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賢 劉和英
摘? ?要:許多學生在初中階段面對長篇的英語文章,沒有閱讀興趣,甚至產生厭讀情緒,讀不下去,即使讀完,也不知所云,或者對某些內容根本理解不了。如何訓練學生從日常的課堂學習做起,逐步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是目前初中英語教學的關鍵。
關鍵詞:初中英語;詞匯積累;英語語法;背景知識;閱讀技巧;閱讀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1)29-0020-03
英語閱讀理解這一傳統題型主要用來考查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在英語學科的中、高考中占比非常大。學生的詞匯積累、文章結構理解、內容理解及邏輯分析等方面的能力都能在此項練習中體現出來。真正的語篇閱讀是從初中開始的,英語閱讀在初中階段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可是許多學生在初中階段面對長篇、大段的英語文章,沒有閱讀興趣,甚至產生厭讀情緒,讀不下去,即使讀完,也不知所云,或者對某些內容根本理解不了。對于這種情況,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探索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英語閱讀理解困難產生的原因
(一)詞匯量少
記憶英語單詞對于初中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環節,可是初中生處于詞匯積累的初始階段,大多屬于機械記憶,這對他們的學習意志品質要求較高,記憶英語單詞成了英語學習一大障礙,這直接影響學生進一步進行英語文章的閱讀理解。另外在英語閱讀中不可避免會有一定數量的生詞,一部分學生對生詞產生的心理障礙會嚴重影響閱讀效果和速度。
(二)英語語法掌握得不扎實
英語語法包括詞法和句法,它們是在詞匯積累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掌握的英語語言知識。英語語法掌握不牢固會造成句子的結構混淆(尤其是長難句),造成語義不清,甚至理解成相反的意思。
(三)缺乏相應的背景知識
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生活環境、閱讀量(母語閱讀)都會影響對英語閱讀背景知識的了解,從而限制學生的理解能力,甚至會有學生每一句話都明白,但是不知道文章大意(尤其是新興科技方面)的情況。
例如一篇介紹米其林三星飯店菜單的文章,如果學生吃過西餐,或讀過這方面的文章,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就會得心應手,不會被晦澀難懂的英語菜名(生詞)影響。面對出現的問題,作為英語教師怎樣以課堂為陣地,研究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是我們的責任。
二、提高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方法
(一)夯實基礎,強化訓練
首先,重視日常的詞匯教學。學生的詞匯積累對英語閱讀及聽說、寫作會產生直接影響,單詞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學生只有重視單詞記憶,才能進行詞匯積累。詞匯量直接影響閱讀速度和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詞匯教學不但要教語音、詞形、語義,還要教記憶方法。其次,詞匯拓展教學也是詞匯積累的一個方面,學習構詞法的知識能盡早讓學生掌握合成詞、派生詞構成規律,例如單純詞加上前后綴構成不同詞性就是學生擴充詞匯量的一個很好的辦法。以act 為例,act加上后綴分別生成actor; actress; activity; active; actively;? activist; action; actual; actually等。通過構詞法的知識,學生可以更容易地記住一連串單詞,從而有助于積累詞匯。另外,不同形式的詞匯課堂檢測也是促進學生記憶單詞的有效途徑。
一定要強化訓練英語語法知識,因為初中學生是改變母語學習的習慣來接受英語語言知識的。如英語中的時態(漢語規則中沒有);某些詞如:hard 和hardly的意思沒有關系;too…to…句型等語言規則不是教師講一遍學生就能記住這么簡單的過程,它是學生從排斥到接受的過程。我們的課堂學習就需要進行大量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只有這樣,在語篇閱讀時學生才能本能地反射出正確的理解,而不是混亂的、甚至相反的意思。
英語閱讀文章的學習是建立在前期單詞記憶和語法規則學習的基礎之上的,英語閱讀能力提高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
(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知識儲備
一堂閱讀課的關鍵因素是讓學生讀下去。面對一篇長課文,支撐學生進行閱讀并進一步理解的是興趣和熱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情是最大的動力”。學生只有發自內心地想學,迸發出學習激情,才能挖掘其潛能,獲得能力的提高。其中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相關背景知識喚醒)是激發閱讀興趣的一個手段,也是降低閱讀難度的一個方法。
以教學九年級unit9 3a Sad but Beautiful 為例,可以先播放一段《二泉映月》的音樂,接著問三個問題:How do you feel about it? Who made the music? What do you know about him? 讓有這方面知識儲備的學生給大家介紹阿炳,不但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還能激起學生對本課的學習欲望。
在教學八年級下Unit 7 閱讀課文Qomolangma----the most dangerous Mountain in the world.的第三段時,為幫助學生理解人類不怕困難、挑戰自然的精神,筆者出示了夏伯渝的登山圖片,有的學生讀過關于他的文章,向大家介紹了他雙腿截肢,在69歲的時候終于成功登頂珠峰的故事,這活生生的例子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We should never give up trying to achieve our dream.的深遠意義。
(三)教學閱讀技巧,培養閱讀方法
1.從整體出發預測文章主題。一篇閱讀課文的教學重點不應該只是文中出現的詞匯和句型等語言知識和結構,還應有通過文章主題內容的學習所獲得的情感價值。只有這樣設立教學目標,才是語篇信息所傳達的價值所在,這也是培養學生進行持續閱讀的原動力。基于這樣的目標,我們的教學要從整體出發,從文章的題目、配置的圖片或者略讀來確定文章的體裁,找到文章主題句或段落主題句,預測文章的主題內容。
2.根據體裁獲取信息。在細讀環節中,根據文章的體裁設計導讀任務,能讓學生有的放矢地去獲得信息。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捕捉信息的多少,例如記敘文:when、where、who、what、why、how等;議論文:topic sentence(論點)、talking points(facts、example、numbers等論據);應用文閱讀篇章主要有廣告、便條、通知、新聞、信件、表格、圖表等。應用文通常以簡易的文體格式、簡單的語言表達重要的信息。
3.讀后思考深度理解。在讀后環節一定要有一個further thinking,提出問題讓學生深度思考討論,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度理解,在寬松而熱烈的英語氣氛中表達自己的觀點,真正達到教學情感目標。
在九年級Unit7 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 Liu Yu 和他的父母在其學業和愛好上產生了嚴重分歧,在further thinking環節筆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Which one do you support? Why? What decision do you expect to make?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這個過程提高了其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一開始枯燥的英語文章,逐漸走進了學生的內心,反倒讓他們興趣盎然了。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采取默讀的方式,提高閱讀的速度。避免指讀、唇讀、回讀等方式出現,閱讀速度也是閱讀能力的一種體現。其次不要逐字逐句地翻譯,抓住整篇文章或段落的中心句進行信息捕捉,跳讀或掃讀都是高效獲取信息的途徑。
另外閱讀文章中的生詞對學生的困擾很大。在日常教學中,鼓勵學生帶著生詞閱讀,而不是馬上查字典。否則在做閱讀理解時,學生會出現“生詞心理障礙”,造成讀不下去的后果。出現的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的特點是大寫,讓學生學會忽略,只要在學生內心定義出這類名詞的類別,就不會影響閱讀了。其次引導學生通過上下文語境猜測詞義,通過前后綴確定詞性也有助于提升閱讀的效果。
四、加強學生課外閱讀量。
《課標》要求四級英語(初中生階段)課外英語閱讀應累計達到10萬次以上。大量的閱讀不但能開闊學生的眼界,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畢竟見多才能識廣。除了訂閱英語報紙或相關青少年英語雜志,現在的很多手機APP也給學生提供了很多英語閱讀練習的機會。但選擇材料時要注意不要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學生的課外閱讀不是考試,而是輕松和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為了激勵學生閱讀,筆者不但進行檢測還在班級里建立閱讀量的評價機制。
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它是師生在閱讀課堂上日積月累、持之以恒的碰撞磨合的結果,因為只有量的積累,才能達到質的飛躍。
【責任編輯 李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