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慧
(安徽省淮南市壽縣第三中學 安徽 淮南 232200)
美術學科是為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作能力、藝術修養而設置的,對于學生來說,能夠將所學的東西運用起來,才是學以致用,達到了學習的目的。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將所學的內容充分運用,為學生的生活增光添彩,使學生能夠了解藝術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夠創造生活中的藝術。
1.1 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脫節。盡管新課改已然落到實處,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美術教學仍存在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脫節的情況,即美術教師重理論、輕實踐。而這也使得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水平偏低,無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生活即教育,如果缺少生活作為支撐條件,美術教學必定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而且學生所創造的美術作品,也無法還原生活情景,內容空洞,缺乏真實感和親和力。
1.2 教學方法缺乏科學合理性。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部分教師仍沿用“滿堂灌”的傳統模式,使得美術教學演變為單一化的理論說教,未創設生活情景,也未滲透生活意識。部分教師甚至膚淺的認為美術只是輔助性藝術學科,與生活沒有聯系性,學生只要掌握充足的理論知識即可。由此,導致初中美術教學呈現出“重理論、輕實踐”的情況。這不僅削弱了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也使得整體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無法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2.1 運用多媒體助力生活化教學的開展。伴隨信息技術近些年來的快速發展,在我國教育領域對多媒體的運用愈發普遍。而且在我國教育領域中,多媒體發揮的作用也呈逐漸增大的趨勢。對于美術課堂的生活化教學而言,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非常關鍵,教師可以將其同生活化元素相結合,以此促進美術作品質量與意境的提升。通過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有助于為美術教師的教學,營造良好的環境,進而推動整體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保障該學科的教學進度與質量等。
比如我們在學習徐悲鴻的名畫《田橫五百士》時,教師要讓學生充分了解該典故,進而可以更好的學習該部分知識。教師在要求學生對該畫面進行描述時,要學會創設教學情境。通過這種方式,較好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等。基于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計,促使整體的教學效果進一步提升。除此之外,教師需要充分掌握運用網絡工具的方法,及時更新下載有關教學的視頻和突破等學習資料。在美術課堂生活化教學時,教師要將相關學習資料呈現給學生。通過這種方式,更好的實現生活化教學,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2.2 制作學習用品。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學習中所用到的物品著手,引導學生制作學習用品,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學生提供一些比較實用的建議,如讓學生制作筆筒、書簽、便利貼等,使學生充分掌握制作學習用品的技術,讓學生能夠制作出既美觀又實用的學習用品。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便可讓學生制作學習用品的方式,引導學生將自己學到的技能調動起來,從而使學生的作品形式更為完善。教師在教學中也應當通過讓學生制作學習用品的方式,使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得到有效發揮,幫助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掌握更多的技能。
2.3 設計藝術掛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設計藝術掛盤的方式,使學生將所學美術知識學以致用,充分調動學生的藝術思維。盤子原本是餐具,但是制作精美的盤子卻有裝飾的作用,所以許多人便將這種精美的盤子掛在家中,作為裝飾,久而久之也有越來越多的藝術掛盤形成,這也便成為了一種裝飾風格。所以,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即可運用這一藝術形式,引導學生設計藝術掛盤。
在教授學生學習這一課程時,便讓學生設計了幾種不同形式的藝術掛盤。一位學生以四季花卉為設計靈感,分別設計了梅花、玉蘭花、荷花、菊花四種花卉掛盤的造型,另一位學生設計了不同臉譜造型的掛盤,還有學生設計了抽象圖案的藝術掛盤。從學生設計藝術掛盤風格的多樣性中,可以看出,學生對于這種藝術形式是非常感興趣的,并且非常樂于進行圖案的設計。
根據以往的教學實踐,在開展初中美術教學時,把課堂教學同學生所處的實際生活進行結合,有助于學生充分感受美術創作的靈感,同學生實際生活的關系。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時,美術學習本身屬于對生活經驗不斷積累的一個過程,也是學生對該學科學習的體會與感受。而且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的對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行調動,進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好的激發其學習動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以此更好提升該學科的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