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振洋
(遼寧省阜新市衛(wèi)生學校 遼寧 阜新 123000)
眾所周知,由于中職學校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入學前基礎知識框架不牢靠,尤其英語這種學科更是如此。常見英語時態(tài)如一般現在時,一般將來時,一般過去時等,都是英語中最基本,常見的時態(tài)。他們的學習程度好壞將直接關系到今后的聽,說,讀,寫,譯等各項英語技能學習。那么,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每遇到一個新時態(tài),就按照時態(tài)的用法,句型結構,時態(tài)練習去學習講解的話,效果很是不理想?;谑嗄甑闹新氂⒄Z教學,我認為根據中職學校學生的學習狀況,英語時態(tài)的教學與講解應該遵循以下步驟進行。
個人認為,時態(tài)講解之前應該給學生講解英語句子的基本結構:主系表、主謂、主謂賓。原因如下,英語一共有16個時態(tài),但中職階段,常見常用的時態(tài)一般現在是,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現在完成時4個時態(tài)。但無論是什么時態(tài),結構變化都是圍繞句子的動詞展開的,比如說,一般現在時態(tài)的結構就是當句子的主語是單數第三人稱時,就是在句子動詞的詞尾加“s”或者“es”。再比如說一般過去時,就是在句子的謂語動詞后面加“ed”。所以,先給學生講解明白英語句子結構后,再講解各項英語時態(tài)的用法及練習。
可以給講時態(tài)的時候可以用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句子就像一棵樹。一年有四季,分別是春夏秋冬。在不同的季節(jié),這棵樹最大的變化就是樹葉的變化,如春天,樹葉發(fā)芽;夏天,樹葉茂盛;秋天,樹葉變黃;冬天,樹葉脫落。例子中,樹葉就相當于英語句子的動詞,一年四季的變化就相當于時態(tài)??梢灾卑椎闹v,想把時態(tài)學好,詞就要先把句子結構學好,然后再根據時態(tài)的要求,在句子的動詞前后“添枝加葉”即可。
3.1 用法:句子是由多個單詞組成并能表達或者傳達一定完整信息或者部分信息的單詞組合體。當說話人想表達發(fā)生在過去的某個時間點發(fā)生的動作或者存在的狀態(tài)并常常伴有具體的時間狀語時,我們就應該使用一般過去時態(tài)。
3.2 句型結構。那么一般過去時的結構是怎樣的呢?如果句子結構是主系表的話,就應該根據句子主語的復數,把句子的“be”動詞改成“was”或者“were”。如果句子結構是主謂或者主謂賓就應該在句子的動詞后面加上“ed”。
3.3 一般過去時的疑問句構成。根據學習經驗,帶有be動詞的句子,構成疑問句,直接把原句中的be動詞提前,首字母大寫。如如:He was a doctor.( 陳述句) Was he a doctor?(疑問句)。否定句直接在be動詞后加not。如:He was a doctor.( 陳述句) He was not a doctor.那么帶有實義動詞的句子疑問與否定句的構成一定要借助“助動詞”完成。由于一般現在時構成疑問與否定句的助動詞為“do”,而“do”的過去式為“did”,故一般過去時態(tài)的句子采用“did”來構成疑問句與否定句。如:She went shopping yesterday.(肯定句);Did she go shopping yesterday?(疑問句);She did not go shopping yesterday.
3.4 一般過去時態(tài)的注意事項。
(1)一般過去時態(tài)多數情況下會帶有一個表達過去具體時間點的時間狀語。如:I saw a wonderful movie with my parents yesterday evening.
(2)在構成一般過去時的疑問句與否定句時,助動詞已經把過去式體現,因此句中的動詞一定要采用原形形式,千萬不要仍保留一般過去式。如:Did you went swimming last Sunday?(×)正確的寫法應該是:Did you go swimming last Sunday?(√)I did not went to school last Monday.(×)I did not go to school last Monday. (√)
本文小結:首先幫助學生理清句子結構,讓學生知道各種時態(tài)的構成無非是根據實際表達的需要,將句子原有動詞通過加“后綴”或者同時在加時態(tài)特定的助動詞。每種時態(tài)都是在句子的動詞上面“做文章”的。只要明白這點,時態(tài)的學習與記憶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