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玲
(福建省大田縣均溪溫鎮幼兒園 福建 三明 366100)
幼兒園組織開展綠色生態課程,能夠進一步提高課程內容的完整性,引導幼兒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了解綠色生態內容,但現階段幼兒園開展這一課程時,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無法滿足預期目標,為了轉變這一現狀,提高建設效率,需要教師積極主動的進行課程組織形式調整,引導學生進行目標設計,保障這一工作具有整體性,為后續的課程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通過綠色生態課程課程的展開,能夠讓幼兒與自然和諧相處,同時也能培養幼兒的一個感恩之心,讓幼兒知道世界以及地球給我們帶來的美妙無比的綠色生態,讓他們珍惜自然,保護起來,同時珍惜自己的綠色生態,從幼兒園開始,讓幼兒培養一顆善良純真的心靈。通過幼兒教育培養,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同時,綠色生態課程課程課程活動的展開能夠促進幼兒的發展,讓幼兒培養正確的人生觀、綠色生態觀、價值觀以及活動,對幼兒今后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
1.1 課程內容不夠完整。幼兒園綠色生態課程開展過程中,存在課程內容不夠完整的問題,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了解,第一,受到傳統幼兒園課程設置形式的影響,部分教師在課程設計時,沒有從幼兒學習情況這一角度出發進行探究,甚至部分教師對綠色生態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實際開展的課程內容不夠連貫,無法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第二,部分教師在綠色生態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沒有設計教學目標,并且沒有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工作結束后進行教學目標完成情況分析,幼兒雖然能夠對綠色生態課程內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對其中的含義理解不強,綠色生態課程存在單一性、枯燥性的問題。為了轉變這一現狀,發揮出綠色生態課程的開展實際意義,需要教師積極主動的進行課程內容整理,結合幼兒的學習情況、發展需求進行課程內容整理,為后續的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2 與生活實際聯系不足。現階段幼兒園綠色生態課程建設中,具有與生活實際聯系不足的問題,第一,在綠色生態課程調整的過程中,部分教師沒有將生活實際與綠色生態課程內容結合到一起,幼兒雖然能夠對綠色生態課程有一定的理解,但幼兒對課程內容的應用能力無法提高,無法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第二,部分教師的課程內容設計不合理,幼兒在課堂中學習較為被動,幼兒沒有在綠色生態課程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后續的綠色生態課程教學有直接的影響。為了轉變這一現狀,提高綠色生態課程的開展質量,可以將課程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到一起,為后續的課程教學設計奠定良好的基礎。
2.1 明確課程建設目標。幼兒園綠色生態課程建設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整體質量,需要明確課程建設目標,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了解,第一,綠色生態課程在建設的過程中,為了提高課程建設的整體性,可以先了解現階段綠色生態課程的教學現狀,分析現階段綠色生態課程教學設計中的不足,探究影響教學質量的具體問題,并進行課程建設目標調整,例如:教師可以先了解綠色生態課教學方向、幼兒對這部分課程的了解情況,之后進行建設目標探究,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工作結束后將教學情況與目標進行比較,及時發現教育目標完成的不足,并積極進行教學形式調整,構建兩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第二,在課程建設目標調整時,為了保障目標具有完整性,教師能夠在一段時間的課程形式優化后,與幼兒在課堂中積極溝通,了解幼兒對這一教學形式的學習喜好。探究幼兒的學習情況,為后續的課程建設目標調整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優化課程整體性。為了提高幼兒園綠色生態課程建設整體質量,需要優化課程整體性,第一,教師在調整課程內容時,可以將生活化內容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例如:教師可以在講解綠色生態課程內容后,引導幼兒通過這部分知識思考生活現象,培養幼兒的自主探究、自主分析能力,幫助幼兒對課程內容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保障幼兒能夠積極學習,對綠色生態課程有更進一步的掌握。第二,課程具有較高的整體性可以激發幼兒的課程學習意識,例如:教師在課程設計時,可以先整理全部幼兒的課程學習情況,將幼兒的學習情況分為幾個層次,從不同難度的角度出發進行課程設計,保障幼兒都能夠在課堂中積極學習,推進綠色生態課程教學工作有序進行。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定期進行幼兒課程學習情況考察,及時發現幼兒學習中的不足,并進行教學難度調整,引導幼兒積極學習。
2.3 豐富課程組織形式。幼兒園綠色生態課程形式調整時,為了提高教學整體性,需要豐富課程組織形式,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了解,第一,課程組織形式的調整情況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為了提高課程的整體性,教師需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從多角度出發進行課程教學設計,例如: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當中,引導幼兒通過多媒體技術對課程內容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但在這一過程中,信息資料整理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需要在備課的過程中消耗大量的時間,教師工作量較大,為了提高備課效率,管理人員可以構建信息資源平臺,教師在信息資料查找后將這部分內容儲存到其中,保障綠色生態課程教學工作具有連貫性。第二,教師在優化課程組織形式時,為了推進課程組織形式進一步調整,管理人員可以在課余時間組織教師開展教研活動,在教研的過程中探究優秀教學方法,共同學習優秀課堂教學形式,從多角度出發進行綠色生態課程設計,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為后續的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4 豐富美術課堂。核心素養當中提出將審美能力的培養,作為美術教學中重要部分。因此美術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當中,可以通過綠色生態的環境欣賞來增加學生的審美能力的提高,比如說通過小視頻關于植物或是動物的美進行塑造。最后,可以通過大量美的素材的堆積以及美的素材的展示,讓學生在美術教學過程當中,培養出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且能夠在此過程中,讓學生自我的審美意識的覺醒。每個學生對于美的理解不同,同時可以基于這種美的理解不同進行一個創新創作,讓學生進行創造力的發展。創造出不同形象的美,同時幫助學生因材施教,讓學生真正認識到何為美,何為不美,沒有一個完全的定義,只在于個人的審美觀念。
幼兒園教育當中,要培養幼兒對于綠色生態的理解,要知道綠色生態是什么?綠色生態對于人的意義。針對幼兒的知識水平來展開對于綠色生態探討,展開綠色生態課程課程,來讓幼兒了解綠色生態。綠色生態主題活動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對于綠色生態的知識了解,讓幼兒懂得綠色生態來之不易,同時能夠讓幼兒尊重綠色生態、保護綠色生態、保護自我,從這三方面開展綠色生態課程課程,讓幼兒了解什么是綠色生態。
3.1 綠色生態課程的建設意義。幼兒園綠色生態課程課程的展開,能夠讓幼兒知道綠色生態是寶貴的。隨著現今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而社會風氣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越來越多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開始出現。這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一部分表現就是漠視綠色生態,進行了一些不正當的行為,比如虐殺貓狗,同時在校園內殺人、傷人等暴力行為的出現。因此,必須要喚醒及幼兒對于綠色生態的重視,讓幼兒們懂得綠色生態的重要性,通過綠色生態課程課程讓幼兒懂得珍愛綠色生態,同時讓幼兒更加理解綠色生態的含義。
3.2 使幼兒終身受益。幼兒園展開綠色生態課程課程能夠讓幼兒受益終身。首先,是因為現今幼兒園階段對于綠色生態課程課程的缺失,讓人不懂得珍愛綠色生態,導致幼兒對于綠色生態的尊重度和重視度不夠。其次需要在幼兒時期將幼兒正確的綠色生態概念樹立起來,從幼兒時期來教導幼兒對于綠色生態的理解,培養幼兒對于綠色生態的重視度,來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最后將幼兒綠色生態課程課程作為學幼兒園的主題課程,讓幼兒從小就懂得去珍愛綠色生態,也能夠讓幼兒懂得感恩,懂得保護自己,同時幫助幼兒的健康成長,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3.3 幫助幼兒了解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
3.3.1 針對幼兒關于綠色生態的問題進行回答,列如:我是怎么來的?這是一個世界性共同的問題,因為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會產生這樣一個問題。因此,幼兒教師可以通過幼兒的好奇來為幼兒解釋生態的一個概念。
幼兒教師可以通過采用動畫片的模式來展開綠色生態主題教育活動,讓幼兒了解到綠色生態的來源,以及了解到綠色生態是如何出現的。比如說;通過形象化的動畫片,如;熊貓寶寶的誕生以及猴寶寶的誕生。從幼兒從這些動物的誕生,來了解嬰兒的綠色生態,讓幼兒知道動物和人一樣都是一個綠色生態體,讓他們懂得綠色生態的珍貴,愛惜綠色生態。同時能夠尊重保護其他動物的綠色生態,通過綠色生態課程課程的展開來促進幼兒對于綠色生態的尊重,尊重動物綠色生態,尊重植物綠色生態,來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3.3.2 針對綠色生態課程課程的展開,幼兒教師還可以讓幼兒通過養育植物,來感受綠色生態的珍貴。比如說;在幼兒進行種植植物過程中,“百合花”作為幼兒從小養到大的一個植物,能夠形象的讓他們了解到綠色生態的珍貴性,讓幼兒親身的經歷到養育的一個困難,要讓他知道綠色生態是如此的珍貴。因為幼兒從小開始種植一棵花,如果當一顆花從種子逐漸發芽,成為一株含苞待放的花朵,在這個過程當中,能夠讓幼兒收獲受益無窮,同時也能讓幼兒了解到綠色生態的珍貴。
3.3.3 可以讓幼兒通過保護自然環境,來了解綠色生態的重要性。比如;幼兒在養育花兒之后,讓幼兒把他們自己種植的花帶到學校課堂當中,讓幼兒進行討論花朵養育的經驗之談,讓幼兒通過彼此同伴之間的討論,讓幼兒知道養育花兒的困難。同時通過討論也讓幼兒們知道綠色生態的可貴性,以及綠色生態的來之不易,來增加幼兒對于綠色生態的理解。
綜上所述,幼兒園綠色生態課程形式在調整的過程中,為了提高調整高效性,需要教師積極主動的探究影響課程教學質量的具體問題,并引導教師積極主動的進行教學形式調整,了解現階段幼兒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保障幼兒都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課程內容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引導幼兒在學習課程知識后積極運用,提高幼兒的課程知識掌握能力、運用能力,為后續的綠色生態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