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珊
(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馬鞍鎮(zhèn)中心小學 江西 崇仁 344200)
小學是學生接受語文知識的基礎時期,也是最重要的時期,語文課程也是小學課程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在注重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下,也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而趣味課堂就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讓教師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加深對語文教學的認識與評價。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運用信息技術來搜集信息,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進行線上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制定好課件,讓學生通過觀看課件進行學習。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詹天佑》時,詹天佑開鑿居庸關以及八達嶺隧道的兩種不同的方法,如果光靠教師的講解,學生讀課文,是非常不利于學生理解詹天佑的才華的。于是,教師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出示意圖,感受詹天佑的杰出才華,但是圖片是靜止不動的,學生沒有很深的感受。這時,教師在課件中為學生制定了開鑿隧道的視頻,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除此以外,詹天佑還設計出了一條“人字形”道路,解決火車上山難的問題。緊接著課件播放出火車上山的視頻,讓學生觀看火車是怎樣推怎樣拉,化靜為動,有利于學生理解“人”字形道路設計的巧妙之處。教師利用這樣的方式,將詹天佑的才能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也讓詹天佑的高大形象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也會讓詹天佑的杰出才華以及愛國精神變得無比親切,從而使得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具有趣味性。
雖然學生可以通過課本學到很多知識,但還是會受到語文課本的限制,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拓寬學生的思維視野,而且很多語文知識比較抽象,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師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展開教學,不僅僅可以豐富知識內容,還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鄉(xiāng)下人家》時,教師可以利用動畫的形式為學生展示出鄉(xiāng)下人家一年四季的景色,學生通過觀看動畫對文章進行學習。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為學生介紹一些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關系的事情,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知識,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如今的語文教學對學生們的教學管理難度加大,語文教材難度也不斷呈上升狀態(tài),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感到越來越吃力,為了集中學生們的精神,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教師要在課前精心開展備課活動。首先,教師需要在開展教學活動前針對教材內容制定出有效合理的教學目標,目標是一節(jié)課的主題,是教學活動出發(fā)點和歸宿,所有教學環(huán)節(jié)基本上都要圍繞此目標展開。有了明確的目標引導,教學過程的主線會更清晰明了。同時,依據(jù)相關目標,教師還要能設計出能夠引起學生們興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此幫助學生們調動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本單元時,通過課前備課,教師了解到,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自然與科技。在引導學生們學習有關文章時,教師可以用科幻主題為背景來展開教學,為學生們營造一種輕松神秘的學習氛圍。對此,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各種各樣的科技的圖片卡,可以將其設計成與物體相同的形狀或趣味形狀,盡量讓班級中的每個學生都可以看到,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們展示出來,以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豐富教學活動形式。當教師將這些卡片展示出來后,學生們可以大聲說出是哪一個科技作品,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熱情。
教師要時時關注學生們的課堂表現(xiàn)、學習狀態(tài),注重對學生們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和把握,并依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方式。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一節(jié)語文課中,有很多教學方式,為了優(yōu)化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課后,對學生們所喜愛的教學方式進行調查。經調查學生最喜歡的方式是視頻,說明學生們對于生動形象的直觀形式更能集中注意力、維持其興趣。所以,教師將微課應用于教學中。例如,在學習《天窗》時,可以為學生們錄制微課視頻,來對教學重難點進行講解,在視頻中,教師可以重點向學生們講解:課文中8、9自然段最難懂的句子“這小小的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會用“也許……也許……也許”寫一句話。通過學生們感興趣的方式,來調整語文教學方式,使學生們獲得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大數(shù)據(jù)的優(yōu)勢與價值,將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成長的特點與大數(shù)據(jù)進行有效的結合,設計出科學有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教學內容,不僅僅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還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