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
(貴州省綏陽縣風華鎮溪源小學 貴州 遵義 563300)
在數學課程中,問題就像是心臟一樣,只有產生了問題,學生的思維發展才會有明確的方向,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更多的動力,使得問題得到最終的解決。所以,小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一定要展現自己的作用,引導學生不斷的發展、質疑、探究,使得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形成,為其學習活動的開展起到良好的助力。
1.1 數學學科發展的需要。數學這一學科專題性強,知識點多且復雜,學生對于如何運用已經學到的數學知識點來解答試題的能力不足,從而難以運用到生活之中。可當前的數學理論隨著大數據和社會信息化的發展變得更加實用。所以,當老師發現學生問題時,需要的是對學生在思考解析數學題意的過程進行引導與思維的啟發,分析產生錯誤的主要原因,構建清晰的知識框架,使學生能夠找到解答問題時的正確思路。教師應輔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這一學科的自信,理順答題時的思維,讓學生積極地去復習數學。
1.2 社會與經濟的發展。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前傳統的教育方式也在發生著改變。社會各個方面更需要兼具實踐能力與創造、創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教育行業更要著重培養孩子們自主探索知識和思維創新的能力。
1.3 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關鍵。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更是創新思維的基礎。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大特點是在學生積極地向教師提出問題,而在老師解決問題的時候培養孩子們解答難題的能力。要激發學生在思考中去解決自己的困惑,從中獲取解題經驗。
2.1 轉變課堂教學觀念,引導學生提出疑問。傳統教學總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他們的“問題意識”很差,因為他們以為知識老師都會講的,從而就變得“惰性”十足。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我們應及時轉換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提出疑問,以教師的問題激發學生的疑問,從而形成問題的“頭腦風暴”。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一節時,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首先向學生們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長方體嗎?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長方體的?學生們思考了一下說:橡皮、鉛筆盒之類的都是長方體。教師又可以問:以鉛筆盒舉例,你們發現鉛筆盒有什么特點嗎?換種說法長方體有什么特點?學生們拿起自己的鉛筆盒,說:為什么它(長方體)的兩個相對的面是一樣的呢?它們的面積會不會一樣大?長方體的面積計算是不是和這個有關?當時我聽到后,便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本節,長方體和正方體,同學們有什么疑問大家一起來探索吧……通過這樣的疑問對話,讓學生們將自己的疑問帶入到知識的學習中,在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的同時還可以有效地將他們的學習注意力掌控在課堂教學中,一舉兩得。
2.2 引導學生學會提問。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可見問題是一種探索意識,培養孩子們的問題意識便是數學教育的起點。教師為學生總結方法技巧,教師在授課之前應該努力增強自身思維空間,如果教師擁有了靈活的分析思維,那一定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傳授給學生,學生的創造思維創造能力才能被充分激發出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語言能力,以適當的問題啟發學生積極提問。如果對某個問題為什么是這樣,為什么不是那樣,還搞不清或說不出來,就可據此提問。例如:某一概念為什么這樣表述?能否增加或刪改一些字詞?就在概念內涵的挖掘、外涵的拓展上提問。一種計算有沒有簡便的方法?就在算理上下功夫提問。某一應用題應該怎樣列式?為什么這樣列式?列式的依據是什么?有沒有別的解法?等對學生的提問思維進行培養。
2.3 創設良好氛圍,提升問題意識。在原本的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課程在開展中的氛圍比較枯燥和緊張,導致學生的精神壓力非常大,使得學生不敢提問。所以,在現代化的教育中,教師應該改善這一現狀,達到理想的教育成效。例如,在課程實踐中,教師應該借助幽默話語、靈活的教育方式,盡量為學生構建和諧、平等的環境,這樣學生才能不斷的突破思維禁錮,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使得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落到實處。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為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該改變傳統的“填鴨教學”,加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讓他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張口說出自己的困惑,表達自己對數學知識的觀點和疑問,進而讓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更具有針對性和“靶向性”,從而最大效率地提升學生的知識疑問消除效率,幫助他們更好更快地鞏固知識,獲得自身能力的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