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羽萍
(江蘇省蘇州市平江新城實驗小學校 江蘇 蘇州 215000)
小學英語是一門具有較高技能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由于小學生在思維發展中的特點,使小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時有一定的困難。其次,小學英語的教學往往只為了應付考試,抓不住英語教育的核心。這兩種因素結合在一起,比較適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進行改革創新。對此,本文探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對小學英語教學的啟示,以供參考。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論說事情怎樣去做就該怎樣去學,因此,在進行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的法子進行教學,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考的法子,不應該圍繞著考試進行英語教學。小學英語的教法與考法不能進行緊密的關聯,教師可以教學生怎么考試,但這樣起不到最終的教育作用,只會導致學生一味進行死板的英語考試而不會進行真正的英語交流或應用。如果按照學的法子進行小學英語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效果就會得到不斷的提高,達到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為了有效的提升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切實增強小學生的英語語感和英語應用能力,對此,小學英語教師應該重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讓學生真正從生活中學會學習,感受英語語言的魅力,從而真正的愛上英語。對此,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方法,避免使用應試教育的手段來片面提升學生成績,應該強調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培養,將“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效的體現,讓學生從生活中感悟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提升英語學習的興趣,而不應該僅僅是死讀書、讀死書,真正使教育從生活中來,往生活中去,切實增強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和生活化,使得學生們能夠真正在英語課堂上學有所獲。
例如,以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為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協作,實現英語學習目標。教師可以依托生活場景營造生動真實的語言環境,使學生在自學、合作學習和探索性學習中逐漸形成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良好習慣,在動態真實的環境中形成學習英語的熱情。例如以《After School》和《My Day》為例,教師在課堂上的教育內容可以以生活為導向,引導學生用簡單的英語描述自己放學后的生活和自己的一天。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提供特定的語言環境才能學好,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局限于英語文章,教師需要進一步為學生創造一個更真實、更豐富的語言環境,讓學生通過真實的事例學習英語。教師首先可以以提問的形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問:“放學后同學們都去干什么呢?”在提問過后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先用中文將自己放學后做的事情列舉出來,然后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課堂分享和交流。為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室可以使用圖紙、實物模型、投影視頻等來創造符合教科書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場景。例如在對動物名稱、交通工具等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使用英語卡片的方法,直觀的教學生進行英語單詞學習,調動學生的多方面感官。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和學習,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英語在我們國家是一門外語,學習外語的最終目的是交流,而交流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進行口語交流。因此,英語聽說訓練是小學英語教育階段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語言最大的功能是交流和應用,沒有交流的語言是死的。在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許多學生將大部分的時間花在背單詞、抄單詞和語法知識上,導致了學生不會利用英語交流,而只會一味的學習單詞和語法結構。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以用的法子出發,教會學生真正的應用英語,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為了使小學英語教學過程能夠更加切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體驗,對此教師應該將教學方法偏重于應用型教學方面,以英語實踐性應用為主,使得學生們能夠掌握借助英語進行交流的核心能力,并創設有效的英語交流情景,使得學生們能夠能夠將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有效的及時應用,從而得到積極的正反饋,能夠有效的增強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切實提升課堂教學成效。
例如,教師在教授小學英語時,教師可以使用肢體語言來創造情境。英語教科書提供了豐富的語言教學材料,許多單詞非常適合采用肢體語言進行教學。通過使用肢體語言,教師可以創造生動的情境并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通過讓學生認識到“英語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活離不開英語”,使學生養成隨時隨地學習和使用英語知識的習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積極引導學生根據語言的用法進行學習。例如,在對動詞、名詞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一句完整的英語句子,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挑出句子中的名詞和動詞,讓學生仔細觀察和思考名詞和動詞的使用情況和具體用法,為英語語法的主謂賓結構教學做出良好的鋪墊。以《My Family》為例,教師應該在授課過程中結合英語的日常用法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到的英語知識,借助英語口語簡單介紹自己的家庭,并表達對于父母的愛。對此,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唱課文中的《 I love my family》這一首英文歌,并對于其中的歌詞進行動名詞的辨別,比如對于這句歌詞“ I love my father, I love my mother.They love me”,教師應該使學生辨別“love、father、mother”的詞性,并在唱歌的過程中自主創作肢體語言進行表演,能夠有效的提升英語教學的成效,切實增強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
陶行知先生堅決反對違背教育宗旨的教育和考試,現在的英語教學只注重考試結果,卻忽視了學生的實際交流能力,教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只抓考試的內容進行講解,只注重英語技能測試。為了達到最好的英語教學效果,教師要鼓勵學生讀活書,活讀書。英語教學是通過學習英語來改變學生的生活,具體來說,就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以英語測試為目的英語教學只會在學習英語和現實生活應用的過程中產生障礙。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是建立在掌握母語的基礎上的,這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語習慣的影響,但語言信息和情感交流是相似的,漢語中的情感表達也存在于英語中。因此,英語教學要根據實際的語言運用規律來進行,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思維習慣。由于當前小學階段應試教育較為嚴重,對于學生的成績仍然較為看重,對此教師應該真正使得考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讓考試真正成為檢驗學生學習成效的法寶,而不應該是刻板的機械化考試,應該讓會學習的學生取得高分,在整個班級內樹立正確的學習氛圍,將以學促用、以用助學的教學理念進行有效踐行。對此教師應該切實提升考試方法的有效性,不斷增強英語測試的質量,通過口語表達和書面作答相結合的方式,有效檢驗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在小學英語課堂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融入生活化教學的理念,將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進行有機的融合,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現象為話題進行英語討論,不斷拉近英語學習和自身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能夠借助英語進行生活中的日常交流,體會到英語的實用性和趣味性,不斷提升小學英語教學的生活性。
例如,教師在英語課堂上可以用英語講述學生的學校生活,以便將英語融入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英語學習引入家庭、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學生的英語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豐富和提高。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校園環境中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通過不斷的交流使學生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尋找英語交流的機會,學生在放學后會互相借用物品,在借用物品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回憶物品的英語單詞。又或者學生在見面時可以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談,這不僅鞏固了學生所學的知識,加深彼此的感情,而且還確保了英語學習的良好意識。教師還可以通過校園英語文化的構建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在學校積極開展各種英語語言交流活動,例如在學生的生日一起舉辦班級生日派對,將學生置于情境中,有意識地讓學生看、聽、說,達到掌握和使用英語的目的。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唱生日歌,送禮物,吃蛋糕,潛移默化地學習和運用英語,感受英語的實用性,在舒適愉悅的現實生活場景中理解英語。教師在班級中還可以組織每周一、三、五的英語日,英語日要求每個人都應該用英語交流,學生需要用簡單的語言進行交流。如果在英語日的交流過程中有困難,學生可以向老師尋求幫助,教師便應該及時調整,盡可能創造一個人人都可以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語言環境。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班級舉辦英語比賽,根據不同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愛好,積極開展英文書寫比賽、英文歌唱比賽、英文閱讀比賽、英文演講比賽等多種課外活動,通過課外活動的設立,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參加,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掌握英語交流和應用的技巧,為學生的英語奠定良好的基礎。
小學英語是小學教學科目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科目,小學英語的學習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涯有重要的影響,為了使小學英語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教師要深入研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對小學英語教學的啟示,從中創新出適合小學生的英語教學方法。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理念要進行及時的更新和創新,教師要積極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對學生進行英語教學,加深學生對英語的記憶,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