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 甘肅省金昌市第一中學
我國的教育系統一直培養學生能夠實現綜合發展,體育教學作為學生綜合發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成長十分重要。通過體育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讓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然而,學生在進入高中階段后,很多學校并沒有認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甚至還有些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就取消了體育課程,這對學生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本文針對高中階段的體能教學進行了深入研究,旨在通過體能教學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學生在進入高中階段以后,由于距離高考的時間越來越近,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從而忽略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很多學生為能增加學習時間,每天的睡眠時間都很短。如果學生連基本的睡眠時間都得不到保障,就會直接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很多家長會為學生變著花樣補充膳食營養,但學生除生了學習之外根本沒有時間運動,導致很多學生在進入高中階段以后就會變成肥胖體質。除此之外,進入高中階段以后,巨大的學習壓力使很多學生沒有時間進行體能鍛煉,為了能提高學習成績,大部分的學生已經對體育課程完全沒有興趣,甚至還有一些學生認為,占用高中時間上體育課程簡直就是浪費時間。另外,高中階段的很多教師也沒有認識到體能訓練對學生的重要性,一些基礎課程的教師為了能提高教學的效率,就會占用體育課程的時間。同時家長也會認為,只有掌握好了數理化,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與教學無關的課程即便不參加也沒有關系。受到以上種種原因的影響,體育課程的教學效率始終得不到提升,導致高中階段的很多學生無論是在忍耐力上還是在意志力上都比較缺乏。另外,雖然有些學校的體育課程還在正常開展,但教師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這樣不僅降低了體能訓練的意義,甚至還會讓學生對體育課程產生厭煩心理。
在高中階段的體育課教學實踐中,體能訓練作為重要的組成要素,其訓練的規范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高中生的體能素養。然而,就目前來講,在具體實施體能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所貫徹的思想并不規范,可以說整體缺乏重視。未能正確解讀新課改背景下對體能訓練所做出的規劃要求。在體育施教的過程中,對于課程的施教與規劃并不規范,單純圍繞基礎的體育知識進行灌輸、滲透,將導致體育鍛煉和素質提升功能受到明顯的局限。同時,受到應試思想的禁錮,很多體育教師對課程本身缺乏重視,甚至經常出現被占課的現象,這給學生有效參與體能訓練造成了很大的局限[1]。
體能訓練是一項綜合性、復雜性的教學內容,對訓練的設施以及具體的訓練環境具有較高的要求。然而,就目前來講,學校在設施引進和環境建設上所做的工作并不規范,缺乏一定的資金投入,建設力度也相對比較薄弱。首先,隨著生源擴招,學生數量在逐漸增加,現有的體育設施已經與學生比例明顯失衡,缺乏有效的資金投入和未能及時引進豐富的體育設施,那么將導致學生的體育鍛煉空間受到明顯局限。其次,在體能訓練的條件和實施環境建設上也存在著一定的限制因素。未能根據學生的實際運動需求對具體的訓練場地進行優化,比如說在體育場的建設上不夠規范。以上種種因素均導致了體能訓練活動在實踐開展的過程中存在明顯局限,長此以往將導致體育課教學實踐效果不突出,甚至受到明顯制約。
體育考試系統中所涉及的體育要素十分豐富,具體涵蓋有氧耐力類、跳類、投擲類、球類等,這給學生的體能素養建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部分體育教師未能根據新課改發展趨勢,就具體的訓練內容做出調整和補充。所設置的課程內容比較單一,且具有較強的片面性,并不利于學生體能素養的鍛煉與提升。同時,在具體實施體能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在具體的訓練形式上也缺乏一定的創新性。通常先向學生滲透基礎的運動要素,之后組織學生自由的完成體能訓練。導致整個訓練活動缺乏一定的有序性和規則性,所呈現的訓練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不僅如此,在訓練組織和活動形式上也缺乏一定的創新性,導致學生訓練活動缺乏興趣,所表現的參與動力也明顯不足,長此下去將導致體育課程全面開展進度明顯受阻。
最新版的《高中體育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體育教師在幫助學生掌握教學要求中的運動技能之外,還要保證每節體體育課程上訓練學生的體能,同時還為體能訓練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學生的體能測評基本都以體能訓練中的內容為主,因此,高中體育教學中的主要教學內容就是讓學生進行體能訓練。高中是學生學習生涯和成長非常關鍵的轉折點,由于學業壓力很大,很多學生的神經一直都保持緊張的狀態,如果在沒有進行體能訓練,學生的身體健康和精神狀態都會受到影響。教師通過體育課程讓學生進行體能訓練,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教師通過體育課程對高中生進行體能訓練時,僅僅掌握訓練技巧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掌握體能訓練的理論知識和多種訓練方法,同時還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在高中階段,教師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時,要提前制定科學的訓練目標,同時還要讓學生認識到訓練的重要性,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堅持訓練,從而培養學生的訓練意識和體育精神。體能訓練既能改善學生亞健康的狀態,還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教師還要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訓練目標,這樣才能讓每個學生的體能都能得到提升。例如:對肥胖的學生或者太瘦的學生都可以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同時教師還要和學生的家長保持有效的溝通,并根據學生的反饋對訓練內容進行及時調整,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參與體能訓練的積極性,這樣才能提高體能訓練的效率[2]。
有不少的學生體能比較差,就把原因怪罪在了學習以及其他方面。但其實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因為這些學生對體能鍛煉沒有足夠濃厚的興趣。有不少的學生對體能鍛煉方面并沒有太大的興趣,學生的體能鍛煉效率就不會高,就不會愿意主動地去進行體能鍛煉,教師就很難完成這個目標。對此教師首先就應該先培養學生對這方面的興趣,才能引導學生參與到體能鍛煉之中。
比如,在日常的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的水平為學生安排對應的選修課。有不少的學生比較喜歡籃球,那么教師就可以專門設立一節籃球課。把這些學生匯集在一起進行籃球知識教學,等到教師將對應的籃球知識教學完成后,就可以讓這些學生運用自己學習到的籃球知識進行籃球運動,從而起到鍛煉學生體能的作用。
在全面實施體能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需在具體的育人思想觀上加以創新,全面落實學生本位的指導思想,深入分析學生平時的體能基礎,以及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況。然后,根據學生的具體運動需求,規范設置體能訓練方案,從而全面提高體育運動整體的可執行性。例如,教師需要做好全面的調研工作,就具體的訓練方案和訓練任務進行合理分層。之后,分層次、分階段地設置訓練活動,從而全面提高體能訓練實施與學生實際成長需求之間的適應性。同時,在設置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激勵和高效化發展為導向,就訓練的實踐落實方案進行合理規劃,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產生較強的運動潛能,富有動力地參與到體能的綜合訓練當中。
在具體實施體能拓展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具體的設施和環境建設上加強創新。首先,要從具體的訓練設施出發,根據當前的生源數量,有針對性的引進豐富的運動設施。增強球類設施的投放,如足球、籃球以及排球等,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有擁有良好的器材與設施作為支撐,更規范地完成體能訓練。同時,在投放體能訓練設施的過程中,還需要遵循拓展訓練的原則就相關的材料和設備進行科學投放。例如,可以設置跳繩、拔河以及眾人翻墻等拓展項目,科學投放運動設施,綜合訓練學生的體能素養。其次,教師在全面落實體能訓練的過程中需要就具體的訓練環境進行有效改進和優化。積極構建開放而自由的訓練環境,設置智能化、自動化的運動訓練中心,將優質的體能訓練資源進行全面整合,構建直觀的動畫視頻,引導學生規范地參與到技巧學習與綜合訓練當中。
在具體實施體能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具體的訓練內容以及整合方式上進行多元化創新。在訓練內容的規劃上,要遵循分層、分類的原則,以提高訓練內容與學生個體之間的適應性。例如,可以針對具體的訓練部位進行合理分類,如針對腰力、臂力、腿力等展開核心訓練。同時,也可以針對具體的體能要素,分別從爆發力、耐力、反應力、速度等方面展開訓練,從而提高訓練活動的針對性與時效性。不僅如此,還需要針對具體的訓練形式進行創新設置。先借助多媒體動畫的方式以構建生動的訓練環境,向學生介紹仰臥起坐的規范動作技巧,引導學生規范參與拓展訓練。還要積極組織趣味游戲以及合作類型的拓展訓練,從多個層面考察學生的體育精神與運動素養。
綜上所述,在高中階段教師需切實關注學生的體能訓練,促使其形成健康的體質,并通過積極地參與體育鍛煉形成良好的品格素養。積極革新學生本位的戰略思想,并就具體的訓練設施和環境進行優化建設,還要有效整理具體的訓練內容,并從考核、評價等方面出發就具體的工作體系進行合理優化,從而全面突出體能訓練結果的反饋價值,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反思,以便可以及時發現不良的問題,并通過有效地總結經驗,探索出科學的訓練實踐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