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云
(甘肅省廣河縣上集小學 甘肅 廣河 731300)
數學是小學教育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它既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為學生日后學習相關的知識打下了基礎。由于數學自身所具有的抽象性的特點,教學方法的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教學方法得當,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以下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新課改下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創新的意義以及應如何實現創新。
1.1 授課方式較為陳舊。目前小學數學課堂上仍是以教師當方面的講授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講。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只是被動地跟隨著教師的思路被教師灌輸各種數學知識,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在長期的這種灌輸式教學下,不僅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收到了壓制,而且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無從發揮。
1.2 與現實聯系不夠密切。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各種數學知識都是由數字、符號、圖形構成的。這就為小學生的理解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要想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數學知識,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通過聯系日常生活,把這些抽象的知識具象化、形象化。但目前這個工作做得并不夠。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還是在抽象的數理、圖形層面來傳授數學知識,這在客觀上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雖然有一些應用題,但是大多數題目的設置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間有著一定的距離。
1.3 教學手段較為單一。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最為常見的仍是教師的通過板書進行的口頭講授,信息技術等現代科技手段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應用的并不廣泛。由于數學知識自身的抽象性,這種教學方法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雖然有些教師會使用一些教具來輔助教學,但由于教具自身的類別等方面的局限,其所起到的效果也是較為有限的。
2.1 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缺乏是以往的教師單方面灌輸式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數學知識真正產生了興趣,有了主動學習的愿望,他才能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也只有這樣,他才會把學習當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會對學習感到厭倦。
2.2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以往的應試教育中,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被嚴重忽視了的一個環節。由于教學成為了為考試服務的工具,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被考試的主體所取代了。這種情況下,學生只要能掌握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的知識并將之應用于考試中即可。但這樣就嚴重扼殺了學生本來具有的創造性思維。在新課改下,教師應該改變以往的填鴨式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讓他們的學習的過程中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具體來說,就是將學生被動地被灌輸知識轉變成他們主動地探索知識。
2.3 加強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數學雖然具有很高的抽象性,但同時它也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非常密切。教師應將所教的數學知識與同學們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能夠學以致用,而不是僅將數學知識停留在抽象的層面。
3.1 強調數學知識的實踐性。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創設一些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具體情境,將數學知識融入到這些情境當中。這樣可以有效地拉近學生與所學的數學知識間的距離,將數學的抽象性在一定程度上轉化為具體場景中的形象性。同時,這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3.2 利用多媒體等技術手段進行輔助教學。由于數學知識自身的抽象性,單靠教師的語言敘述有時并不能讓學生很好地理解相關的內容。這時教師就可以考慮借助多媒體課件等現代教學手段,通過直觀的形象呈現,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學生可見、可感的形象。如在“分數”的教學中,以往教師都是通過教具進行演示。而現在這里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動態的展示,并通過具體的圖形讓學生直觀地理解不同分數在數量上的對比。這不僅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而且可以有效改變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3.3 加強課堂互動,進行啟發式教學。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都是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讓學生進行記憶。不過這樣做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師對此可以考慮轉變教學方式,進行啟發式教學,即通過在關鍵環節的提示、引導,讓學生自己計算、驗證出相關的公式、定理。相比被動灌輸的知識,學生對自己推導、驗證的知識的印象無疑更為深刻、理解的也更為透徹。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組,讓各組之間進行比賽,并對表現好的小組給與適當的獎勵。通過這種激勵措施,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小學階段的各門課程中,數學是相對較難的一門。由于學科自身的抽象性,數學教學中的教學方法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想辦法化解數學課程的抽象性,賦予其一定的形象性,從事便于小學生的理解。同時,還能想辦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從被動的學習知識轉變為主動地探索知識。這不僅可以改善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對于學生日后學習更進一步的數學知識及相關學科的知識,也是有很大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