停用其他的產品,這可能干預臨床醫生的診療。
總而言之,實施“4+7”帶量采購工作,從一個試點到主要城市,再到全國范圍內,其目的就是降低藥價,讓使用帶量采購藥品的消費者得到更多好處,同時有效控制醫保費用的快速增長,保證醫保基金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