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東東
(福建省尤溪縣光明中心小學 福建 尤溪 365100)
在小學生解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根據數學學科的運算規律,小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可以充分使用簡便計算方法來展開運算,這對于不斷提高運算效率能夠發揮出重要作用。目前小學階段所涉及的運算規律主要有加減法運算規律、乘除法運算規律、加法運算過程中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乘法運算過程中的結合率以及交換率,這些都是學生運算過程中會使用到的,只有不斷加大對學生的引導與訓練力度,才能使學生熟練掌握其中的規律在計算過程中靈活使用。
2.1 能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簡便計算方法在應用過程中,需要學生在運算過程中詳細觀察題目中給出的已知條件,借助全面系統的分析綜合運用運算規律對題目中的數字進行重新組合。由于在應用簡便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需要學生仔細觀察,所學生的觀察能力能得到不斷提升,這對于更好幫助學生適應數學學習能夠發揮出積極的促進作用。
2.2 能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也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借助簡便計算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使小學生在大量運算的過程中,個人的數學運算能力得到培養和提升,對于幫助小學生更好的適應數學學習,為今后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都能發揮出重要價值。
2.3 能夠強化學生對四則混合運算的認知。在小學四年級的數學學習中,四則混合運算是學生普遍感覺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很多學生在應用的過程中都會出現失誤,究其原因是因為小學生對四則混合運算的規律缺乏理解和認知。借助簡便計算教學活動的全面開展,能夠使學生借助典型例題來不斷強化對四則運算規則的認識,使小學生能更好地適應數學學科學習。
2.1 借助題目的特征來對學生進行簡便計算方面的訓練。在小學四年級數學學習所涉及的題目中,每種題目都有其獨特的特征,這些題目是幫助學生熟悉簡便計算方法,練就“火眼金睛”的基礎,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簡便計算教學的規律,由簡到繁對小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充分利用每種題目的特征來做好對學生的引導。例如:如果小學生所有到的題目中所有的運算符號都是“+”,這就說明這道題目主要是考察加法交換律的題目,只要學生對題目中的數字進行分析,靈活運用交換律和結合率,就能快速計算出問題的答案。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在題目運算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加法的運算規律,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盡快尋找到簡便運算的方法,一目了然的展開運算。教師要積極借助經典的例題幫助學生強化自己的認知,使學生能在大量訓練中使個人的能力得到不斷提升。比如“529-119-51,463-(33+66)”這樣的題目,學生在運算過程中很容易將其與“529-(119-51),463-33+66”的計算混淆起來,所以為了強化學生的認知,教師對學生進行訓練的過程中,要積極將此類題目放在一塊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借助自己的實際運算來發現計算方式的不同,在此基礎上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簡便運算的規律,規避計算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在學生熟練掌握了有括號的題目運算規律之后,教師要進一步圍繞乘法的結合率與交換律,對學生進行引導,教材中有很多經典的題目。一般來說,如果學生在觀察題目的過程中發現有相乘個位數為“0”或者相加個位數為“0”的數字組合,就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交換律和結合律,對相關數字進行分配和組合,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的展開簡便運算。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活學活用(a+b)×c=a×c+b×c的公式同時也要積極為學生總結考試中常見的題型,才能借助大量有針對性的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簡便運算的技巧,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在遇到相關題目,就能馬上將可用于簡便運算的數字進行重新組合和分配。
2.2 積極借助分類歸納幫助學生不斷加深認識。學生在學習簡便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由于自身對四則混合運算的規律缺乏全面認識,在使用的過程中還可能存在混淆等問題,所以需要教師在引導和訓練學生的過程中,將具有相同運算規律的題目進行歸集,以此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做好教學引導,教師要特別注意指出學生的錯誤,避免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胡亂使用運算規律。為了使教學活動能夠取得理想效果,需要教師分類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例如:針對兩個數的運算,為了實現簡便計算的目標,一般會采取將兩個數拆分為三個數的方法,利用這種方法能實現快速計算出問題答案的效果。以“467+402”為例,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將其進行拆分,可以得出以下拆分結果“467+(400+2)”,在課堂上教師要借助大量題目來對學生進行有針對的訓練,使學生在大量拆分的過程中強化對這種運算方式的認知。對于減法、乘法、除法等也要利用類似的方法借助分類歸納來幫助學生總結經驗,使他們能夠熟練掌握計算的方法;對于常見的三個數所組成的運算組合,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對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進行觀察,對于加減法要關注哪些數字組合之后能夠得出整數,對于乘除法要特別注意使用乘除法的分配率,對于出現4個數字的題目在運算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觀察題目中的數學符號,如果符號全是加法可以隨機使用結合律和交換律,如果全是乘號,那么也可以靈活使用結合率與交換率。對于題目中同時存在乘法與加法的,一般需要使用分配率。
教師在為學生分類歸納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借助典型例題引導學生自己總結經驗,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在計算中總結題目中全是一種運算符號前提下,需要使用到哪些運算規律,要特別注意提醒學生高度關注有括號的題目、有減法或除法的四則混合運算,這些都是學生最容易在解題過程中出現問題的題目。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熟練掌握簡便運算的技巧,還需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積極使用在現實生活中容易出錯的典型例題,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學生的認識就能得到不斷強化。
2.3 利用好錯題對學生進行訓練。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常識性的錯誤,很多錯誤都具有普遍性,所以教師對學生進行簡便計算訓練的過程中,要利用好錯題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結合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的分析,可以發現學生在以下情況下最容易出現錯誤,例如很多學生看到“142-68+32”,就會立刻聯想到“68+32=100”,于是就將題目轉換為“142-(68-32)”來展開運算,計算出錯誤的答案。對于這種錯誤,很多學生并不能理解,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忽視了題目中的“-”號,在混合運算中出現減號,學生在運算的過程中需要非常慎重,但是很多學生不假思索的隨意使用約算規律,導致計算出錯。為了強化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認知,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借助運算來對比兩種方式計算結果的不同,這樣就能使學生加深對錯誤的認識,只要小學數學教師在平時不斷加大對此類題目的收集與整理,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應用就能借助對學生所開展的訓練,使學生強化對數學規律的認知,引導他們再計算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更加準確的使用數學運算規律,也以此來幫助學生提高個人的簡便計算能力。
2.4 結合對考試題的分析來開展簡便計算教學。想要使學生借助對簡便計算的學習強化自己的計算能力,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對考試題進行全面分析,并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應用。之所以選擇考試題,是因為考試題大多設計的非常巧妙,能夠從不同角度考察學生的審題能力,也能借助題目來發現學生解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目前學生參加的各類考試所涉及的題目類型都以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為主要內容,所以難度上并不大,但是考察的內容都是學生在數學學習和運算過程中最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不斷加大對考試題目的研究,針對學生在四則混合運算中常見的錯誤,尤其是包含有除法和減法的四則混合運算題目,利用好此類題目來開展課堂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向學生演示常見的錯誤類型,并引導學生積極指出問題的所在,就能使學生在訓練中不斷強化個人對解題技巧的認識。教師要特別注意對學生使用分配率和結合率方面的引導,同時也要借助考試題目引導學生計算和體驗含有“-”號題目的運算方法,這是目前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所以教師要不斷加大訓練力度,要借助學生自己的信心觀察,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簡便運算的技巧和方法,教師要借助大量有針對性的訓練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加括號或去括號時需要注意的問題。為此教師要認真做好題目的整理,精心做好課件的設計,在課堂上要有針對性的向學生演示并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適應和融入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強化學生的簡便運算能力,使他們對數學學習產生自信心。
簡便計算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學習四則混合運算過程中教師必須注意的一項教學內容,教師要不斷加大對典型題目的研究和應用,幫助學生總結經驗,使學生能夠借助大量題目發現運算的規律。同時也要借助經典例題引導學生認識常見的錯誤,才能使學生不斷加深對運算規律的理解和認識,練就一雙火眼金睛,使自身的數學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都能得到不斷提升,這需要小學數學教師仔細看教學研究,充分分析學生目前存在的問題,結合學生常見的問題來強化教學引導,才能實現培養小學生簡便計算能力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