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宇航 遼源職業技術學院
作為近年來產生的新興專業,地理信息系統不僅具有綜合性的學科優勢,而且兼具交叉性的學科特點。地理信息系統簡稱為GIS,是由英文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翻譯而來,目前,在我國很多高校均開設了此項專業。隨著地球信息科學發展,對于此類人才需求數量隨之提升,為了增強學生的就業活力,提高在工作崗位的勝任能力,與時俱進地開展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改革尤為必要。地理信息系統專業處處都體現著技術的內涵,要求學生在具備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還需要掌握地圖和遙感數據處理等實踐技能。除此之外,對于移動定位導航的培養也十分關鍵。為此新時期下的課程改革,應以保障教學質量為首要任務,致力于匹配國家地理空間信息產業走向,確保學生成為“智慧地球”的攻堅者和建設者。
由于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教學屬于新興專業,起步時間和發展速度與傳統專業相比,具有一定的劣勢,加之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教學缺乏先進的指導經驗,為此課程建設處于緩慢發展水平。通過對國內多所開設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的大學調查發現,在課程教學中仍然存在以下困惑。首先,地理信息系統專業主干課程的隨課實驗學時普遍偏少,一般都控制在8學時。例如包括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課程,此外設計與應用課程基本如此。開設4學時的隨課實驗課程主要以遙感技術為代表,當然部分院校計算機地圖制圖課程也是如此。無論是8學時還是4學時,由于學時數受到限制,導致學生難以針對實驗內容開展系統化的學習,學習效果勢必會大打折扣。其次,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教學資料不足,普遍存在少的現象,為此開展系統性地課程資源建設勢在必行。再次,在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教學中,無論是理論教師和學生還是實驗教師與學生都存在溝通不暢的現象,而且溝通渠道與平臺建設水平也亟須得到提升。最后,受傳統教學模式制約,專業教學課程評價體系無法實施有效的跟蹤與高效的監控。部分好的作品與成果不能及時反饋和呈現,難以凸顯榜樣的效應和作用。
針對上述情況,學校和教師應加大對現有教學模式的改革力度,最大限度地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的蓬勃發展,新興教學輔助手段逐漸得到應用和拓展,對于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起到關鍵性地補充作用。本文以Moodle平臺為例,闡述了網絡教學平臺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教學融合的對策和路徑,以期發揮自主學習型教學模式的效應,力促專業教學改革取得成果和進展。
隨著“互聯網+”教育時代的來臨,網絡教學平臺對于師生而言早已不再陌生。目前網絡教學平臺也在不斷更新和升級,基本涵蓋了以在線教育教學模式為主的整個軟件系統,能夠為師生教學活動提供全面的支持與服務。從平臺功能的視角出發,網絡教學平臺主要包括對教學過程的支持以及用戶管理兩個方面。前者不僅覆蓋課件的制作與發布,還囊括了師生互動、教學活動評價等要素,尤其在組織教學活動方面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后者則側重對用戶管理,例如課程資料管理等方面。在網絡教學平臺當中,任課教師可以使用形式豐富的教學手段和多元化的教學媒介,為學生提供感興趣的多媒體教學形式。通過構建在線模式的新型學習氛圍,學生能夠靈活地掌控自己的課堂或課下時間,做到自主管理和組織相關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特別是力促相關知識的意義建構。此外,依托在線評價模式,還可以及時掌控學生的學習動向,并對所學結果和成績做出綜合性的分析與管理。
無論是學校作為主導,還是以教師的選擇作為導向,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都需要由一定的目標性和傾向性。首先,需要教師具備極強的自主開發能力,擁有良好的信息化素養,在學校人力、物力的保障下,開展周期較長的平臺建設。其次,選擇有價值的商業化的網絡教學軟件,雖然此類商品成本較為昂貴,但是軟件功能較為完善,對于促進教學成果取得預期目標一定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最后,選擇一些網絡方面的教學軟件,該類軟件的特征在于開源免費,一來不需要長期的開發和投入,二來可以避免投入過量的教學成本。目前較為流行且已經取得了很好效果的網絡教學軟件就是Moodle。該平臺模式除了具有免費使用的優勢之外,其特征還表現在高可擴展性,而且在模塊化的結構設計方面也具有先天的優勢效能,為此目前應用較為廣泛。不僅如此,Moodle平臺還可以具有課后論壇的功能,能夠呈現虛擬化的學習環境,同時可以提供特色的學習服務。將其引入到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教學改革中,基于其多種課程活動模塊的特點,勢必會呈現出強大的、靈活的網絡課程教學空間。
為了保障專業教學改革的效果,課堂教學需要與網絡教學平臺相得益彰,實現有機整合的目標。課堂教學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課前準備、教學過程以及評價反饋。而構建網絡教學平臺同樣需要組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網上課前資料準備階段要科學合理;其次在網上教學活動設計當中要盡善盡美;最后在網上評價過程中要兼顧學習效果和學情把控。只有確保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有機融合,才會產生相互交叉、相輔相成的效應。
在以往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教學中,教師一般在講授環節中占用大量時間,而學生執行分配實驗實踐任務的機會較少。造成學生很難掌握好實驗實踐任務中的難點,尤其對于重點知識梳理缺乏深度的認知。而Moodle平臺視域下,將會給學生提供自主或合作形式以驅動完成任務,當然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眾所周知,地理信息系統課堂教學時間是很寶貴的,單靠課堂上的時間,很多實驗實踐任務顯然是無法完成的,這就需要利用課下時間全力完成。利用Moodle平臺,能夠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自主學習契機,通過對所涉及知識點的滲透、整理及直觀呈現,依托在線學習環境的烘托,有助學生高效完成課下教學任務。與此同時,學生利用Moodle網絡平臺,不僅可以對知識結構進行深入的感知,還便于有選擇性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難點和困惑,在平臺的幫助下可以有效得到化解,便于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掌控與管理的同時,還可以及時對學習活動開展監控,動態跟進學生的學習狀態與進度。在此過程中,結合反饋以及思考為教學活動的優化設計奠定基礎。在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得益彰的促進下,二者各自的優勢得到有效釋放,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
Moodle教學平臺的高效應用離不開前期系統化的設計,這就要求任課教師需要秉承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不斷強化學習內容的展示,抓好課程改革中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控。首先,積極借鑒和應用“資源庫”工具,依托Moodle平臺所蘊藏的多功能工具,積極展示課程的教學內容。其中網頁、URL、圖書這些功能師生需要熟知熟用。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這就要求充分發揮Moodle平臺的“活動”工具效能。在Moodle平臺上,存在著眾多與教學活動相關的“活動”工具,不僅包括作業、測驗、互動評價模塊,而且還涵蓋問卷調查、Wiki協作、討論區等。最后,充分發揮“活動進度”功能模塊的監管效能。教師要學會因地制宜地啟用活動進度功能,結合條件設置或人工參與的輔助,做好對學生學習軌跡的進度跟蹤。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利用“資源庫”工具,做好教材、PPT課件的上傳、更新和優化,在學習模塊內設置交流互動板塊,便于學生在開心的氛圍下自主完成教學進度。此外,Moodle平臺還可以提供測驗、期末考試等環節,教師通過設定成績比例,能夠自動得出學生課程的具體成績。當然運行實踐還需要不斷深化和總結,根據學生興趣和實際情況,隨時調整學習情況和學習進度,結合教學中的問題、反饋情況以及成績數據分析,確保平臺發揮應有的效能。
總之,在信息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結合專業人才需求和社會用人的新趨向,地理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應與時俱進地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Moodle平臺作為地理信息系統實踐教學改革的有力抓手,應發揮其為課程教學有益補充的優勢。通過師生間交流與互動的提升,傳統教學模式得到了轉變,因此受到了師生的普遍歡迎和推崇。然而基于Moodle平臺的地理信息系統教學改革仍處于起步階段,探索與優化仍須不斷前行,相信通過一線教師堅持不懈地追求和研究,一定會積累更多的經驗和成果,為人才培養和教學質量提升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