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乾友
(安徽省壽縣安豐高級中學 安徽 淮南 232251)
社會的發展使我國對人才的培養標準越來越高,以往只需要培養具有專業知識能力的人才,而現在不僅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同時還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較強的綜合素養。所以當初語文教師為了適應新教育的要求,就應該重視創建多元化的語文教學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語文教學更符合新高考要求。
1.1 教學目標形式化。教學目標是教師在課前需要明確的,所有的課堂設計、教學活動,都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開展,以教學目標為根本參考。針對高中階段語文課程,教學目標要遵循三位一體標準,包括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等,教學目標要在教學內容中滲透。但是在當前的教學實際中,教學目標趨于形式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忽視對學生的情感培養和觀念教育,導致學生對所學內容比較麻木,缺乏個性化感悟,思維的創造性也不能被挖掘出來。針對教師課堂上所提出的一些問題,有些只是單純為了體現新型教學形式,沒有重視問題的啟發性,學生在課堂上缺乏深層次交流。
1.2 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權。高中語文課堂應該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強化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權是目前高中語文課堂上比較常見的問題,很多學生學習狀態不佳,在課堂上只是跟著老師的步驟走,沒有多余的思考時間,不能把自己的想法運用到學習中,學習沒有獨立性,如同舉著拐杖學習,只能完成老師設定的任務。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學生學習的欲望沒有被激發出來,教師占用課堂上的絕大部分時間,每一步都給學生規劃好,雖然課堂教學井然有序,各個環節有條不紊地進行,但是學生學習效果卻不理想。
2.1 重視經典語言的積累,自主構建語言表達體系。根據語文教材上冊的教學內容以及近幾年來高考設定的題目來看,傳統文化所占比重越來越大,這就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語文素養和語文積淀,要掌握大量的傳統語言規則,積累大量的傳統語言知識。所以教師在創新高中語文教學的時候,就要重視學生對經典語言的積累,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構建語言表達體系,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教師還可以注重語言材料的典范性和經典性,讓學生從語文教材中挖掘傳統文化的價值,使學生可以結合傳統與展開想象,探究傳統語言的內在規律。
比如在人教版新課標必修《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篇課文中,教師要讓學生體會人物的復雜性,感悟傳統小說語言的精妙之處,了解四大名著其一《水滸傳》的基本內容和背景以及它的現實意義,就可以先用好漢歌進行課堂導入,引出林沖這一位人物;然后再讓學生深入閱讀課文,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中的細節描寫,并鼓勵學生根據已知的影視作品進行評論。再結合課本讓學生分析文中人物性格轉變的根本原因,讓學生在分角色朗讀中加深對文章情感的體會。
2.2 合理設計實踐活動和專題教學,培養學生高中語文素養。要在新高考教育背景下創新高中語文教學策略,教師就應該根據高考對學生的要求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為學生合理設計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和專題教學,促使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和專題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2]。
如在人教版新課標必修教材中,第一單元是傳統文化教學內容,有《齊桓晉文之事》、《庖丁解?!贰ⅰ稜T之武退秦師》以及《鴻門宴》等多篇文章;而在第5單元中,做這個課文就有《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與妻書》、《在〈人民報〉創刊紀念會上的演說》等現代課文。教師根據單元主題設定訓練專題,這樣學生在學習不同類型的語文知識,就能夠構建完善的學習框架。
2.3 提升教學素養。在新高考背景下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已經成為了教師的必須要完成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而教師要將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改變為新時代的素質教育模式,就需要積極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要不斷革新自己的教育觀念,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才會具備正確科學的學習理念。所以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要了解一些淺薄的心理知識,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多運用各種豐富的教學APP和相關學習網站豐富語文教學資源,強化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要在新高考背景下轉變語文教學模式,語文教師就應該學會與時俱進,要時刻走在時代發展的前沿,從多方面著手,著重分析考試命題,明確教育的新目標,這樣才能更好的揣摩出題者的意圖。同時教師還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豐富教學形式,著重強化閱讀和寫作教學。這樣一來,高中學生才能更好的實現自我,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