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進沖 廣東理工學院
運動員心理素質越好、技能發揮越穩定,和隊友配合度也會越高,整個團隊的作戰能力也就越強。可以看到心理訓練對運動員個人全面發展、運動團隊比賽能力都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高校排球教學訓練中,需要結合排球運動的特點,有效地融入心理訓練,以期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同時進一步增強其體育技能,并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分析能力,在比賽中能夠與隊友保持較好的溝通能力,激發其斗志。
隨著時代發展,高校體育教學當中對心理訓練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高校排球教學已經從原來技能、體能訓練向“技能+體能+心理”三合一訓練方式轉變。總體來說,排球教學訓練中融入心理訓練對師生而言具有以下重要意義:
新時代大學生的普遍存在心理脆弱現象,生活中一些小波折、學習路上的一些小困難、情感上的小困擾都會讓他們感覺壓力巨大。甚至于有的學生因為一些問題選擇極端行為,給自身和家人帶來了很大的痛苦。這是源于大部分大學生從小到大處在父母嚴密保護下,沒有經歷過苦難,一旦到大學階段獨自面對生活時,就會出現不適應。大學階段排球課程比較專業,接傳球、發球、團隊配合等教學內容比較系統,有很多地方和高中階段所學內容存在一定的差別,因為學習難度高會導致大學生心理壓力加大。教師在教學訓練當中,及時地通過嚴肅批評來提升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或者通過安撫讓學生擺脫負面情緒,最終都可以讓學生產生征服困難、突破自己的勇氣[1]。
很多體育活動都是依靠團隊來有效競爭的,在這樣的活動中若是只憑借運動員個體發揮很難贏得比賽。排球便是這樣的群體體育項目,任何一位成員都是不可或缺的,彼此間必須要充分交流、合作,才能讓團隊形成一塊“鐵板”。而當代大學生普遍缺乏團隊意識,習慣獨來獨往。尤其是在智能機不斷普及情況下,很多學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疏于和他人交流。在排球教學訓練中融入心理訓練,會讓學生看到團隊作用,會感受到來自于團隊的關懷,從而形成與他人合作意識,這一點對于學生未來發展而言十分重要[2]。
排球學習過程里融入心理訓練會讓學生正確看待困難,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避免過去知難而退的情況。最主要的是讓學生在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建立自信。這種自信對于學生正確學習觀念的樹立具有積極影響。例如在傳接球訓練中,體育教師會讓學生反復訓練,并且要求學生集中精神,去除心理雜念,然后去觀察排球飛行軌跡判斷其落點,從而有效接球,提高接球成功率。這種心理訓練讓運動員在運動中不再“有我”,不再被比賽輸贏等念頭影響,一心只為處理好目前的接球、傳球、扣球,保證自身心緒穩定,提高預判精準度[3]。而這種心理應用在生活中、學習中,同樣會獲得較大的收獲。
良好的心態總會讓學生對人生充滿期待,讓他們對一些挑戰性活動充滿信心。故此,讓排球成為學生可以堅持一生的運動,需要學生擁有積極健康心態去接納排球并最終喜歡上排球運動。在排球教學和訓練中,教師結合排球課程宗旨以及目的,去不斷培養學生良好心態,讓他們可以感受到排球運動具有的“鍛煉身體、愉悅情操、增進友誼”的優勢,并積極掌握排球運動技巧,乃至于將其作為自己體育愛好展開系統學習。由此可見,心理訓練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具有積極影響[4]。
心理訓練和體能訓練、技能訓練一樣具有一定的專業性,需要體育教師掌握一定心理學以及較為專業的訓練方法。從目前情況來看,大部分體育教師缺乏心理訓練方法,這導致心理訓練名存實亡。
一些體育教師認為心理訓練就是心理安撫、批評教育等,缺乏長期心理訓練和短期心理訓練結合的認識,一般將心理訓練集中在比賽前中后的思想動員、戰術指導。而平時又不注重心理訓練,導致心理訓練缺乏系統性。
雖然一些教師能夠掌握一些具體心理訓練方法,能夠保證短期心理訓練和長期心理訓練的結合,但在工作中總是缺乏總結習慣,不能動態發現自身不足,或者發現學生在心理訓練當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無形中降低了排球教學訓練質量。
在排球教學訓練中融入心理訓練,能夠發現一些學生對心理訓練環節不夠重視,在操作當中不能嚴格按照教師要求的標準去不斷提升自身心理水平,在學習過程里自我要求能力低。學生不重視心理訓練是因為其沒有認識到心理和體育學習、體育比賽乃至于人生存在緊密關系。
體育教師想要在排球教學訓練當中,有效地將心理訓練融入進來,必須要先明確心理訓練原則。一般來說,其擁有以下幾個原則:
①自覺自愿原則。教師不得強迫學生接受心理訓練,否則不僅不能讓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反而會降低學生心理水平,對排球學習產生強烈排斥。這也意味著教師需要采取有趣的辦法去吸引學生參與心理訓練。
②整體與個體結合原則。需要明確整體學生達到何種水平基礎上,還需要充分分析學生個性和特點,對每一位學生心理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有效幫助其提高心理素質。
③堅持原則。心理訓練是需要長期堅持的,不定期進行訓練只會造成訓練成本增加。通過不間斷訓練才能讓學生良好的心理成為一種習慣,能夠有效對抗外來不良信息影響。
④結合體育項目原則。必須要結合具體體育項目展開訓練,這樣才能達成技能、體能、心理的全方面發展。
⑤保健原則。教師要有全面提升學生心理水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意識,這樣才會擺脫學科限制,讓更多有效訓練方法融入進來。
①積極學習心理訓練方法
體育教師要積極學習運動心理學,能夠對學生對排球技能學習、體能鍛煉等展開分析,找到其中影響學生心理的因素。例如學生感覺訓練枯燥、感覺訓練缺乏趣味性等。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來形成對策。例如在排球教學訓練當中,讓學生細心觀察他人在傳、接、發、扣球當中的表情變化,去判定其此時此刻心理狀態,以及根據對方的表情去判斷其發力力度以及發力角度等。另外需要積極融入具體的心理訓練方法,例如:
第一,放松訓練。即教師教會學生自我暗示、自我催眠的方法,讓其在面對壓力時能夠始終保持冷靜。“我能行!”“我很強大!”像這種正向話語在心中反復出現,便可以達到一定的自我暗示作用。在這種暗示作用下,大腦運轉速度會更靈敏,而肢體肌肉緊張度會放松,這樣可以提高人的反應速度,避免響應過程機體僵硬。
第二,生物反饋訓練。這種方法比較專業,在學習現場最好的操作方式是讓學生自我感受心跳、感受呼吸,然后不斷地努力去降低心跳速度,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讓呼吸變得平穩。一般經過長期訓練之后,學生能夠從容面對比賽,面對比較緊張的環境可以保持清醒的思維能力。
第三,反復刺激訓練。教師了解到學生對排球學習的一些恐懼心理,例如怕被排球擊打,怕被隊員沖撞。教師可以先減少球場人數,盡量避免隊員彼此間碰撞的可能性,等到學生熟悉了這樣的環境后再逐漸增加人數。通過反復訓練后,學生便適應了排球訓練環境,能夠從容應對一些突發情況[5]。
②提高教師對心理訓練正確認知度
高校可以專門聘請精于排球技能、體能以及心理訓練的專業人士來對體育教師展開培訓。通過專業人士階段性培訓最終讓體育教師可以全面理解心理訓練具有的作用,掌握心理訓練的一些方法,并可以在實際操作當中體會到心理訓練對學生體育學習具有的促進作用。最主要的是讓教師形成心理訓練長期化意識,能夠結合體育教學、比賽活動等實現長短期訓練結合。
③培養教師排球教學訓練總結的習慣
主要是高校體育教學小組就排球教學體能、技能、心理訓練等形成具體的考核指標,督促體育教師按照規范進行教學,能夠告別過去缺失總結的不良習慣。讓體育教師能夠對自身教學方式方法、心理訓練有效性、學生學習熱情及效果等展開全面評價。鼓勵教師與學生深入溝通,去進一步明確心理訓練對學生自身的改善作用。或者在體育教師積極引導下,讓學生指出心理訓練當中不足。通過這種師生交互形式保證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得到改善,尤其是心理訓練工作得到可持續發展。
④提高學生對心理訓練的重視程度
在國際賽事當中經常出現運動員自我暗示、自我催眠的現象,教師將這些資料發布到體育學習群中,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心理訓練的重要性。也可以將心理訓練和未來就業面試等掛鉤,讓學生意識到學習心理訓練方法的重要性。
高校排球教學及訓練中心理訓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其對于學生心理素質提升、體能開發、團隊意識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都有決定性作用。目前高校排球教學及訓練中教師不夠重視心理訓練、缺乏訓練方法、缺乏總結習慣,這些都會影響心理訓練工作的深入開展。所以積極提升教師心理專業理論水平,掌握具體心理訓練方法十分關鍵。建議高校引進專業人員對體育教師展開培訓,力爭消除心理訓練不足這一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