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臘梅
(上海外國語大學嘉定外國語學校,上海 201800)
前擲實心球教學是典型的利用器械發展肢體力量的練習,既是發展學生上肢力量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上肢力量強弱的一個主要指標,可以較好地反映學生的速度、力量、協調、柔韌等素質。但目前,前擲實心球教學方式相對枯燥,教學手段普遍單一,教師往往過多地關注投擲成績,過于強調體能和投擲遠度,缺乏專業性、技術性和創新性,因此需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輔助教具,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近年來,彈力帶應用于力量訓練的有效性、簡便性等得到了業內人士的充分肯定和贊譽,彈力帶在競技訓練和大眾健身等領域的應用日漸廣泛。基于此,本文總結前擲實心球的教學經驗,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身體狀況和投擲技術等因素,探究將彈力帶應用于前擲實心球教學中的教學方法,增加前擲實心球教學的趣味性和創新性,提高前擲實心球的教學效果。
前擲實心球作為中考體育項目,其教學研究一直受到普遍的關注。張曙舟通過對初三學生學習擲實心球的教學效果比較,研究投擲實心球的動作結構及學生心理等特點,探索投擲實心球的教學方法。研究表明,有效的教學訓練、措施及糾正錯誤動作的方法是增加投擲實心球成績的有效途徑。王清為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學生前擲實心球的技術,提高投擲遠度,對原地正面前擲實心球的最后用力階段的技術細節進行研究分析。結果表明,最后用力時髖關節的移動幅度、出手角度和高度、器械出手后的及時換腳等細節,也是提高投擲遠度的前提。黃敏對高三體育生雙手原地后擲實心球的常見錯誤動作,如持球不穩、出手高度過大、上下肢發力不協調等,以及產生原因進行研究,提出了針對性的糾正方法,使學生能更準確地掌握技術,提高投擲成績。
雷哲通過研究彈力帶訓練方法和專項技術訓練在田徑訓練中的應用,分析現代田徑運動訓練的核心特征與我國田徑訓練現狀,在此基礎上對彈力帶訓練方法與田徑專項技術訓練的結合應用策略及提高田徑訓練水平的措施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彈力帶訓練方法與田徑專項技術訓練的結合能更好地均衡運動員身體素質與運動技術的訓練,從而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
前擲實心球教學是著重從持球動作、蹬地發力、腹肌發力、手臂發力等方面提出規范措施,彈力帶可以有效改善肌力,使肌肉的工作方式、肌肉群之間的配合更符合訓練的規律,可有效提高速度、力量、爆發力、柔韌性等運動素質。
前擲實心球是用雙手固定好球,控制球的出手方向,通過腳、腿、髖、腰、肩、手臂、手腕和手指的相互帶動、充分協調,在發力的瞬間,將力量集中到球心,爆發出最好的投擲效果。將彈力帶應用于前擲實心球教學中,是通過彈力帶的輔助作用,規范學生的投擲動作,找到一種適合自身條件的出手角度、出手高度和出手速度,循序漸進地訓練學生的肌體力量,并引導學生培養自我發現、自我調整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在前擲實心球準備練習中,教師主導做好講解和示范動作,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利用彈力帶進行模擬練習,體會影響實心球投擲效果的關鍵因素,體驗在受力(拉伸長度)相同、角度不同時,擲球遠度的變化,并做好記錄,在小組內討論。教師通過觀察,指出并糾正學生動作的不足,再通過進一步的模擬練習,使學生掌握動作要領,在練習過程中要組織學生根據自己探索出的經驗和成果,進行交流、分析,進一步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提高投擲技能。
“滿弓”就是腿、腰、胸、臂的連線向后反張,形成充分的“反弓”姿勢,動作的過程包括預 擺、身體“反弓”和引球。良好的“滿弓”姿勢是充分用力的前提,能使身體各個部位用力均勻、流暢。多數學生在前擲實心球練習中不能做到“反弓”到位,即不能達到“滿弓”狀態,造成發力不充分,出手高度不夠,從而影響投擲速度。在練習前,教師要做好動作示范,讓學生在掌握動作要領的同時認識“滿弓”在前擲實心球中的重要性。練習時,學生進行“反弓”練習,反復做出“滿弓”動作,然后2人1組利用彈力帶進行輔助練習,一人固定彈力帶,一人利用彈力帶強化“反弓”效果,逐漸形成規范的動作。同時,安排學生相互觀察本組成員技術動作的變化,并以小組為單位,分析討論有無彈力帶輔助練習的投擲效果的異同。
前擲實心球的投擲難點是蹬地、伸膝、收腹、發力時動作的協調性。很多學生在原地練習時,動作相對協調、規范,但是在投擲時由于各個關節肌肉的用力不協調,易導致動作變形,影響投擲效果。對此,教學中在鞏固“反弓”蹬地練習的基礎上,要著重練習蹬地、伸膝和腰腹的協調性,引導學生自下而上運用身體組織進行力量的協調傳遞,以達到有效發力的效果。在練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力量的大小,適時調整彈力帶的拉力,感知自己的動作,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拉伸量,進行力量傳遞的協調練習,克服多余動作,并通過小組成員協助,找到自己最佳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在學生彈力帶輔助練習后,進行反復的實心球實體投擲練習,使掌握的動作要領及時在實踐中得到鞏固和強化,并記錄每次的投擲遠度,通過和原始數據對比檢驗練習效果。
在前擲實心球時,手臂發力至關重要,用力順序是通過腰腹帶動身體和大臂,大臂帶動小臂發力。學生在投擲時,容易手臂過度彎曲,肩膀前移過早,運用小臂發力,易導致出手角度過小,出手點低,且出手力度不夠。對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雙手用力抓住彈力帶,向前上方用力,進行反復練習,找出手臂肌肉用力的感覺,鍛煉肌肉發力,更直接地掌握手臂發力的規律。
彈力帶輔助練習引入“目標定向理論”,其主旨是用目標決定行動的方向。研究表明,目標定向理論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理論應用是一個有計劃的漸進過程,通過目標引導,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樹立自信,挑戰自我。彈力帶輔助練習的“目標定向理論”可通過以下3個方面實施。首先,教師示范彈力帶的使用方法,利用彈力帶進行輔助練習和投擲技巧練習,使學生掌握整體的技術動作。然后,通過初步的摸底測試,記錄每個學生的投擲遠度,根據學生的遠度差異和身體狀況設置不同的投擲目標。其次,組織學生利用彈力帶進行動作規范化練習和肌體強化練習,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投擲情況,設置不同的投擲目標,層層遞進進行練習。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學生不同練習階段投擲遠度的記錄,根據學生動作的規范性和投擲效果,進行動作糾正和目標引導。最后,針對學生投擲過程中的不足,利用彈力帶進行專項輔助練習,激勵學生突破自我,不斷打破歷史紀錄,鼓勵學生在制定目標過程中協同互助,進行技術交流和指導,并組織綜合能力相近的學生進行異體間的投擲遠度評比,增強競爭意識。
彈力帶運用到前擲實心球教學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在練習或比賽過程中,尤其在體育考試中學生的壓力會隨之增加,學生的心理特性對投擲遠度影響很大。在運用科學的練習方法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過硬的心理素質,多鼓勵學生,突破自我,不斷增加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適應環境,克服干擾,勇于展現自身最優秀的投擲成績。
將彈力帶輔助練習運用到前擲實心球教學中是一種探究性研究。應用專業、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輔助器械,打破前擲實心球練習相對枯燥和單一的現狀,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專項動作和肌體協調練習,循序漸進地提高投擲效果,并培養學生的溝通協調意識、專業化意識、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超越意識,不斷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和自信心,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