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群
(湘西州民族特殊教育學校 湖南 湘西州 416000)
聽障生由于聽力的缺陷導致其語言感知相對較弱,所以在學習語文語言中必須要依靠直觀形象的教學模式輔助,通過手勢語、姿態語、圖片、實物、課件及表演等來創設直觀形象的情境,能更好地還原語文教材中的情景描述,降低文本解讀難度,激發聽障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最終有效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提高聽障生的閱讀能力,需要不斷地豐富聽障生的自身閱讀內容,使學生在豐富的閱讀內容熏陶下具備一定的閱讀量和閱讀素養。教師要防止學生進行無效閱讀。學生雖然在不斷提升自己的閱讀內容和閱讀儲備,但是缺乏教師引導,學生培養習慣無法形成,使學生在閱讀完成的一段時間就忘記或者沒有有效地從閱讀內容中收獲知識,這是學生無效閱讀的主要原因,這樣對于提高聽障生的閱讀能力是于事無補的。所以教師應當在重視聽障生閱讀量的同時培養聽障生科學、有效的閱讀習慣。例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靈活運用空閑時間進行閱讀,并要求聽障生家長的配合監督,對學生的閱讀成果進行考核。學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對自己覺得優美而富有深意的好文好句進行記錄和抄寫,反復閱讀這些精選內容,這樣才能使閱讀有效,通過閱讀收獲知識和內心的滿足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課堂學習中,教學內容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越一致,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越高。”在聽障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科素養的滲透就是要把情境與語言環境緊密融合,只有這樣,創設的情境才能發揮出應有的效果,體現聽障生“依文學語”的特殊性,讓聽障教育的語文課堂充滿“語文味”。比如在教學《火燒云》一課時,教師可以巧設上課時間,將學生帶出課堂,回歸生活,感受“火燒云”式晚霞的魅力,激發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培養文本想象能力。然后再帶領學生細讀課文的3、4、5、6等自然段,讓學生從“身臨其境”回到作者對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的描述情境中,使抽象枯燥的語言文字成為令人愉悅的圖像,如此就能逐漸拓展其想象的空間,由此真正感悟了教材的文本意境。
多媒體教學的關鍵是將抽象的文本信息轉化為具體的圖像和動態場景,真正使聽障學生把握教材的內涵,更深刻地解讀課文的深意與境界,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景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語言思維訓練時,教師應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比如讓聽障生通過觀看幻燈片展示的故事片段,創新故事的開頭,自主地構想故事的結局,學會運用逆向思維推導故事的起因和經過;或是通過看動畫的圖像,引導他們觀察人物或動物的動作、表情并進行表演,提高聽障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在教學《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課時,主要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學習新詞,理解詩句,理解古詩詞的內容,如此才能啟發學生想象,感悟詩中呈現的美麗春景和表達的歡娛心情。
借助文字、動畫、視頻圖像的高度融合,多媒體技術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讓聽障學生能在課堂上更好地感受到難以理解的事物和情感,真正幫助學生學習和鞏固語文知識,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因而在聽障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根據聽障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教材內容的需要,教師應努力尋找其與傳統教學方法的結合點,充分發揮其優勢,使教學效率達到最優化,使學生了解到課本知識的同時,又了解到課堂之外的繁華世界,既拓寬了視野,又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良好的環境中讀書,容易使讀者產生輕松愉悅的心情,對讀本內容有更深入的感受和理解。教師要注重環境對聽障兒童閱讀興趣的影響,根據現有的條件想方設法布置環境,給孩子提供舒適的環境并主動投入到閱讀活動中,使他們獲得多的發展。
聽障兒童有豐富的表演欲望,他們非常擅長模仿表演,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帶領聽障兒童開啟分角色對話來閱讀繪本。如《是誰恩恩在我頭上》,繪本通過幽默有趣的形式,在小鼴鼠和鴿子、馬先生、野兔、山羊、奶牛、豬生生、蒼蠅之間幽默的對話以及動物拉恩恩的行為,讓聽障兒童認識各種動物的大小便,滿足其好奇心。在閱讀時,教師可以提供動物的頭飾給孩子,通過配戴頭飾分角色對話入情入境地閱讀繪本。教師只要兒童在不影響日常課程學習的前提下,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繪本類型、閱讀地點、閱讀方式。
聽障學生由于其身體缺陷,從而產生極其嚴重的自卑心理,教師一定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在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一個溫暖、自由、平等、和諧、博愛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在教師面前敞開心扉交流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