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雅楠
(吉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四平 136000)
隨著我國體育強國建設目標的提出,各地區、各省市舉辦的體育賽事越來越多。志愿服務作為體育賽事中不容忽視的一環,在體育賽事中的各種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我國對該方面的研究雖相對較晚,但近些年,對體育賽事中志愿者的相關研究也不斷增多。該文以知網、萬方及吉林師范大學圖書館數據庫為文獻檢索平臺,在檢索過程中,檢索關鍵詞“志愿者”“體育賽事”“體育賽事志愿者”“體育志愿者”,共檢索到文獻234篇。剔除會議報告及簡報后,獲得有效文獻215篇。筆者從不同角度出發,對體育賽事中志愿者研究的概況做了以下總結和分析,希望為該方面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1.1.1 志愿服務動機的研究
主要是對志愿服務的動機現狀進行統計和調查。如在《體育賽會大學生志愿者內部動機的因子分析》中,研究者對浙江省2006年第7屆殘疾人運動會中的166名體育賽會志愿者的志愿服務動機現狀進行分析。
1.1.2 參與服務方面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對體育賽事中志愿者服務的發展現狀研究[1]、我國體育賽事志愿服務的類型分析、志愿者服務體系研究[2]和我國大型體育賽事志愿服務模式研究。
1.1.3 志愿者管理研究
志愿者招募主要研究志愿者招募現狀;志愿者培訓主要研究志愿者的服務技能培訓,如英語技能培訓策略研究、志愿者禮儀培訓策略研究、志愿者醫療知識的培訓及網絡培訓等方面的研究;志愿者激勵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志愿者激勵制度模式的探索研究。
1.1.4 體育賽事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的價值與意義的研究
這些議題所研究的意義基本都是參加志愿服務對志愿者自身的意義。
1.2.1 不同項目比賽中志愿者的研究
對馬拉松賽中志愿者的研究最多。同時,學者的注意力也逐漸轉移到網球中,如李晨雅對如何提升網球賽事志愿者服務質量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一些策略。隨著2022冬奧會的臨近,研究者也對冬奧會的志愿者展開了研究,如“北京2022冬奧會志愿者遴選與培訓的路徑研究”[6]。
1.2.2 對體育賽事中志愿者與賽事舉辦方及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關系的研究
吳偉等人在《論體育賽事志愿者的法律關系及其立法啟示》中對體育賽事志愿者和志愿者組織部門、服務對象和其他社會不特定主體的關系做了相關的研究。
1.2.3 對援外的體育賽事志愿者的研究
在中國對外援助的大背景下,對外援助的體育賽事志愿者也有所增加。
1.2.4 社會資本對志愿者參與服務的影響研究
汪志剛、徐丕臻等學者在《體育賽事志愿者管理對志愿者響應的影響——社會資本的作用》一文中就體育賽事志愿者管理對志愿者響應(滿意和工作投入)的影響進行探討,總結出通過一定管理的手段,可使志愿者有更高的滿意度并在志愿工作中更加投入[3]。
1.2.5 把新媒體和志愿者管理相互關聯的研究
孫陽指出,微信公眾平臺的建立,對體育賽事中志愿者管理可以起到協助作用。
1.2.6 殘疾人體育賽事中志愿者相關研究
該方面研究主要集中于對殘疾人體育賽事中志愿者的培訓及志愿者長足發展、心理耗竭及面臨的壓力及措施方面。除此之外,學者對體育賽事中的相關議題更加細化,如對體育賽事志愿者的服務周期的研究和參與志愿者服務人群的年齡、素質和知識水平的研究及這些不同的人群參加志愿服務的動機的研究。此外,也出現了志愿者參與服務的風險評估的研究。
近年來,對體育賽事中志愿者的研究議題雖呈現多樣化的趨勢,但所研究的問題基本都呈現同質化的趨勢,都是研究如何更好地發揮志愿者在體育賽事中的作用,對所有問題的研究都是為了賽事做準備,而沒有將研究的注意力放在對志愿者主體的研究上。雖然研究的議題相對廣泛,但是對一些特殊體育賽事如特殊殘疾人、少數民族傳統賽事、冬季賽事中的志愿者的研究議題涉及較少。
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對該方面的研究從單一的賽事組織者到社會、學校、參賽者、志愿者自身,不斷轉換視角,使得對體育賽事志愿者的研究更加全面。
志愿者對體育競賽有著重要的作用。從群眾體育賽事競爭的利益相關者視角來講,志愿者是重要程度最低的評價緯度,是不可或缺的參與群體[4]。從社會交換理論視角來看,大學生在參與體育賽事志愿服務活動時,與社會、他人、學校、體育賽事、賽事組織者等都存在交換關系,資源的互換確保了志愿者工作和體育賽事的順利開展。從自組織理論視角研究體育賽會志愿者團隊管理的一種創新模式。從學校的角度來講,主要研究高校志愿者的管理、高校志愿者團隊建設和高等院校開展體育志愿者課程探討。從英語語言文化的視角來看,將體育領域與英語語言文化結合,使體育賽事的發展更加國際化。從參賽者需求視角來看,研究體育賽事志愿者培訓體系的完善。從志愿者自身角度來講,研究志愿者服務后的再參與意愿。從學校視角來看,對體育賽事志愿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高校志愿者的研究,對社會人群志愿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社會人群的年齡、性別、職務等方面的研究。對高中生的研究較少,主要集中在對高中生參加志愿服務的可行性研究。
對體育賽事中志愿者的研究視角雖然在不斷豐富和更新,但是對于研究視角下所涉及的主體的研究較淺。應不斷開拓新的視角,以促進這方面的研究。同時,對高中生、社會人群參與志愿服務的研究也是以后研究者可以進行的一個研究方向。
對體育賽事志愿者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案例分析法、實地調查法、深度訪談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近年來,一些新的方法也在體育賽事志愿者研究中陸續凸顯,如杜彩璐在《“八百流沙極限賽”安全風險管理研究》一文中用風險矩陣法、對比分析法、知識圖譜理論法對“八百流沙極限賽”的安全風險因素進行深入分析[5]。汪志剛、徐丕臻等人通過建立假設模型、再驗證假設模型的方法對體育賽事志愿者管理與志愿者響應的關系進行研究[3]。
在研究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大都集中于量化的現狀調查分析,進行定性分析的文獻相對較少,因此應將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相結合以促進對體育賽事中志愿者的研究方法的更新。學者在進行個案研究時,可以對個案比賽中的志愿者進行回訪和第二次研究,對前人的研究進行進一步的補充,進而促進志愿者事業的發展。
我國學者在研究體育賽事中志愿者時所跨的學科越來越廣泛。從經濟學學科來講,志愿者作為價值的創造者,為體育賽事創造經濟價值。從法學的角度來講,對志愿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志愿者的法律地位、風險及防范等方面的研究。從社會學角度講,分為了不同的視角,如從社會交換理論下分析志愿者參加體育賽事的動機,以及在社會資本的作用下,體育賽事志愿者管理對志愿者響應的影響。從教育學來講,體育賽事志愿服務在奉獻、參與和規則3個維度上發揮教育功能。從語言文學的角度來講,所做的研究主要是對在體育賽事中語言類志愿者的培訓提出一些相關的建議。從心理學角度講,對體育賽事志愿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契約在體育賽事志愿者管理中的應用及志愿者的心理耗竭及成因。從醫學角度來講,主要是對賽事中醫療站所接診的志愿者數量進行了研究。從管理學角度講,對體育志愿者人力資源管理實踐與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的關系進行了研究。
對體育賽事志愿者進行的跨界研究只是淺層的量化分析,深度的質性分析鮮有,這樣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該方面研究的發展。例如,在與醫學結合方面,對醫療站所接待的志愿者患者進行研究時,應更多地研究這些志愿者所患的疾病種類及原因,而不是僅對數量進行研究。并且這些文獻在體育期刊上刊登的較多,在其他學科期刊上刊登的較少,不利于擴大這方面研究在其他學科中的影響。
筆者通過分析發現:對體育賽事中志愿者的研究主要呈現研究議題同質化的特征;對殘疾人體育賽事、冬季體育賽事、援外體育賽事中的志愿者研究議題較少;對高中生及社會人群志愿者研究較少;如何留住志愿者方面的研究較少,并且研究內容不廣泛。
在賽事中志愿者的研究過程中,研究的角度相對廣泛,但是在切入的角度下所研究的內容深度不夠。
在體育賽事中志愿者的相關研究中,發現所使用的方法量化的相對較多,質化的相對較少。
在對賽事中志愿者跨學科研究的過程中發現研究的深度不夠,體育賽事志愿者的研究在其他學科期刊的影響力較小。
相關研究應對議題進一步細化,抓住議題所涉及的一個小問題,以推進大議題的研究。多關注殘疾人、冬季、援外等體育賽事中志愿者的研究,深入賽事現場,了解志愿者的想法;擴大對志愿者群體的探究;緊隨研究熱點不斷拓展新議題。
應不斷地更新視角,加大對志愿者自身的研究,特別是在平衡志愿者興趣和組織安排的關系上進行深一步研究。
應加大定性方法的應用,同時將定性方法和定量的方法相結合,促進方法的更新和完善。
應加強跨界研究,與其他學科相結合,進行深入的研究,擴大在其他學科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