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芳
(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羅聯學校 福建 福州 350000)
傳統文化中有著先輩優秀的文化思想,有著我們承繼的希望,它可以成為我們內心最堅定的信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教育外,更不能忽視傳統文化的教育意義。當前,很多教師教語文教學曲解成為了一種語言知識技能的學習,而忽視精神教育的意義。小學生正處于思想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滲透傳統文化,不僅可以讓他們汲取先人的優秀精神品質,而且還能在文化的力量下形成終身學習語文的理念。
情境是學生理解語文知識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讓學生輕松走進語文的情感。傳統文化作為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教師應該在情境創設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內容,讓學生可以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下輕松感受語文文本內容,與語文文本內容形成精神上的契合點,讓學生可以在這樣的精神融合中將文化與語文合二為一,從而凸顯出傳統對于學生的教育意義。教師要深刻挖掘文本的思想內容,找到那些適合滲透文化的滲透點,輕松引入,巧妙創情,讓學生成為傳統文化的傳遞者。
例如在《囊螢夜讀》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為學生創設傳統文化情境,讓學生在文化氛圍下提升個人的思想品質。囊螢夜讀的故事體現了一個求學者內心對于知識的渴望,也體現了古代學子的求學精神,這正是當前小學生缺少的一種優秀品質。教師可以借助這篇文章來尋找文化的導向,給予學生學習目標的指導,使其在古人的影響下,養成吃苦耐勞、勤奮求學的優秀品質?!巴瑢W們,大家請看老師為大家準備的這一段動畫視頻,你們能看到這些閃閃的螢火蟲嗎?能看到這個孩子在螢火蟲的微弱的光亮下學習的身影嗎?他能帶給你什么樣的啟示呢?我們來閱讀這個故事吧?!睂W生們在閱讀中便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求學精神,感悟到文化的思想內涵。
傳統文化的情境創建,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還可以讓語文多一層傳統的精神內涵,從而實現語文學科的育人目標,讓學生以傳統文化為傲。
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當中精心選擇了很多有利于學生思想形成的篇目,而這些篇目當中,很多都是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教師要尋找文本當中與傳統文化有聯系的部分,讓學生在文本的內容中思考、想象、聯想,從而在拓展文本內容的同時,還能將傳統文化內容滲透其中。這樣在文化中感受語文的思想。作為教師,我們要完成對祖先的承諾,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那就需要我們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啟發、教育、引導學生的機會,更不要放過任何一個文本中有傳統文化有關聯的內容,對學生展開傳統文化教育。
例如在《牛郎織女》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為學生尋找有關傳統文化的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文化魅力。“同學們,牛郎織女這個故事為我們講述了古人的美好愿望,他們希望人們都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都可以不被世俗所局限,而牛郎和織女的故事當中,蘊藏著的也是一種對于世俗的控訴。淳樸的牛郎和天上的織女,他們相親相愛,這就是幸福,同學們,你們的幸福是什么呢?讓我們在這個故事的引導下感受一下自己的幸福吧!”學生們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提到了親情和友情,有的同學提到了豐富的物質生活,還有的同學提到了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教師要在這個時候積極引導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懂得幸福是靠什么來爭取的。
尋找傳統文化內容,需要教師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多閱讀傳統書籍,也要引導學生在課下閱讀這些書籍,讓學生可以進行有目的的想象,有方向的想象,這樣,傳統文化才能在無形中走進他們的內心。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學生的主體性備受關注。在這樣的大形勢下,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尤其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該提供給學生思想交流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在交流中獲得思想上的提升,在傳統文化滲透的過程中,教師也要給予學生交流文化內容的空間,讓他們能夠有自己的自省感悟的時間,這樣,傳承文化的滲透才更有效。傳統文化值得小學生學習和交流,這樣學生就能夠很明確的感受到傳統文化對自己的生活上的幫助,從而引導學生成為一個思想品格優秀的少年。
例如在《少年中國說》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展開傳統文化交流活動,讓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感受語文的思想魅力?!巴瑢W們,中國的少年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呢?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沒有什么體會呢?在我國古代有很多少年成名的英雄,他們都為了祖國的發展做出了自己杰出的貢獻。那么作為新時代的我們該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少年?這就是今天我們要交流討論的問題,希望大家各抒己見?!痹谶@樣的交流討論中學生們都可以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和價值,有利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教師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參與其中,做出恰當科學的指導。
交流,可以讓學生自主進行,教師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充當一個引導者角色,當學生的思想出現個性特征的時候,教師要為學生把好舵,讓他們思想的小船能夠沿著正確的航線自由的航行。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那么,傳統文化對于小學生的現代生活是否真的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呢?這是可以通過實踐活動來驗證的。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實踐活動已經成為了一項重要的內容。教師可以利用語文實踐活動來滲透傳統文化,驗證傳統文化對于學生成長的巨大作用。實踐活動,使學生樂于參與的一種活動形式,將傳統文化滲透其中,學生更能夠體驗到傳統文化在生活中的地位,從而做傳統文化的信仰者和宣傳者。
例如在《寒食》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開展傳統文化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到文化中的思想,在文化中溯源,感受語文的人文性。“同學們,每到清明節的時候我們都會放假,那么大家知道為什么我們會在這一天放假嗎?在這一天我們都要開展哪些活動呢?請大家做出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了解我們身邊的節日是如何度過的,除了清明節,我們還可以對其他節日展開調查活動,大家可以分角小組進行。”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這樣的實踐活動就會給學生帶來更加深刻的體驗,可以讓學生在自主的實踐活動中,感受到語文在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和語文素養。
傳統文化實踐活動的創建,需要教師精心安排好活動的內容,讓活動真實有效的為學生的成長服務,使學生能夠在傳統文化實踐活動中,獲得一種精神的升華。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關注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積極的生活和學習,繼承先人的遺志,成為一個有思想、有追求的優秀少年。具體的傳統文化滲透策略中,教師可以選擇時間活動、交流活動、情境創建活動以及文本溯源活動等多種活動形式來滲透傳統文化,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思想上深刻感受文化,在活動中體驗文化對自己的影響,讓自己成為傳統文化的信仰者和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