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彩
(河南省駐馬店市實驗幼兒園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推進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和教育改革的目標引領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課題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幼兒教育屬于啟蒙教育范疇,這階段的教育活動是后續教育活動的準備和基礎。新時期的幼兒教育活動中,幼兒作為教育主體,教師則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幼兒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和成長能力對幼兒教育活動質量產生的影響是絕對的,可見,新形勢下,推動幼兒教師專業成長是我們完成學前教育改革工作目標的重要一環。而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多方面的條件作支撐,幼兒園和教師個人都要思考發展對策,共同推進幼兒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1.1 幼兒教師的信息化意識薄弱。面對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幼兒教師在專業發展上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是并存的,合理推動專業成長對教師的個人發展和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均會產生積極影響。當然,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幼兒教師在專業成長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相當一部分的教師信息化意識薄弱,不重視信息化技術學習,缺乏教學應用能力,如不能有效應用Flash動畫、PPT演示方法應用不當等,在幼兒教育活動中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契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與興趣需求,阻礙學前教育改革工作順利進展。此外,部分幼兒教師無法把信息技術和常規的幼兒園教育活動結合起來,諸如區域活動、幼兒游戲活動中信息技術沒有發揮相應的作用。同時,幼兒教師的信息化意識薄弱還體現在他們無法正確應用信息技術推進自身專業成長,對信息化學習資源缺乏利用能力。
1.2 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偏低。伴隨學前教育工作深化改革,幼兒教育事業發展水平也在持續提高,面臨良好的職業發展前景,幼兒教師的教育能力確實在整體上有所提升。與此同時,以教育信息化為背景,幼兒教師在專業成長過程中應該積極轉變思路和方式,樹立信息化意識,不斷探索創新教育工作路徑,推動自身專業成長,發展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能力和素養。但是,目前我國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整體上來說還是偏低的,傳統的自我學習和成長思路依然沒有得到改進,這部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也缺乏創新意識,無法精準落實新時期的幼兒教育工作目標。
2.1 完善硬件設施體系,給教師專業成長提供物質基礎。信息化的大環境已經形成,幼兒教育工作深受新環境影響,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工作中的普及應用、深度融合,確實對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出了客觀要求,同時也為幼兒的教師自主學習和完善提供了客觀條件。大量教育實踐研究結果證實,對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助力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為了發揮信息技術在推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方面的作用,幼兒園首先需要建設和完善基礎設施,讓幼兒教師能夠身處現代化的教育信息化環境中,感受信息技術帶給教學工作的便利,并且在信息技術和學習平臺的支持下擴充專業知識,尋找專業成長的道路。幼兒園在建設信息化硬件設施體系過程中,首先需要精準分析目前學校的資源條件和教學改革目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精準推進信息化軟件和硬件建設工作,給幼兒教師提供全面的自我成長條件和教學工作改革條件,比如增加幼兒園內部的信息化硬件設施,滿足幼兒教師日常開展教學活動的需求及其信息化學習需求;同時,擴大校園網覆蓋面積,給全校教師提供便利的學習和工作環境;給各班級配置電腦、相機、電子白板等基礎設施[1],盡量完善設施、設備體系。
2.2 健全幼兒園教師管理制度,鼓勵教師結對幫扶共同成長。幼兒教育在教育信息化改革背景下,幼兒園在校園網建設、信息化硬件設施引進方面的工作都在逐步推進,各大幼兒園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的大環境,建立幼兒教師工作與學習的監督平臺,其各園區的監督網絡實現互通互聯,完善的監督網絡系統建立起來。在具體的教師管理工作中,幼兒園可以考慮借助互聯網渠道設置“名師坊”、“案例分析”、“教育隨筆”、“讀書沙龍”、“家園聯系”等專欄,讓幼兒教育經驗豐富的教師率先示范專欄使用方法,給更多一線幼兒教師提供學習機會;此外,幼兒教師和園內管理人員應該與家長建立溝通關系、園際之間也應該搭建溝通橋梁,不斷推進幼兒園教師管理制度健全發展。同時,經驗豐富的幼兒教師應該應該在體現經驗優勢的同時,和新進教師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和信息技術方法,鼓勵園內的新老教師之間建立幫扶關系[2]。幼兒園還應該給教師們提供更多學習交流的環境,比如組織專業技能競賽、創新技能比拼、十佳教師評比等活動,給新舊教師提供交流學習的機會,密切新舊教師的關系,讓新舊教師之間能夠優勢互補,激發大家的工作積極性。
2.3 借助信息技術優勢,打造學習共同體。信息技術作為幼兒園開展教育工作的輔助工具和推進幼兒教育現代化改革的重要媒介,同時給幼兒教師提供了專業的學習平臺,方便幼兒教師的自主學習,給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全新思路和廣闊空間。幼兒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信息化學習平臺,參與打造優秀的學習共同體,提高自己的參與教研工作的能力。具體來說可以從如下幾方面著手:其一,利用教育研修網絡平臺,在課余時間積極參與自主學習活動,園方應該鼓勵園內教師參與研究名師課程和高質量教育資源,吸取名師教學經驗,充分利用高質量的幼兒教育資源;其二,組織和參與網絡教研活動,給教師提供展示自我教研成果的機會,讓教師能夠突顯自我價值,同時給廣大幼兒教師提供自由互動和密切交流的平臺,針對在幼兒教育工作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展開討論,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和教學材料,協同解決幼兒教育問題,組成一線教師的學習共同體[3]。其三,打造教師職業培訓平臺。以教育信息化環境形成為基礎,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高質量的職業培訓活動來推進,各大幼兒園之間應該建立園際合作關系,打造優質的幼兒教師職業培訓平臺。遠程教育平臺具備便捷性,教師不需要參與異地培訓,直接利用遠程教育平臺在家、在園內都可以實時學習教師培訓課程,幼兒教師可以和名師在線互動,提高培訓學習效率。幼兒園或者園際之間合作,組織名師進校園的活動,幼兒教師可以集體參與教師培訓過程,聽課、記錄、匯報學習成果,幼兒教師要觀察和記錄名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思路和教學過程,了解與幼兒正確互動的方式。總結培訓筆錄、分享培訓心得到教師交流平臺,分析自己在以往幼兒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并提出改進措施,落實培訓學習成果。
2.4 拓寬信息技術平臺,方便教師交流學習。交流溝通是推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路徑之一,交流學習過程中學生家長也可以參與其中,密切家園溝通關系,發揮家園共育優勢[4]。幼兒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可以幫助彼此發現自己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認知誤區和其它問題,吸取他人經驗,完善自我的專業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教育工作能力,而教師與幼兒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可以針對幼兒教育問題達成共識,相互諒解和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家長的配合教育意識,同時加速教師的專業成長。但實現上述目標需要幼兒園建立完善的教育交流平臺,依托信息技術建設幼兒園網站、微信公眾號、QQ群等,同時借鑒班班通設計思路,打造多種交流方式共存的教育交流平臺,不僅供教師和幼兒家長們溝通教育經驗、思路,同時也可以給幼兒提供展示創作、成長動態的機會,讓家長能夠掌握孩子在園內的活動情況和成長軌跡。最后,在教育交流和溝通過程中,對教師的教育服務意識和崗位責任感發展也有積極影響,這也是專業成長的重要一步。
2.5 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積累教學經驗。教育教學工作是幼兒教師的基本工作內容,教育教學經驗積累和教育教學能力提升是我們面臨教育信息化改革背景需要盡快完成的專業成長目標。以信息技術為工具,幼兒教師可以進一步推進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發展,全新的教學手段能夠更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豐富課堂教學方式與內容。幼兒教師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下,要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工作,熟練應用信息技術展開幼兒教育活動,并且樹立教學反思意識,不斷積累經驗[5]。比如,幼兒園科學領域的教育活動中,為引導幼兒增進對各種累動物生活方式的了解,教師可以制作動畫教學視頻,把有關于各種動物生活方式、習性特點、外形特征等有關的知識融入到動畫視頻中去,讓幼兒產生學習興趣,同時動態化、色彩鮮艷的視頻素材也能夠調動幼兒的思維活躍性,提高教學效果。
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幼兒教育領域也面臨改革壓力,而信息技術確實作為推動教育改革的重要動力之一,其中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的廣闊平臺。面臨全新的幼兒教育工作形勢,幼兒教師只有不斷獲得專業領域的成長與發展,才能夠迎接教育改革帶來的挑戰,提高自身的職業競爭力,同時成為推動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本研究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對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路徑展開探討,以期提高幼兒教師的工作能力,推進學前教育事業向著更高層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