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艷
(江蘇省高郵市實驗小學 江蘇 高郵 225600)
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理有效運用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整體知識,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思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進而很大程度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和手段,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應用思維導圖教學方式,能夠構建高效語文課堂,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學內容,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探究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對思維導圖方式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策略加以分析和探討,確保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及實效性得到切實提高,保證學生全面發展。
思維導圖是模擬人類思維活動的規律,借助繪制網狀結構圖,將與研究主題有關的元素通過線條和網絡聯系起來,借助圖形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的一種思維工具,它對于促進人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知識有很大幫助。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思維導圖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對于不斷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也有很大意義[1]。
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改進和創新,與以往的教學模式相比,教師除了進行知識傳授,還需要對學生的思維加以訓練,從而為學生今后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在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教學方式,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所學的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語言運用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思維導圖與其他思維模式不同,能夠有效調動左右腦各種思維,比如理性思維、藝術、色彩、想象力等,充分發散思維,通過圖文形式,構建知識網絡。思維導圖形式主要包括餅狀圖、樹狀圖、蜘蛛圖等。首先,運用思維導圖,能夠基于不同知識間的交互關系,有效構建知識網絡,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形象化的思維。其次,應用思維導圖,能夠清晰梳理和呈現所有的知識關系結構,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記憶,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閱讀能力。再次,充分發揮思維導圖簡潔、輕便等優勢,能夠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及創造力,同時使教師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和主題。并且利用思維導圖構建放射性立體知識結構,能夠使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表達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為學生今后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1 學生缺乏對思維導圖的全面認知。在利用思維導圖對小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多數學生缺乏對思維導圖的認知,能夠熟練掌握思維導圖應用方法的學生很少,這導致很多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應用思維導圖來展開語文學習,這對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產生了很大影響[2]。
3.2 學習興趣不足。小學生年齡小,思維較為活躍,好奇心、求知欲強,極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注意力易分散,對學習效果造成不利影響。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通常采用知識灌輸的方式,高度關注學生學習成績,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及學習需求缺乏重視,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上教學內容枯燥乏味,課堂氣氛沉悶,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了教學效果。
3.3 教師應用思維導圖的能力有待提高。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教學輔助工具,盡管多數教師都了解思維導圖的作用,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熟練使用這種教學工具的教師很少。多數語文教師都不具備利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活動的能力,這也是制約思維導圖應用的一個關鍵因素[3]。
3.4 學習效率不理想。新課改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標和方向。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加強培養,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閱讀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因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往往要求學生反復抄寫,死記硬背,按照熟能生巧的原則,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對所學知識進行記憶。但學生對于知識背后的關系及規律缺乏深入的理解,極容易遺忘,導致學習效率較低,對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造成不利影響,增加學習壓力,無法保障學習質量。
4.1 不斷加強對思維導圖應用的學習。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教學輔助工具,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要想發揮出最大功效,需要教師不斷加強對思維導圖繪制的學習。為了促進教師更好地應用思維導圖,建議教師積極參加思維導圖培訓活動,熟練掌握這項教學工具的應用技能,在培訓過程中,要積極與其他教師就思維導圖的應用展開交流,以此促進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應用[4]。
4.2 運用思維導圖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最近幾年,高考試卷文字閱讀量增加,這對個人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在小學階段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文章的主題脈絡,迅速提煉出與問題有關的詞句,通過長期練習,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后續學習、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傳統模式下,學習課文的基本流程為“閱讀文章—分析重點詞句—總結中心思想”,這種方法并不能提升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反而會挫傷學習積極性。在閱讀課文時可以運用思維導圖,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的整體架構,明白作者敘述了一件怎樣的事情,遇到陌生詞組可以尋求教師幫助,然后,帶領學生歸納文章的主題或重點詞匯,完成思維導圖,幫助他們清晰明了地了解信息。例如,在學習《少年中國說》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了解文章寫作背景(甲午戰爭、戊戌變法、時局圖),第一句便點明了節選文段的主題“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從智、富、強、獨立、自由、進步等不同方面闡述了少年的責任。第二段圍繞主題向外延展,“紅日初升”“河出伏流”“潛龍騰淵”“乳虎嘯谷”“奇花初胎”“干將發硎”六句運用比喻論證,贊揚了少年中國蓬勃的生命力。第三段則表達了作者對少年中國的無限贊美之情。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解析,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主題,感受文字的魅力[5]。
4.3 在寫作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降低學生寫作學習難度。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內容,可以說處于小學學習階段的學生通常情況下對于寫作或多或少都會產生畏難以及抵觸情緒,在寫作的過程中常常都會出現沒有語言可以寫的問題,導致這種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的思維沒有被充分發散以及打開,致使學生缺少想象能力。而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進而通過思維導圖調動學生思維,發散學生思維,輔助寫作,這種情況下還能夠使得學生的想象能力獲得有效培養以及發展。例如:在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存在著訓練學生寫景色的寫作主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寫作教學,進而拓展學生思路,在以“春天”為主題的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春天作為關鍵詞,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寫作,引導學生聯想到春天的風、雨、動物以及植物,春天的人等,而在思維導圖的聯想下,學生能夠逐漸形成放射性思維形式。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寫作就會具備寫作內容,具備寫作思路,以此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以及寫作主動性,使得寫作學習難度被有效降低[6]。
4.4 使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得到滿足。語文是一門需要堅持長期學習的重要基礎學科,語文知識較為雜亂繁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加強重視,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配置,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生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對語文學科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在思維導圖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自身教學的不足,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方式,實現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教育目標。小學語文教材中涉及的文章類型較多,包括說明文、記敘文等,課文中含有大量的短語、生詞。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教學目標和任務,明確教學重難點和主次內容,并引導學生制作思維導圖,使學生在此過程中準確掌握學習重點,減輕學習壓力,提高學習效率,確保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有效掌握所學知識。在小學階段,學生往往對寫作存在畏懼心理,并且因閱讀能力不強,會對審題的準確性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語文教師可以應用思維導圖,拓展學生的寫作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并不斷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如在進行《春天的顏色》寫作時,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方式,讓學生搜集不同顏色的詞語,擴充學生在景色認知方面的相關知識,構建集動物、植物、人物于一體的思維情境,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開展寫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
4.5 積極利用思維導圖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它有利于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在教學活動中,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教師實現這一目標。要想使這項教學活動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師就要將思維導圖繪制方法向學生詳細講解,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示范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在學生初步理解思維導圖繪制方法之后,借助課內外閱讀材料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指導,使學生熟練掌握思維導圖的應用,他們就能在閱讀過程中利用好這一工具開展閱讀學習。由于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因此能夠取得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7]。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理有效運用,能夠很大程度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綜合能力,為學生創造更好的發展空間。為了能夠保證思維導圖獲得良好的運用效果,教師應注重針對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進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