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祎 張淑紅
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面臨的時代性課題,分別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創新發展的時代性課題、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自覺強化民族精神的時代性課題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突出主流思想的主導性時代性課題等三方面。通過研究高校思政教育與時代課題融合,能夠進一步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目標。而如何有效應對時代性課題,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發展,提高人才質量,是文章重點研究的內容。
時代性課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也是自黨的十九大以來緊緊圍繞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題,從而逐漸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戰略[1]。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面臨的時代性課題,主要是以實現思政教育創新發展為目的,不斷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并堅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牢牢抓住“新時代堅持和發展怎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以此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方向。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時代性課題,還要求相關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要“因時而新、因勢而進”,結合新時代條件及實踐條件,要不斷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有效路徑,從而實現高效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其次,在多元價值觀發展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引導學生精神及道德品質等健康發展的重要載體,還應結合時代發展現狀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特點,進一步加強對高校學生“三觀”及其道德品質的引領,增強“三觀”教育,從而幫助學生在多元價值觀發展的背景下,努力克服自身價值觀取向的自發性。
由于受到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發展的影響,我國高等院校與思政專業的教師、學生的自主性、競爭性發展越加激烈,逐漸呈現出分化及多樣化的發展,但這種多樣化及分化的發展取向并不是毫無止境、無限度的,而是同樣會受到取向與規范所制約的[2]。當高校學生思想呈現自發性與多元化發展趨勢時,現實任何思想與理念的發展都會受到限制,而一旦突破這些限制與規范,就會使其思想由自發性轉變為封閉性,在一定程度上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帶來了難度。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面臨的時代性課題,還包括必須要突出主流思想的主導性,通過堅持教育主導與多樣化發展的時代性課題,實現高效思政教育與社會中分散的思想相結合。但是,應如何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思想主導性,需要在實踐過程中,將思政教育有效滲透到學生思想中,帶領學生的思想和觀念走向更深處,同樣也是高校思政教育所需面臨的重要課題。為了有效應對這一時代性課題,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性,首先應認可思想的多樣化,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則,并吸取傳統思政教育中出現的經驗教訓,然后在堅持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性的情況下,發展多樣化思想,進一步推進二者的相互促進、相互輔助,實現二者共同發展。
在全球信息化、國際化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都面臨著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為我國社會發展帶來新機遇的同時,國際貿易領域的轉變、經濟體系的建設、社會發展趨勢的轉型以及教育領域的創新,同樣面臨的嚴峻挑戰。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國所需要面臨的國際經濟與政治格局,已不再是以往割裂、返利的狀態,而是在大量引進外資、大量涌入文化的基礎上,逐漸從外部模糊了國家界限,沖淡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沖擊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傳統美德在文化領域的主流地位。尤其是在我國經濟市場體制的改革發展背景下,激烈的市場競爭發展,更是增強了社會主體與個體的主體性,沖淡了現代人的集體觀念[3]。這種自發性浪潮的到來,對于我國傳統民族精神的沖擊力是極大的,而作為以傳統民族精神為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難以有效應對這一新的發展局面。因此,在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采取有效措施,突出重圍,獲得更好的發展。要自覺強化民族精神,堅定文化自信,還要堅持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多元文化發展中的主流地位與意識形態。由此可見,自覺強化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重視的時代性課題。
若想有效解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應對的時代性課題,首先應結合時代發展趨勢與新課改教育要求,以實現“以德樹人”的根本教育目標[4],及時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理清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期提出更有效的教學措施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式加以規劃,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發展與改革創新,制定一條新路徑。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應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以及關于思政教育改革重要的指示,例如,“為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迅速落實高校思政教育課堂,確保思政教育能夠根據十九大精神改革與創新,應切實圍繞思想政治教育課,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特別是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學生頭腦”“要切實把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當中,實現思想政治專業教師能夠學士深悟透、講清楚、講透徹、講明白,加快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以此來增強高校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獲得感”。要將十九大精神,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與創新發展的重要綱領,要清醒地認識到國家和社會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所要面臨的發展局面,以及由于時代進步而為高校思政教育帶來的考驗和更高要求。最后以學生為中心,站在學生的視角,為促進高校學生思想品質全面發展,從根本上夯實思政教育內容的時效性及時代適應性。此外,相關高校還應進一步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教育環境,應協同校內各部門、各層級領導以及全校師生,共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學習的大環境,將思想政治教育貫徹融入校園文化當中,讓學生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開展,以終身教育為目的,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幫助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思想教育意識。
為有效應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面臨的時代性課題,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破解新時代思政教育難題,解決現存矛盾,就必須要立足于現有教育條件及教育優勢,深入開展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有效路徑的研究工作,不斷探索有效的思想引導方式,以期構建出符合新時代學生發展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進一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高效提升。首先,高校應結合新時代發展的特點以及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重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重點突出時代主題。通過深入分析新時代學生思想發展的規律及個性特點,了解當代高校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此為切入點,深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立腳點和依據,進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時代性與導向性。其次,可以通過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融入網絡資源,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在校園局域網中建立專題網站,以構建網絡思政教育資源庫的形式,將學習資源上傳至網站,以此來豐富和擴充思政教育內容資源體系,為精品思政課程的構建提供資源支撐。
實現高效大學生自覺發展,與以往的發展相比更具有價值優勢,更能體現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及其價值。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認清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發揮教育價值優勢,幫助學生實現自覺發展。為了實現高校學生自覺發展,首先,應通過加強具有針對性思想政治教育,來提高大學生自身發展的自主意識、自覺意識,幫助大學生將其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聯系起來。引導高校大學生進行獨立的價值判斷與確認,進一步幫助大學生克服社會和他人的依賴狀態,促進高校大學生能夠在今后步入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堅持自覺發展,將自身發展作為自己在當代社會中的生存方式。其次,還應不斷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民族精神教育和傳播力度,以民族精神強化高校學生文化觀念與價值觀,確保其在多樣性、開放性、復雜性的現代社會中,能夠明確文化自信,堅定自身發展方向,不斷克服與現代社會發展不適應的傳統觀念與行為方式,自覺發展并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若想要有效應對時代性課題,提高其教育成效,促進其改革創新發展,就應當以當代學生發展為立足點,深入研究高校學生思想特點與個性喜好,以此作為指導,并依據黨的十九大精神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思政教育改革發展為指導思想,重點增強高校思政教育時代性與時效性,為學生的思想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