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玲
(安徽省六安市解放路第三小學 安徽 六安 237000)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意識,提高他們對內容的理解。小學課程的語文標準規定,所有年級的小學都應注重朗讀,使學生在閱讀時能感知和感覺總體的效果,在閱讀時會受到情感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在語文素質教育中加強朗讀的基本實踐,并運用良好的朗讀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素質。
1.1 教學方法不符合新時代教學要求。一些學校所開展的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會帶領學生誦讀課文,然后對課文進行分段、逐段講解。由教師帶領學生朗讀的教學方法實際上要和學生獨立朗誦融合在一起,讓學生既有齊讀的機會,也能夠通過獨立朗誦完成自主探究學習。很多教師有意忽略了獨立朗誦,導致朗讀學習只是流于表面,不具備較強的目的性。落后的教學形式也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降低了語文教學質量。
1.2 朗讀指導不符合學生發展需要。很多教師為了節約課堂教學時間,并不會讓學生反復地進行朗讀,反而會選擇一些本身朗讀基礎較好的學生單獨朗誦。這種教學方法表面上看提高了教學效率,優化了教學時間,但卻剝奪了學生個體在朗讀過程中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機會。教師也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朗誦情況進行對應講解,尤其缺少對學生朗誦習慣的培養。如果教師沒有教給學生朗誦方法的話,學生在朗誦時就不知道如何完成學習。
2.1 創設情境,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有效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確保他們積極地大聲地加入到朗讀中來。其次,在朗讀中,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的語境很有必要。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有很多描述自然風景的文章,教師應合理創設情景,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以此激發學生大聲朗讀的欲望。
例如,在教授《黃河的主人》一課的過程中,筆者設計了以下教學片段。師:課文一開始就寫了黃河滾滾…課文是怎么寫黃河的?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學生讀。師:黃河滾滾,氣勢濤濤,這里要讀出氣勢,再請位同學試著讀一讀。師:作者用三個詞來形容黃河,請同學們用筆圈畫出這三個詞。學生動筆畫出:“黃河滾滾”“萬馬奔騰”“濁浪排空”(出示課文原句)。師:還有其他形容黃河的詞嗎?學生找。出示:“黃河滾滾”“萬馬奔騰”“濁浪排空”“波浪滔滔”“驚濤駭浪”“洶涌的激流”“湍急的黃河”“險惡的風浪”。師:課文哪幾個詞語來形容黃河的氣勢?學生說:黃河滾滾等師:哪幾個詞帶著感情色彩?生:險惡的風浪。感覺黃河害怕:生:驚濤駭浪也讓人害怕師:哦,令人膽顫心驚。顫什么意思?心顫抖。師:如果詩人李白會覺得險惡嗎?不會。他寫“黃河之水天上來…”,如果王之渙看到黃河,會寫“黃河遠上白云間…”。文章并沒有直接描述羊皮筏子,而是先寫下了黃河的險峻氣勢,試圖渲染黃河的險峻。筏子處于危險之中,乘客卻很平靜,凸顯出黃河主人的品格。筆者引導學生大聲朗讀并感受黃河的巨大,然后我播放了黃河的視頻,讓學生體驗了黃河的氣勢,感受到了黃河的威嚴。接著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這部分內容有效地創設了情境,將學生帶到黃河邊,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2 尊重每個學生,將課堂交還于學生。教師對于學生總是嚴格教育,并且有的教師只為了達到教學目的,讓學生提高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尊重,更不會重視學生的意見。這樣,學生就成了一個麻木的學習機器,并沒有自己的思想,更不敢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張口去朗讀課文內容,因此這些教學方式都是需要改變的。新課改后,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想法以及學習狀態,不同的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學習能力都是不同的,并且也有不同的共情力,這樣他們在朗讀課文時,所體會到的情感程度也是不同的。小學生就像一張白紙,可塑造性非常強,教師不能因為一個學生的朗讀狀態不好,就否定這個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或者不擅長的部分,教師要對語文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投入更多關注,讓他們愿意去朗讀,愿意去表達自我,并且可以讓朗讀得情感比較豐富的學生去傳授經驗,讓其他學生進行學習。這樣學生就能克服自己的弱項,這對于他們以后的工作或者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并且也拉近了教師和學生的距離,教師通過仔細觀察每個學生的朗讀情況,能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生也愿意和教師去交流,這樣的教學效果會更好。
朗讀,尤其是經典朗讀教學,不僅能夠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還能構建綜合的語文學習能力。希望各學校能重視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希望各位老師能將朗讀教學更加的專業化,有效化,真正提高學生的各項水平,完成朗讀教學的具體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