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夏燕
(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城中心小學 廣東 羅定 527200)
涉身于教育,賦心于教育,才發(fā)現教育之樂。灌育蓓蕾,使其沐受古今之精華,汲取中外之養(yǎng)分,于數年后茁壯立于天地,其樂何窮。投身于教育這一趣味無窮的天地,入行多年一直陪伴著可愛的小學生,期盼著其能成才。語文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重要學科,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重點與難點,以下嘗試以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教師使用富有鼓動性的語言進行表揚,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一次培訓中,筆者到廣州市天河區(qū)的長湴小學學習,聽了一節(jié)語文課。課堂上老師對學生表揚的語言非常特別,調動學生積極性時使用的語言非常豐富,例如:“掌聲送給這些愛動腦筋的孩子。”“如此美的課文從如此好的孩子們口中讀出來,給予表揚。”等等。筆者就把這種表揚語言運用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在學習《要是那你在野外迷了路》課文時,特別注重學生的朗讀和對學生的表揚。首先采用多樣的閱讀方式:讓學生自己拼讀、開火車式朗讀、熟悉后再分找同學一起朗讀、分角色朗讀等,采用多樣的朗讀方式,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使學生在多種形式、多次閱讀課文的過程中輕松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在指導朗讀的同時也重視教師的評價和引導,使用了多樣性的表揚語言,如:“讀得真響亮!那看看下面的練習,我們能不能把它又準確又快地完成。”、“我們50位同學是50朵美麗的花,讓我們高興地再讀一遍。”、“我們用甜甜的聲音讀得如此的美,給我們自己鼓掌。”用小學生喜歡的語言進行表揚,能有效地激發(fā)他們的讀寫興趣。
例如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課文時,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以不同的方式來朗讀,以加深孩子們對小動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狀的印象,如:自由讀、范讀、男女生對讀、分小組讀等等。最后,用動畫的形式演示四個小動物走過的腳印,讓孩子們有更直觀的認識。在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的時候,先讓孩子們體會小動物想要在雪地里畫畫,看到下雪,那種興奮的心情,再指導他們用高興的語氣,腦里想著能一邊歡呼一邊奔跑的心情來讀,這時候再分別找合作伙伴小組朗讀、分角色朗讀,讓每個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體會到朗讀的快樂,有效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對語言的感悟力,以提升語言的表達能力。
角色扮演類似于“過家家”游戲,這個教學法適用于低年級的學生。而且低年級的孩子們,孩子們大多喜歡動畫片以及動畫片中的卡通人物,例如比卡丘、倒霉熊、光頭強等等。所以老師可以此為切入點,進行想象力培養(yǎng),如可以在課堂開始前準備一些簡單道具,課堂上讓這些學生們進行分組扮演卡通人物,可以嘗試以卡通人物的角色發(fā)言,又或從而站在自身扮演的卡通人物上,想一下,自己會對其他卡通人物說什么。或者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讓他們按自己的想象進行表演。例如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課文時,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場景:“冬天到了,一場大雪過后,房子上、樹上全白了……”教師引導:“在這樣一個雪白的世界里,小朋友們會干什么呢?請把你想象的情景說出來或表演出來。”學生有了想象的空間和依據,他們比較容易能想象到:小朋友們有的在堆雪人,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滾雪球……”這樣有效提高學生的想象力,為寫作打好基礎。
在教學中,對于課文內容的教學應讀寫結合,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課文時,筆者沒有采用逐句分析的教學手法,而是讓學生在朗讀中找出四種小動物和它們的腳印,而且授課的內容不僅僅局限在課本上,在教學時,筆者適當補充了一些內容,使學生知道青蛙冬眠的特點,簡單了解一下動物冬眠的小知識,這樣就更易激發(fā)學生對動物的喜愛。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果你是小雞、小馬等小動物,你會在雪地里怎么做?會說些什么話?讓學生把想到的內容寫下來。這時候,學生們會馬上開動他們的小腦筋,在他們的腦海里也會想象著這個場景,他們會思考怎么樣通過文字把自己想象到的東西表達出來。他們就會開始構思,然后看看自己寫出來的話是不是通順的,語氣有沒有什么不對的,通過訓練,他們的寫作水平就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在課后寫作實踐中,還可讓學生編一編: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會來參加?它們又會畫些什么?把它編進詩歌里!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仿寫能力,也大大的提高學生學會查找課外資料的能力,一舉兩得。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讀寫結合教學,也是家長和老師們關注的重點,因為這不只是眼前成績的好壞,還關系著他們今后的發(fā)展,甚至對他們的人生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所以老師們在不斷探索新方法,去提高低年級學生讀寫能力。在這些方法中,可以用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能力,也可以把想象運用到寫話教學中來,讓學生們通過想象,把自己想說的話經過修飾,更好地通過文字展現給其他人。當然還有更多更好的提高朗讀、寫作教學水平的方法,這就需要每一個教師不斷努力探索,尋求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