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群
(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 浙江杭州 310023)
近年來,殘疾人就業的各項保障,從法律、制度等層面得到有力保障,政府、學校、社區等服務機構能提供相應的服務。體育是調節身心的一項有益活動,是提高身體機能的重要途徑,職業具備的相應體能是每個勞動者獲得良好職業生涯的重要前提與保障,而特殊群體因身體部分功能的殘疾,在就業、工作等社會生產過程中具備體能顯得尤為重要。殘疾人體育,不僅僅體現在殘疾人競技體育、學校體育,隨著越來越多的殘疾人走出家門,自強不息、自力更生地謀求生存,職業體能日益被學者所關注,各種不同職業所需的體能也有各種不同的要求,而加強殘疾人的職業體能,無疑對他們的生存、生活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有關殘疾大學生體能訓練的普及最早出現于美國,美國的教育在很早的時候就關注到特殊群體的教育問題。專門舉辦特殊殘疾人運動會,這種專業性的體能訓練有助于該群體身體機能恢復與補償康復,向著“更高、更快、更強”的目標前進,殘疾人運動員屢次突破極限,不僅對殘疾人而且對健全人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由此各國殘疾人競技體育不斷發展,2008年北京殘奧會的殘疾人運動健兒,更是讓國人為之震撼。殘疾人體育,顧名思義是滿足不同殘疾人需求的體育鍛煉。在我國殘疾人特殊學校針對各類殘疾大學生都開展了相應的體育教學,盲人有盲人適合的體育項目,如盲人足球、盲人門球,聾啞人有聾啞人的體育項目,如聾人籃球、聾人排球等,肢體殘疾人有輪椅籃球、射擊等,各地各校都非常重視殘疾人體育,殘疾人運動較以往在體育場館、時間、專業輔導人員等方面得到長足進展,殘疾人的身體素質較以往也得到較大的提高,頻繁參與各類賽事也足以證明殘疾人體育的受重視程度。
雖然2008年的北京殘奧會讓殘疾人體育走進大眾視野,殘疾人體育隨之迅猛發展,但目前,殘疾人體育發展仍舊處于起步階段,對殘疾人的體育研究還很薄弱,尤其是殘疾人學校體育和群眾體育?;趯埣踩说恼J識不足或存在一定的偏見,長期以來,人們對殘疾人參加體育鍛煉存在著嚴重的區別對待,擔心殘疾人在運動過程中出現傷害事故,而導致多項活動被刪減或取消,以至于全民對殘疾人參與體育鍛煉存在一定的顧慮。
基于對運動的渴望,殘疾大學生對學校開設體育課持歡迎態度,能夠理解體育課帶給自身健康的積極意義。因此在上課時態度非常積極,具體表現為活動參與度高,能夠完成教師安排的任務,能與他人團結合作、互幫互助,能說出體育對健康的好處,知道體育鍛煉可以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知道體育鍛煉可以使自己長壽等。增強體質可以抵消因自我缺陷而產生的消極動機,對人的行為有引導、激發和維持的作用,長期從事體育鍛煉活動,有利于鍛煉頑強的意志,對殘疾大學生體育鍛煉效果有著較大影響。
鍛煉身體是人們對體育總的認識,也是對健身重要性的認知。在針對殘疾人體育鍛煉問卷中發現,殘疾人對于參與體育鍛煉持積極態度,但因缺少支持而未能實踐的學生存在一定比例,較多的殘疾學生認為體育課上有教師指導,自己跟隨教師練習即可,而課余時間就不知道該怎么練習。還有較多的學生認為,沒有同伴的支持,自己難以持續開展課外體育鍛煉,遇到困難容易放棄??梢姡F在因高等教育的普及,殘疾人上大學的比例越來越大,對于學校體育普遍能接受,參與學校體育的意愿也非常強烈。而因在義務教育階段接受的體育教育相對較少,未能形成良好的終身體育意識和體育鍛煉習慣,在日常參與體育鍛煉的行為顯得較少,而外部環境對殘疾人參與體育鍛煉的有效支持也相對較少。
在未來如何加強對殘疾人課外體育鍛煉意識及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在職業中能體現體育鍛煉的成效,是目前學校體育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此方面積極嘗試的工作。
目前,殘疾大學生體育活動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適合殘疾大學生專門的場地和器材缺乏、針對殘疾人體育鍛煉缺乏指導和競賽等,社會持續關注殘疾人體育運動的法規、文件等還需加強。學校支持、家庭支持、同伴支持是未來殘疾人體育活動開展的重要影響因素。殘疾大學生普遍存在較重的心理問題。而體育鍛煉既能發展體質健康,又能調適心理狀態,能有效提升殘疾人的生存質量。但矛盾的是,因身體部分功能受限,殘疾人體育活動中存在比健全人更多的困難和問題,較難通過體能鍛煉獲得愉悅感,久而久之會感覺體育活動枯燥乏味。此外,由于身體條件限制,殘疾大學生的體育活動幅度和活動量較少,短時間很難達到疾病恢復、強身健體的效果,也易導致殘疾人對體育活動失去興趣。
針對前期研究的殘疾大學生職業體能所存在的問題,可根據殘疾程度的輕重緩急來進行相應的體育項目安排。下文具體從體育教學方法、科學指導、正確的心態觀出發分析與總結措施,為殘疾大學生體育工作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為參加體育活動的殘疾大學生創造有利條件。
針對殘疾大學生的身體特點,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通過對教學內容制定新的模式,做到理念創新,改革和改造現有的體育運動方法,找出適合殘疾大學生上課和課外鍛煉的運動。通過采用分班教學模式進行殘疾人體育教學培訓,同時要加強體育教學經驗交流,通過教師的授課水平和課外活動的指導水平,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制定有利于殘疾大學生體育發展的方針,并且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的整體規劃。
相對于普通人的職業體能訓練,殘疾大學生缺乏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要加大教育宣傳力度,傳播體育知識,培養殘疾大學生長期鍛煉興趣,通過加強對體育知識的推廣與普及,鼓勵殘疾學生參加體育競技活動,以期望實現弱體育意識向強體育意識的轉化。要大力宣傳科學的健身方法,采用適宜的運動處方,保障殘疾大學生正確參與體育鍛煉。
正確的職業觀念是職業體能發展的前提,每一位在校學生都有迫切的愿望在畢業后謀求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那么在校期間,體育教師應順勢教育殘疾大學生,要想在社會上以一己之力謀求工作,強壯的身體是首要的要素之一。因此,針對殘疾大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應該樹立正確的體育鍛煉觀念,加大人文關懷的實施力度,通過科學的指導,把堅持體育鍛煉作為殘疾人在校與走上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實施,長此以往成效一定會顯現,殘疾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會在日積月累的鍛煉中起到質的飛越,能夠適應職業所需的必要體力。此外,體育鍛煉是培養他們自信心的重要途徑之一,參加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并提供了與其他學生交流的機會,有利于融入主流社會,并將這種正確的體育鍛煉觀遷移到學習、生活、社會等方面,塑造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基于殘疾大學生未來職業需要,體育教學要盡力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和健康的生活習慣,提高學生對職業體能的基礎認識與理解。在體育教學中,應加入職業體能訓練環節,給學生提供技術支持與指導,將職業體能訓練納入專業訓練計劃,統籌安排,突出體能訓練的基礎地位。另外,要積極地將體育保健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與職業體能訓練相互支持,使學生形成既鍛煉又預防還可治的職業體能鍛煉理念。在學校體育、群眾體育等方面,政府需要投入持續的財力和人力,才能更加有效促進殘疾人體育的發展。新時期的殘疾人,在享受高等教育帶給自己豐富知識的同時,不再滿足于社會對他們的幫扶和憐憫,他們希望通過自食其力來獲得尊重和人格尊嚴,學校體育教育恰恰可以為殘疾大學生提供體育鍛煉的實施和教育,教會學生基本的體育鍛煉方法和手段,為他們職業體能的提高提供一定的保證,也為他們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提供便利。學校應增設職業病預防課、衛生保健課、健康生活習慣養成課,按照職業體能的要求相應改變,做好殘疾學生職業體能培養強力支撐;繼續增強師資力量建設,與時俱進,更新知識體系,鼓勵一專多能和“雙師型”隊伍培養;推進殘疾人教學模式改革,重視“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組織形式,構建職業體能發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