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鵬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教師進修學校 吉林 長春 130200)
乒乓球這項運動具備體能、智能以及技能等方面的深層次內涵,伴隨體育文化的日益進步及發展,對于乒乓球運動之文化內涵的價值等方面也有了新的認定,其在不斷發展的整個過程之中,也推動了我國體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而在初中體育教學工作之中,兵乓球也越發受到師生的關注和重視,開展初中體育乒乓球教學工作,不但利于強化學生的球技,也可使得學生在參與乒乓球這項運動時,不斷增強自身的體育競技精神,最終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1.1 訓練體制的不健全。體育運動訓練需要給予運動員相應的運動激勵機制才可以保證運動訓練的成效,但是當前乒乓球訓練機制的建立幾乎處于停滯期,各學校對于體育課的開設本就持不積極的態度,對于乒乓球等球類的專門指導和傾斜更不用提及。這與中國教育界應試教育的扎實推進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除了各地專業運動員培訓基地的建設和專業運動員每年的輸送,其他地方出現的乒乓球等球類運動幾乎全部以民眾的普通休閑為主要目的,學生得不到很好的激勵機制,無法學到乒乓球的系統性內容,也沒有很好的動力督促學生去學習,訓練的體制為學生在乒乓球項目上取得成績設置了一定的障礙。
1.2 訓練教學的無指導性。乒乓球入門較為簡單,掌握最基本的打法即可參與一般的比賽。但是如果將各種技巧和動作要領學會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乒乓球的發球技術、接球技巧、發力技巧等都包含著大量的動作模式和對乒乓球運行軌跡的判斷。同樣選手也需要有較好的手感和對力度的控制。如果在這些技巧上學生得不到教師的指導,訓練教學只能變成空談,學生也只是不斷的摸索前進,得不到系統的指導進而學會的只是一些皮毛和不規則的套路,對于乒乓球的發展和人員的選拔十分不利。現實當中,我們經常看到乒乓球課堂上教師對學生不管不問,不去悉心指導,學生的一些動作已經不符合乒乓球的相關規則,長期下來必將在乒乓球打法上形成錯誤的習慣。訓練教學的無指導性是對教師教學的鞭策,是對教學內容的無系統性的深刻反映。
1.3 訓練內容的不系統性。有的學校教師樂于為學生提供運動上的指導。但是苦于自身知識儲備不夠,教師對于訓練的技巧也處于“半生不熟”的境界。這與當前體育教學教材的編寫體系有著很大的關系。體育教材偏向于對教法,學法的指導,偏向于對體育理論知識的闡述,對于體育訓練的指導卻缺乏細致的描述。學生通過體育教材了解到的大多是球類運動的基本規則和基本打法,對于技巧的介紹以及技巧的實戰缺乏文字描述以及對教師的指導,訓練的內容呈現不出很好的系統性。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可以采取相關策略改進教學效果。如采取如下幾點措施:激發學生對于乒乓球的興趣、創新乒乓球教學方式、構建乒乓球教學溝通渠道、確定乒乓球訓練的目標。加大對乒乓球訓練教學教法的研究、提高兵乓球教學質量。
2.1 激發學生對于乒乓球的興趣。在乒乓球訓練的過程之中,往往十分乏味及枯燥,特別是對于一些戰術來說,更是應進行多次的練習,這樣則會導致一部分學生因此而產生抵觸感以及疲乏感,若產生這種情況,那么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在乒乓球訓練之中的實際參與程度,也會導致乒乓球教學工作的開展失去本應具備的作用。所以對于上述情況,如想提高初中乒乓球教學工作開展的有效性,那么最為關鍵的是要先激發學生對于乒乓球訓練的興趣。一方面在平時的訓練中,教師應認真了解每名學生的訓練情況、以及學生的身心狀態,這樣則能夠針對真實的情況來科學調整乒乓球訓練的方式[1]。另一方面教師也可為學生放映出關于乒乓球大賽的視頻,如此則能夠燃起學生內心對于乒乓球這項運動的喜愛感以及認同感,也利于激發學生在乒乓球比賽之中的好勝心,這樣則能夠為提高學生的乒乓球技能鋪墊好一定的基礎。
在乒乓球比賽之中,所能夠應用的戰術方式較為之多,主要包括正反手技術,以及接發球技術等,而這些均能夠作為乒乓球訓練之中的關鍵內容,對于此部分的教學,教師也務必要善于借助趣味性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對于乒乓球訓練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切實參與至乒乓球訓練之中,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乒乓球技術,為學生贏得比賽提供保障。
例如,在進行發球練習的過程之中,由于此過程較為乏味,且有著一定的難度,因而不少學生均不愿投身至發球練習之中,而對于此情況,教師則能夠為學生放映出關于乒乓球發球的相關視頻,這樣則能夠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乒乓球發球的方式,如此學生在進行發球練習時才能夠更具興趣,以便逐步提高學生的發球技術。
2.2 創新乒乓球教學方式。在開展乒乓球教學工作時,若想保證教學的成效,那么則應注重創新乒乓球教學的方式,并要始終堅持貫徹“循序漸進”這項原則,這樣則能夠使得乒乓球教學工作的開展與學生的心理需求之間相契合,也更利于推動乒乓球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具體來說,在實際教學之中,教師則應針對學生的技術水平、以及身體素質等諸多方面,對學生實施合理化分組,讓相關條件較為接近的學生能夠一同進行乒乓球訓練,這樣則能夠使得乒乓球訓練彰顯出個性化特征。在訓練期間,針對某些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來說,則需實施單線定點多球的訓練方式,確定控制定點的范圍,而對于某些基礎較強的學生來說,則能夠適度的提升乒乓球訓練的難度。例如,能夠有的放矢的增多落點的實際變化、或者加大力度,在運用上述乒乓球教學方式之后,就可做到針對每名學生的真實情況來進行訓練教學,這樣則利于保障乒乓球教學工作的開展質量,也利于綜合性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
例如,在進行定點訓練的過程之中,教師則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進行乒乓球訓練,若學生的基礎較為薄弱,那么就要從單向開始,而后再發展至雙向,對于基礎較為扎實的學生而言,那么就能夠加大訓練的難度,以通過上述方式,使得各個層次學生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到乒乓球運動的技能,以及提升各個層次學生的身體素質。
2.3 構建乒乓球教學溝通渠道。在乒乓球訓練期間,學生很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差錯問題或是疑惑的情況,所以師生之間還應構建積極的溝通渠道,在訓練期間強化溝通與交流。一方面對于初中體育教師而言,則應重視總結一般規律,多加鼓勵學生,讓學生能夠對于乒乓球訓練方式進行積極的分析、以及探討。另一方面和學生之間進行溝通時,也應重視實施歸納以及評價,若能夠具備輕松化的乒乓球訓練氛圍,那么也更利于燃起學生對于乒乓球這項運動的熱愛之情,所以說,在開展初中乒乓球教學工作的過程之中,務必要重視構建乒乓球教學的溝通渠道,以促進師生之間的良好溝通以及交流,這樣能夠使教師及時促進學生理解在訓練過程中的一些不解之處,也能夠及時糾正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所產生的差錯問題,保障學生的乒乓球訓練效果,促進學生充分掌握關于乒乓球運動的基礎知識以及戰術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乒乓球運動水平,達成初中體育乒乓球教學工作開展之重要目標之一。
例如,在進行步法訓練時,教師就能夠通過構建乒乓球教學溝通渠道的方式,來了解學生在步法訓練期間所產生的疑惑,也能夠讓學生對此進行積極的探討,這樣則能夠使學生更為順暢的投身至乒乓球的步法訓練之中,促使學生真正掌握此項技能。
2.4 確定乒乓球訓練的目標。在初中體育乒乓球教學過程中,應為學生確定乒乓球訓練的目標,這樣才能夠使得學生朝向目標規范化參與至乒乓球訓練之中,這樣做能夠保證組織運行的效果,并且在確定訓練目標之后,也可在極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持學生的專注力,讓學生能夠更為高效的完成此目標,而對此最為關鍵的一項內容就是讓學生切實理解及認可訓練目標,使學生可做好心理、以及身體方面的準備工作,這樣則能夠激發其內心的能量,更為主動的實現目標。再者,通過確定目標,還利于提高學生的努力奮斗程度,若具備特定的目標,就會使得學生不斷努力去實現目標,而如此也非常利于提升學生的表現水平。除此之外,確定乒乓球訓練的目標,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在目標設置期間,則通常是以學生的成績為重要的評價標準,在單元目標的指引之下,為促進達成乒乓球教學之目標而不斷努力,這樣則能夠及時轉變以往乒乓球教學之中學生所易于產生的消化不良現狀、以及被動化訓練的狀態,非常易于燃起學生參與乒乓球訓練的欲望,也能夠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而如此則非常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相關能力。
例如,在進行正手攻球練習時,教師則能夠先為學生確定練習的目標,能夠將目標設置為善于正手攻球回擊,而在確定此目標之后,學生則可在訓練過程中向此目標不斷努力。要明確的是,教師也能夠適度降低此項練習的難度,抑或是適度提高難度,這樣則能夠培養學生的訓練信心,使學生能夠更為積極的進行正手攻球訓練,從而促使學生掌握此項技能。
總而言之,在我國的體育項目之中,乒乓球運動項目為一項關鍵的組成部分,乒乓球教學工作的開展成效,會對于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所以,對于初中體育教師而言,務必要重視開展初中體育乒乓球教學工作,在訓練教學期間培養學生對于乒乓球運動的興趣,同時也應注重發掘出學生身上所具備的優勢,了解其心理狀態,從而更為針對性的制定乒乓球訓練方案,并根據方案的內容開展乒乓球教學工作,以期最終可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以及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