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軍 中國消防救援學院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迅速發展,社會大眾對運動的熱情空前高漲,在大學體育運動訓練中,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傷病,這些傷病不但會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還會妨礙學生的體育發展。所以,在進行體育訓練時,必須要對運動損傷有足夠的認識,以便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從而減少運動損傷。
主要是由于皮膚劃傷、韌帶拉傷引起的,主要是大腿肌肉群、小腿三頭肌、腰背肌等。皮膚表面損傷多為在運動、訓練中因慣性、跌倒、撞擊等原因引起的表皮破損。
常見的受傷類型有脫位和關節扭傷。在單雙杠教學中常出現脫臼現象,由于力量使用不夠合理,導致身體重心不穩,造成脫臼。扭傷主要發生在掌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等處,主要是由于運動訓練前沒有做好充分的熱身激活。
主要是由于暴力創傷引起的骨折,如大學生在進行足球、籃球等運動中,由于慣性而摔倒時,地面和膝蓋的碰撞,也會引起橈骨和尺骨的骨折[1]。
在大運動量、天氣炎熱等一些特殊因素下,大學生在訓練時會出現腦供血不足的情況,比如足球、籃球等劇烈運動時,會出現鼻出血等情況。
訓練負荷是指在某一特定時期內所做的運動,也稱其為訓練強度。有些運動項目在訓練過程中,為了提高耐力,必須要加大有氧運動的力度。然而,由于某些鍛煉的持續時間會越來越長,體能和功能的鍛煉并沒有達到很好的均衡,從而造成了運動過度,容易造成肌肉的損傷。另外,運動訓練的目的在于提高爆發力,但在訓練過程中,容易給四肢關節帶來一定的壓力,從而導致運動損傷。
體育鍛煉的主要目標是增強身體素質,包括技術、爆發力、平衡感等。訓練雖然有效,但是由于個體舊傷還沒有完全恢復,如果繼續訓練,很可能會加劇運動損傷。另外個人身體狀況程度不同,在相同的環境下進行個體訓練的危險性要大得多,因此很難避免運動危險。在具體實踐中,體育鍛煉項目具有普遍性,但往往難以針對個體的具體情況而制訂出針對性的訓練方案,這就造成了個人訓練狀況和訓練方式的差別,從而增大了運動傷害危險。
由于個體在訓練中對運動損傷的認識不足,導致身體難以承受高強度的運動,從而造成損傷。加之對項目的正確技術動作缺乏全面的了解,僅憑自己的主觀認識來理解有關的動作,出現片面性。例如,在進行羽毛球運動時,有些學生僅僅學會了擊球,但很難掌握局部發力的力量,很容易造成身體的運動負擔。
大學生的運動傷害主要是由于缺乏對體育訓練的主觀防范意識。由于大學生訓練是業余的,在平時的運動訓練中,由于激素的刺激,他們很容易產生一種競爭意識,從而導致了他們的忘我。一些學生由于急功近利、心浮氣躁、膽怯、猶豫、緊張等多種因素,可能導致肌肉僵硬或情感失控,導致對預防知識的缺乏,從而造成體育運動損傷。
一是多數大學生認為充足的熱身激活會使他們的體能消耗殆盡,對預備活動產生了主觀的抗拒。由于準備不足而導致的傷害是普遍存在的。二是教學、訓練、比賽的安排不合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學組織不到位,比如在特殊訓練中,教練員沒有按照規定的操作程序來進行,在身體素質還沒有達到更高的水平之前,很難達到動作要求,如果學生在訓練中過度勞累,或者帶病訓練,都有可能導致受傷。三是沒有對大學生的體質狀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導致了大量的運動量,這是導致其運動損傷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體育教學必須做到科學、合理,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體能狀態和心理素質,還要考慮場地、天氣等諸多因素。
隨著各大高校擴招的熱潮,一些高校在體育設施、場地等方面出現了一些落后的現象,設備故障導致的體育傷害時有發生。另外,由于季節的不同,溫度和濕度的變化也會導致不同的運動損傷[2]。
1.不斷強化預防教育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體育傷害這種不安全的因素,大學教育工作者應該根據受傷的具體情況,及時發現受傷的原因,并通過案例來強化防范意識,使學生在準備、訓練、比賽中保持統一的行動和紀律。
2.充分做好熱身準備活動
從運動學的觀點來看,熱身活動不但可以消除惰性心理,還可以刺激中樞神經的亢奮,為訓練和比賽做好鋪墊。熱身活動必須與教學、訓練內容高度結合,而特殊體育項目則應做有針對性的準備,使訓練內容與教學內容更加具有吻合性。
3.加強保護與自我保護
主動防護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減少運動傷害的手段。在進行運動訓練時,要學會基本的防護技術和方法,并自覺地將以上方法與實際訓練內容相結合。
1.脫臼
如果發生脫臼,要讓病人安靜下來,不要摩擦脫臼的地方,并安排醫護人員將病人送到醫院進行治療。
2.骨折
骨折后很可能會出現休克。所以,在骨折發生后,一定要防止休克,在治療之前,要先進行抗休克。受傷人員應盡快進行治療,以防止因活動斷裂造成的傷害加重。
3.鼻出血
治療鼻出血可以通過壓迫(配合口呼吸)來進行,也可以通過冷敷來進行止血。撞擊性鼻出血,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避免出現并發癥等癥狀。
4.休克
對于休克的學生,要注意保暖,時刻保持病人的呼吸道暢通。同時,要盡快安排醫護人員到醫院進行針灸治療,以免病情進一步惡化。
(1)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由于很多運動損傷是急性損傷,為了防止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受傷,必須加強鍛煉,提高肌肉的收縮能力,提高身體的協調性,鍛煉后的肌肉僵硬程度,從而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2)加強核心區域的鍛煉。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練員還要加強對學生的核心部位訓練,以提高核心系統訓練的重要性,在完成訓練后,要通過放松和整理,適度減輕學生的肌肉負擔,降低運動傷害。(3)加強靜態力量的鍛煉。在運動訓練中,靜態力量是運動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靜態訓練是在不疲勞的情況下進行的,它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動態力量,對防止運動傷害有很大的幫助。
高校體育教學要與專業體育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其更具科學性。另外,要嚴格規范并控制學生的訓練穿戴,并對設備、場地進行及時的維護與保養。
我國大學體育教學中經常出現的運動損傷是以急性最常見,以中度、輕傷為主。所以,在平時的訓練中,對于輕微的傷勢,學生不會太在意的,比如單純的包扎,如果不能得到足夠的休息和合理的處理,那么就會導致嚴重的損傷,變成一種陳舊的、長期的運動傷。為了減少大學生體育活動中的傷害,必須組織專業的教練和醫療人員進行教育引導,以此提高學生對普通運動傷害的認識,提升自我防護的能力,避免發生嚴重的傷病。同時,體育教練員還應該對運動中應該注意的事項進行詳細說明,以減少運動中的運動傷害。學生在鍛煉的時候,如果身體出現了疲憊或者是體力不支等現象,要盡量避免做劇烈的運動,要在適當的時間內進行休息,讓自己的身體盡快恢復。要強化體育課堂的紀律和管理,切實做到“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全面掌握身體的基本功能,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加強運動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特別是在各種體育活動中,要嚴格遵守運動技術、方法和相關規則。
充分、高效的準備活動是一種很好的預防和降低運動傷害的方式,在運動訓練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可以讓學生的身體功能從穩定的狀態進入到運動的狀態,讓身體的器官和神經更加活躍,從而提高對動作的快速反應能力,調整自己的身體以適應新的訓練方式。在體育教學中,教練員要根據不同的體育項目或競賽項目需求,根據場地、季節、天氣等情況,進行全面準備,以防止準備工作流于形式,以此提高教學訓練的效果。
根據過去體育訓練的情況,如果學生的體能承受能力超出了個體極限,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運動傷害,嚴重的會影響身體健康,對學生的長遠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此外,高校體育隊伍的運動訓練更多的是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其運動時間較短,導致運動員在運動中由于不能進行高強度的運動鍛煉,從而造成運動損傷。因此,一定要根據學生的體質特點,采用循序漸進、分類推進的教學原則,使學生在鍛煉的過程中,既能滿足自身的生理需要,又能避免發生一些不必要的事故。
在進行運動訓練的時候,除了要了解個體的體能狀況之外,還要注意觀察心理變化,通過必要的心理輔導,可以讓學生在參與訓練的時候,隨時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特別是對于那些過于自信的學生突出進行心理輔導,這非常有必要,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一定的自知之明,所以在訓練的時候,很容易出現運動損傷。
綜上所述,文章對高校大學體育運動訓練中的運動損傷原因作了簡單的分析與梳理。要確保各項運動項目的順利進行,必須根據運動項目的特點、運動規律和學生的個體體質特點,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真正感受到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在訓練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從而在競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以實現健康校園、安全校園建設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