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杰
(山東省膠州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山東 膠州 266300)
針對班級的現狀和學生特點,從幫助學生明確目標、樹立信心、增強學生自控能力入手,具體分析學生個性特點和學習狀況,確定探究合作學習小組。以小組合作的教學組織形式來激發學生的熱情,也就是先將個人融入小集體,形成學習場;再由小團隊延伸到大集體,最終使學生能以積極的態度學習知識技能并積極參與班級事務和活動。“小組合作”教育教學模式梯次遞進,發自于內心驅動、形成于自然養成,培養了良好的學風和班級風氣,培育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
1.1 做好思想動員——小組建設前提。心理學認為群體對個體心理和行為的影響表現在使個體之間產生歸屬感、認同感和得到支持的力量。這是因為任何人都有一種歸屬的需要,總是希望自己能被別人喜歡和接納,而害怕被群體冷落,正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勝心,個體之間才會有意無意地展開競賽,在班級小組化管理中不但小組成員之間存在這種群體效應,而且小組與小組之間也存在這種群體心理效應。
組建“合作學習小組”要做好思想動員工作,倡導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學習中合作,協作中競爭,競爭中協作。把握好學生的個性心理,讓每一位學生建立歸屬感,建立團隊觀念。
1.2 科學劃分小組——小組建設原則。學生的個體情況千差萬別,如果搭配不當就會造成組間強弱過于分明。具體教學活動中個別學生就會玩或者是旁觀者的身份,就會導致個別同學失去興趣,甚至導致“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中分組討論和評價無法進行,組內交流成為空談。因此,在分組時要充分評價學生個性的差異,盡量做到揚長避短,人盡其才,科學分組。為每組成員之間互幫互學、共同提高打下基礎。
科學建設學習小組的主要緯度和要素是:學生的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等。成員搭配科學合理,分兩排對桌而坐,創設一種只有小組成功小組成員才能達到個人目標的教學情境,營造一種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更要幫助小組同伴實現目標,通過相互合作,小組成員共同達到預期目標的良好的學習氛圍。
2.1 小組綜合評價 全員參與。小組間競爭為課堂討論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小組中一些能力弱、不愛說話的同學常被拋棄、遺忘,造成一半同學當演員,而另一半同學卻做觀眾、當看客、瞧熱鬧的兩極分化狀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教學時對討論小組進行計分制度,實行優勢互補模式,優等生與潛力生,中等生與中等生,互幫互助,依照小組情況按參答率來計算,讓學生們互相帶動,真正投入到課堂中,形成“愛問,愛答”的班風班貌。
對那些能力強、易激動的學生,希望他們為了集體的榮譽努力克制自己,能更多地想通過幫助其他同學來獲取榮譽;同組成員友情提醒,熱情鼓勵,大家攜手共進;把討論中的發言情況作為學生學習的評價,分組討論時要求人人發言,人人練習,互相評價;在對學生參與討論的情況進行評價時,要注重對他們參與的熱情、參與的過程進行評價,多給予弱勢群體機會。
2.2 小組管理有依可循 實行量化考核。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參照《中職生日常行為量化考核標準》,對學生的活動情況與操行表現進行量化考核。它是具體可行的一種約定,是每一位學生自我管理的準則,這樣,老師便巧妙地把“要學生怎樣做”變成了“學生要怎樣做”。組長對組員每天的表現情況進行考核記錄,每周小結,每月總結,分數上墻公示,接受群眾監督,操行分是學生評選先進的重要參考依據。整個管理過程中,注重對小組集體的激勵,推動小組成員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2.3 重視“組內合作、組間競爭”,還應提倡“組間合作”。通過實行組間合作,可以把小組合作學習中取得的積極結果推廣到整個班級中去,不僅增強了組內團結,而且還增強了同學之間的友情。當一個小組完成了任務,由鼓勵慢慢變成主動去幫助別的小組完成任務,從而提高了班級的凝聚力。
3.1 深化學校改革,促進了“校風、教風、學風”。通過“小組合作”教育教學模式實踐,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小組評比制度,既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和合作學習的精神,也刺激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主動探求知識,自由展開討論,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得到了真正的轉變,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2 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和團隊意識,提升了班級凝聚力?!靶〗M合作”教育教學模式實踐,人人都是小組的主人,個個都是班級管理的參與者。學生努力改變自我、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努力為小組爭光;小組成員通力合作,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特長,積極向上、團結一心爭取小組獲得優異成績,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團結合作的意識大大增強。這種思想意識表現在學生對學習、對生活、對集體的態度上,必將內化為每個學生素質品質。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靶〗M合作”教育教學模式并不是至善至美的教學模式,也不能解決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所有的問題和不足。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在新時代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遵循職業教育教學規律,探索實踐具有時代特色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為《中國制造2025》和實現“兩個一百年”夢想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