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君
(陜西省楊陵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陜西 咸陽 712100)
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高中班主任進行教育工作的關鍵。但是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下,一些高中學校僅重視對學生智育的培養,而忽略對德育的培養,這很不利于學生的發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品德教育不僅是教育的重要目標,同時也是社會衡量優秀人才的標準。只有品格優秀的人才能為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在本文中,將分析高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如何在班里管理中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
1.1 德育教育目標不明確。大多數高中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活動時,教育目標并不明確。根據教育部的有關規定,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必須先確定教育目標,并通過一定的方式,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是,就目前而言,由于出現了德育教育現象,教師在做德育教育時,著重于喚醒高中生的情感,而沒有制定具體的計劃。在大多數情況下,高中班主任基本都是利用課余時間來開展德育教育主題活動,其主要內容是總結學生在班級以及學校的表現,并根據學校紀律做出適當的獎勵和懲罰,或開展以“奉獻精神”和“愛國精神”為主題來的活動,并讓學生自由發言來表達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師經常使用作文寫作來表達他們對主題班會的感受。因此,許多學生得出的結論是,道德教育課和作文課是沒有區別的,德育教育缺乏相應的步驟和教育計劃,最后只是變成了一種形式。由于班主任并未將德育教教育滲透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因此導致德育教育的效果不理想[1]。
1.2 德育教育理念落后。德育教育理念應該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但是由于許多高中學校長期以來一直忽略德育教育,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德育教育在高中學校中的實施。例如,班主任沒有依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許多情況下,高中班主任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是通過集體合唱或朗誦等,這是一種相對簡單和固定的德育教育方法,阻礙了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在這種模式下,學生雖然在情感上受到了感染,但是并不能提升他們的道德素質,最終阻礙了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實。
1.3 缺少有效的溝通。由于德育教育要求班主任使用情感啟發來開展工作,因此班主任必須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足,并給他們建議和指導,從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但是,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很多高中班主任不在乎學生,沒有樹立很好的榜樣,這不利于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如果學生犯了錯誤,某些班主任沒有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不會耐心地研究學生犯錯誤的原因和心理,也不會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只是一味的批評學生,這導致了學生的叛逆心理,不利于學生道德品質的發展[2]。
2.1 確立教育目標,在日常管理中融入德育教育。高中班主任必須改變舊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標要明確,并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生的道德標準。首先,高中班主任應當制定長期目標。例如,在一學期里,計劃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挫折教育”“成長教育”“生命教育”和“管理自己的情緒”等主題教育活動,教師應集中選擇能夠滿足學生群體特點和發展需要的教育內容,以及選擇具有時代特色和實踐性較強的主題活動。其次,班主任根據主題目標制定相應的步驟。以“自我管理”為例,班主任可以規劃學生的個人成長目標,并能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教育,可以從多個方面為學生設定具體的任務,如學習態度、課堂表現等,以幫助學生迅速了解自己的問題,并能很好地解決它們,從而養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習慣,提高道德素養[3]。
2.2 樹立正確理念,確定學生的主體性。不論是在制定步驟,還是在實施過程中,都應該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由于德育教育比較特殊,僅憑理論無法實現其目標,教師應不斷將德育工作滲透到日常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期存在,從而使其思想和道德水平得到提升。因此,高中班主任進行德育教育時,首先必須關心,愛護并了解學生,像朋友一樣與學生交談,傾聽他們的想法,了解他們的問題并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只有學生相信他們并愿意接受他們的建議。其次,高中班主任必須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成為學生的好榜樣,并要求自己言行規范,舉止文明。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最后,當班主任進行德育教育時,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關心愛護學生,促進學生健康的發展。班主任必須積極面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找學生犯錯誤的原因,并會寬恕偶爾的小錯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念進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2.3 使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提升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素養。首先,班主任應當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開始,在班級中傳遞積極的能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使德育教育可以起長期作用。其次,班主任必須用實踐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開展道德活動。例如,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一些活動,讓學生懂得幫助,引導其樹立正確的觀念,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4]。
從本質上講,高中班主任要改變以前的觀念,重視德育教育的作用,在實踐中進行德育教育,并將德育工作納入日常生活中。同時,高中班主任要從學生出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德育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