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蘭
(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新橋任屋小學 福建 長汀 366300)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對小學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對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等方面進行更新,才能使教學順應時代的變化。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需要切合生活實際,了解小學生認知現狀與認知規律,采取相應的措施,實施精準教學,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新課程對傳統的教學觀念、學生觀念等方面做出了改善,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與學生的發展規律密切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采用的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行為,都隨著新課標的實施而改變,逐步向更好的方面發展,根據新課程的要求,教師更加重視學生發展的差異,明確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使教學質量最優化。
精準教學以學生的發展規律作為基礎,對教學資源的選擇與運用有著較高的要求,教師通過使用合理、適當的教學方式,精準的設計教學過程,從而使教學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精準教學不僅僅是對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精準定位,還需要對教師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精準定位。實施精準教學的主要方面為精準定位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精準定位小學生認知規律,精準定位學生的學習成績,從以上三個方面做到精準教學,從而使學生能夠對教學產生理解,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3.1 精準定位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在對學生進行教學之前,應該明確學生學習的基礎,分析學生現有的學習基礎,對之后的學習為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這是實施精準教學的必要前提。在明確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之上,才能夠采取恰當、合理的教學方式,如小組合作、分層教學等,對同樣一批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教學的效果往往是不同的,教學質量也參差不齊,這對教師能否根據學生的特點,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會根據學生學習的大體情況進行試題檢測,或者設計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調查問卷,對學生回答的結果進行匯總與分析,掌握大部分學生的情況,以及各部分學生的特殊情況。或者利用網絡技術實現大數據的運用,小學數學教師通過平臺為學生發放相關的試題與試卷,讓學生在平臺上對問題進行解答,平臺能夠按照教師制定好的評判規則來為學生進行打分,并將學生的最終成績以數據的形式傳送給教師,使教師能夠客觀精準的分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精準的定位學生的已知知識,使教學方法的采用更加合理與科學。
3.2 正確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實施精準的教學方法。小學生的認知呈現一定的規律性,小學生的自主認知層層深入,現有的認知水平的形成依賴于原有認知水平,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師的影響,可塑性強,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注重學生認知水平的發展,主張數學的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師只有對學生的自主認知規律進行精準的定位,尊重小學生學學習的興趣,才能使教學得到一定的收獲,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使小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能夠提升認知水平,小學數學教師對教學方法真正做到精準實施。
首先,由于小學生的思維簡單性,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應該采用生活化的語言,增強與學生的互動。其次,根據小學生學習特點,應該為他們播放有趣的教學視頻,以更加直觀的方式來豐富小學生的視覺與聽覺體驗。最后,小學教師可以定期組織趣味數學比賽,增強小學生的參與度,使小學生在說、在做中發展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數學的學習產生興趣。
3.3 完善學生的評價方式,對學生學習成績進行精準的定位。教學評價不只是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一種客觀體現,也是教師課堂教學正確與否的一種判斷,這種程度上能夠保證教師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是對教學進度進行精準定位的方式之一。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將試卷作為主體,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教學評價多元化發展,同時,小學生的發展是有巨大潛能的,每個人發展的特性不同,僅憑最后的期末考試不能夠體現出小學生的潛能,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教師的發展眼光。
在現代教育技術飛速發展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適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結合網絡大數據的具體優勢,對學生學習成績進行客觀的評價。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信息平臺,收集家長對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評價,從而得知學生在家學習的狀態,更深層次的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客觀的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為學生評價多元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實施精準定位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客觀的收集學生的具體情況,學生的角度出發真正做到精準授課,同時推動教學評價多元化的發展,為學生提供更加公平,更加準確的評價,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