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莎莎
(新疆博樂市第六中學 新疆 博州 833400)
在高段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建立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繪畫出樹狀圖或腦力激蕩圖,幫助學生快速梳理、總結、表達某一段落、某一文章的相關內容,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幫助學生構建明晰的知識網絡,學會分析課文中的主次關系,寫作手法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現出來,以便學生在后續復習能夠一目了然的整理出文章的主題思想,達到快速復習文章中的重點內容的目的,在寫作練習中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的構建寫作提綱,在閱讀練習中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效率,鍛煉學生發散性思維快速發展。
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學生已經開始接觸不同題材的文章類型,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學生首先進行文章題材的確定,然后再畫出思維導圖,梳理整體結構。以小說為例,在小說題材中經常會遇到作者筆下描寫的不同人物,在文章中他們具體是誰?都是什么身份?是什么性格?對文章構成有什么作用?彼此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對于剛接觸小說題材的小學生來說可能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捋清人物關系是開展小說閱讀的前提。比如,在學習《草船借箭》一課時,教師帶領學生先進行人物分析,其中包括:諸葛亮、周瑜、魯肅和曹操。然后帶領學生熟讀課文,這種情況下學生就能夠了解到這幾個人物之間存在的關系。諸葛亮是誰的軍師?周瑜是誰的都督?分別是劉備和孫權的軍師和都督,可是為什么兩個不同陣營的人會在一起合作?答對了!他們孫劉兩家要聯合來一起抵抗曹操。在幫助學生將文章當中的人物關系理清之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依據謀略和智慧,針對于文章當中的四個人物進行排序。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學生快速的了解文章中人物之間的聯系。
為了幫助學生更精準的理解文章中每個人物之間的關系,了解文章劇情走向,在實際教學中,在掌握基本的人物關系的基礎之上,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了解每一個人物的對話、行為來分析和掌握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品性。通過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我們了解到周瑜的城府非常深,智謀過人,十分嫉妒諸葛亮,所以才會設計想要陷害諸葛亮,在最后設計不成,諸葛亮確實拿回十萬只箭之后,承認自己技不如人,比不上諸葛亮。但是通過諸葛亮的回答和諸葛亮后續的智謀行動上來看,我們又了解到諸葛亮更了解曹操、知人心、知天文、能夠演算出三天之后會起大霧、什么時候會再起東風,識地理、知風水向;而魯肅在文章中則表現得十分具有俠義心腸,愿意幫助諸葛亮,為人誠實守信,沒有將他與諸葛亮共謀之事告訴周瑜,十分忠厚。通過一系列人物性格特點和品性的分析,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文章內涵,讓學生對本節課內涉及到的人物,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對后續故事脈絡的發展有更加強烈的求知欲望。
在整篇課文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要學習書里人物關系,了解人物性格特點這些內容,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思維導圖將整篇文章的主要脈絡理清,這種情況下還有助于學生梳理文章的邏輯思維,以此使得學生發散性思維獲得鍛煉,還能夠使得學生的創新能力獲得培養。了解整個故事情節具體走向、作者的寫作思路,才能保證本節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由此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通過繪制圖形、樹狀圖或流程圖的方式將冗長的文字改用簡單的詞語表述出來,幫助學生生動形象的理解和記憶主要內容。在草船借箭整個故事情節發展的高潮過程中,諸葛亮提前做了事先準備,找魯肅幫忙準備20條船和30名軍士,然后坐等三天之后起大霧順水行舟,去了曹營軍地,由于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的性格特點,在天時地利人和,萬事俱備的條件下,利用這20條船上的草人騙來十萬只利箭,如期交還給周瑜。推動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讓周瑜深刻認識到自己和諸葛亮之間的差距。思維導圖的運用在學生后期復習時,起到事倍功倍的作用。
總而言之,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運用思維導圖時,需要做到引導學生不斷鍛煉,與此同時通過應用創設情境、提問問題、小組合作等輔助教學模式,不斷優化學生的思維導圖創作能力,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合作討論構建語文知識框架,進而逐漸形成個性化嚴謹豐富知識體系,這種情況下才能夠實現不斷發展學生思維能力,以此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