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德平
(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山西晉中 034000)
2019年底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讓人們認識了“2019-nCoV”(2019新型冠狀病毒)一詞。由于新冠病毒較SARS病毒傳播性更強,為打好疫情阻擊戰,在黨和國家的英明決策和正確領導下,全國各地以居民小區、行政自然村為單位及時進行封閉管理,全國人民居家不出,減少人員的聚集和流動。全國人民共同努力、萬眾一心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目前來看,我國的疫情防控在全球是做得最好的,除個別省市自治區偶有新增確診病例外,各行各業已經全面復工復產,經濟正在平穩復蘇。突發的疫情,引發了人們對生命價值、健康促進和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等一些重大社會問題的思考。許多學生居家閉門不出達三四個月之久,體力活動缺乏,體質狀況下降,復學后,在體育課堂中進行強度較大的練習內容時,則有可能發生意外。
可以說,從小學到大學,與學生的身心健康最相關的課程就是體育課,現在學生身體素質差,心理脆弱、經不起挫折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高校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最后一站,絕大多數大學生畢業以后會直接走上工作崗位,高校體育教師作為對學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傳授者,他們只有具備更加綜合、全面的專業素質,才能勝任新時代以塑造人類身心健康為重要職責的體育教師崗位。如何把好這最后一關,讓更多的大學生通過體育課學會健身技能和方法,進而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值得每一位高校體育教師去思考[1,2]。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還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生理是基礎,心理是中介,社會則是延伸,這三方面有機結合,共同提高,才能真正增強人的體質。沒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就像一座根基不牢的大廈,時刻面臨著傾倒的危險。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健康的認識和理解,參加體育活動能很好地改善和提高機體對普通流感病毒的抵抗能力,獲得良好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新冠病毒傳播能力強、潛伏期長,即便是具備良好的健康體質也可能被傳染。但是擁有健康的體質,突發感冒、咳嗽等概率將會大大降低。此外,全民長期居家防疫,生活節奏和人際交往方式發生了較為復雜的變化,面對突然發生的環境變化,部分學生在居家防疫期間情緒表現不是很穩定,自控能力差,容易出現心理失衡等問題。吳怡等對江蘇、河南兩省1196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高達19.6%的學生有焦慮癥狀[3]。劉娜通過對200 名學生進行心理問卷調查,發現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體現在抑郁、人際關系、睡眠飲食障礙和強迫行為4個方面[4],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不健康的表現。
每個人的身體就像一張儲蓄卡,里面存儲的是健康。在人們需要的時候,這張身體儲蓄卡能取出多少來以供消耗,主要取決于通過良好的運動習慣往里面存儲了多少。而這張儲蓄卡不會“暴富”,它只能通過日積月累長期有規律的儲蓄才能達到一定的健康儲備。正如鐘南山院士抗疫期間在新聞發布會所說:“一場疫情,讓我們明白,活在這個世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除了健康,一切都是浮云。好好的活著就是幸福。”高校大學生是特殊的成年人群體,即將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他們更是這場疫情的親歷者,通過官方新聞,各種自媒體等消息的報道,對新冠肺炎的癥狀、傳播及預防等各方面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當然對健康的認識也應該有了新的高度。只有他們的認識提高了,實際參與到體育健身活動中來,在他們為人父母后,才能更好地身體力行,為下一代的健康體育行為促進樹立榜樣,形成良性發展,引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從小就重視體育活動的參與。
新冠病毒主要是對人體呼吸系統機能產生影響,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重視對提高學生心肺機能運動項目的教學,如中長跑、自行車、游泳等項目等有氧運動項目,除了每年800m和1000m的學生體質測試外,每節課有對針性地組織學生進行中長跑練習。建議學校方面也應該設定每年一次全校學生都參與的長距離比賽,形成慣例,以此來調動學生參與中長跑運動的積極性。不單純以個人成績的好快來衡量學生,建議以班級或系部全體參與學生的數量和完成比賽的綜合成績來評價,以便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獲得良好的心肺機能。在高強度的比賽節奏和逆境中,學生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鍛煉。
此外,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不僅要教授學生體育技能,更關鍵的是要教會學生掌握一定的練習方法,使其學會靈活變通,當客觀環境和條件發生變化時,如何在變換方式方法的基上開展運動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如此,才能養成很好的健身習慣。
隨著科技的發展,許多跑步、游泳等健身軟件做得也越來越高端,不僅能記錄步數、速度、行動軌跡,還能提供即時的心率和血壓等數據,以便健身愛好者能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高校體育教師應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為學生做好健身達人表率,引領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健身鍛煉中來。比如心率和血壓,是在體育教學中經常用于進行醫務監督的一個客觀指標,可以使用這些運動類APP輔助來監控學生的心率和心率。另外,教師在進行學期考核時,不應單純以學期體育課堂的學習效果來考核,可以適當把學生個人運動類APP一學期來記錄的運動數據引入到平時考核中來,以此來鼓勵學生養成長時間堅持鍛煉的習慣。
健康體質的獲得需要良好的健身習慣來維系,意識引領行動,良好健康習慣的養成需要學生有規律地自發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而不僅僅是通過幾節體育課就能達到,學期考試結束,一了百了。因此,除了體育課堂的教學以外,每一所高校都應重視體育類學生社團的組織和管理工作。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初衷一般是興趣第一位,各體育社團應合理組織,督促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社團活動,積極發揮體育社團的重要作用。通過社團活動的輔助來鞏固和提高在體育課程上所學到的健身技能,并把學生參與體育社團活動的情況納入到學生每學期的體育考評中來,無疑對高校體育課教學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0年3月開學季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為貫徹落實《教育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教高廳〔2020〕2號)文件精神,全國各高校結合各自實際,努力實現延期開學期間教師教學不停止、學生學習不停歇的目標。
突發疫情打破了以往面對面教學的常態,全國各地從小學到高校,紛紛開展線上教學。線上教學以理論課程的教學為主要開設課程,體育技術課一般需要一定的場地和專門器材,教學相對來說難度較大。為了促進學生居家期間參與體育活動,許多高校開展線上體育教學的內容一般選擇安排一些不需要場地器材的項目,如瑜伽、健美操、武術套路動作等。一些需要一定場地和器材的教學項目,可以教會學生找一些替代練習方法來進行技術動作的類同練習,如拿茶幾或飯桌當乒乓球臺進行乒乓球基本技術的練習,對墻進行網球擊球或在狹小的空間進行球感練習等,主要以技術動作的正確性練習為主[5,6]。
此次新冠病毒的潛伏期比較長,傳染性也很強。雖然我國的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國外的疫情防控還遠遠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但有理由相信,在廣大體育教師的正確引導下,疫情后期,高校體育教學將會發生一些積極性變化,在校學生和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畢業生自主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將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