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建梅
(廣西桂林市永福縣蘇橋鎮永福縣職業教育中心 廣西 永福 541805)
1.1 未能對具體的色彩繪畫進行分析。在中職院校的美術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注意的是學生們對美術學科是否熱愛,而忽視了美術教學中較為重要的繪畫分析。在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要想學生們完全了解一個畫家的繪畫風格,需要教師對該畫家代表性的畫作進行講解與分析,從畫家常用的繪畫風格和繪畫方式以及繪畫中最常出現的色系等等,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通過具體的畫作分析,學習到正確的色彩的運用。
1.2 學生沒有對色彩形成一定的意識。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邏輯,在技巧運用上缺乏靈活處理。色彩變換需要在生動有趣的氣氛中表現出來,但是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老師很難帶領學生去戶外寫生,只能根據教材提供的圖片來講解,沒有實際意義。設計靈感大多來自生活,設計應是多樣化的,色彩變換有許多類型,光源色、環境色等概念的區別需要在生活中仔細觀察,而現階段的教學情況顯然與原來的教學目標相悖。
2.1 學生美術素養參差不齊。對于作為一門素養課的美術來說,學生個人的實際水平和理解力是不甚相同的。學生美術水平的高低,與學生每個人的教育背景、自身愛好和個人經歷等等息息相關。尤其在學生人數較多的班級,要求所有學生完成同樣水平美術作品的要求是不切實際的。有的對美術興趣濃厚的學生通過自發的大量練習,已經掌握了顏色、線條等繪畫的基本技法,在創造力上也可圈可點。有的學生則需要更多的時間接受美術教育的熏陶,才能漸漸抓準美術科目的學習方法。還有的學生,因為缺乏對美術學科的正確認識,所以會產生學習情緒不高漲、上課態度不積極的情況。所以,能夠按照學生的現有水平和潛在發展方向進行分組教學的分層教學法就顯得格外重要。
2.2 無差別教學打擊學生積極性。中職生正處于心思細膩、自尊心強、較為敏感且情緒波動較大的青春期,甚至偶爾會出現不良的攀比嫉妒心理。在美術教學中,每個班級都有水平較高的同學,也會有剛剛開始起步甚至無基礎的同學。如果教師對全體學生進行無差別教學,那么在同等教學環節結束后,學生作品質量的差異可能會引起學生的心理問題。心思敏感的中職生此時很有可能因為同齡人壓力,逐漸對自己產生懷疑,進而對美術學習失去信心甚至厭惡美術課程,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會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分層次教學法通過把水平相近的學生分到同組再進行教學的方法,可以讓學生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最大程度地消除外界環境的不利因素,有利于重塑學生對美術學習的信心,同時組內的適度競爭也能幫助學生不斷進步。
2.3 個體差異的必然。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同樣每個人作為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有其特征和優缺點,基于這一事實,實事求是、因材施教是一個良好的教學發展走向,分層教學法契合以上理念,可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起到出色的效果。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不同的關注點,有的學生思維縝密、喜愛思考,在數理學習中能夠獲得快樂和成就感;有的學生感受力超群,對文字的駕馭能力出色,在文史類科目中往往有好的表現;有的學生思維活潑跳躍,具有散發性思維,對音樂美術等藝術方面的科目更感興趣,也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績。如果教師不去觀察、去發現每個學生的個人潛力進而因材施教的話,即便是具備超群能力的天才也可能被埋沒。相反,普通人在經過悉心正確的指導后也能達到不凡的成就,這也是進行分層教學的必要性之一。
3.1 開展小組合作,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有調查研究發現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學習自主性成正比的關系。學生學習自主性越高,則學生的學習能力越強。然而,在現有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自主性普遍低下。在影響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原因當中,繁重的課程作業,緊張的心理狀態,單調沉悶的課堂環境都占據了很大程度的影響。所以在新課改背景之下,開展中職美術鑒賞教學教師要以學生的自主性為前提,開展小組合作,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為分層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3.2 結合教材,科學劃分學生層次。分層教學想要有效開展,可以從兩方面進行考慮,一是通過對學生美術的基礎理論進行考核,比如繪畫的基礎、如何更好地進行色彩處理這些方面,都是考察藝術類學生的一種方法。二是通過考核學生是否有欣賞美術的能力,讓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一定的分析以及評論,從而區分學生的水平。同時在結合美術教材進行學生層次劃分的過程中,應該科學合理地應用上述兩方面的考核方式,結合當前藝考的主要形式和特點進行全面的考察,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使中職美術教學分層教學法的作用得以真正發揮。在另一方面,教師也應該積極創新考核方式,在符合藝考大背景的前提下,充分培養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提升學生的作品鑒賞能力,有助于科學地劃分學生層次。
3.3 更新教育理念,找準教學方向。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觀念,與時俱進,掌握最新的藝術資源。觀念更新源于社會變革。教師要深刻理解現階段美術行業對人才的要求,把行業要求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對“美術色彩”這一部分進行講解時,教師應注意藝術之間的聯系,并將不同專業的現代觀念融入課堂實踐。老師的教學態度決定了學生的專業態度,學生的教學心態同樣影響著課堂教學進程。老師應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分析色彩的意義,不同的色彩概念,以及如何將不同的色彩搭配體現出來。課堂上應該以學生為中心,讓他們主動回答在色彩的沖擊下自己內心的真實反應,并思考哪種顏色可以完美的融合。改變觀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最優化的教學過程,融入當前較流行的教學理念,明確重難點知識。在課堂上,同學們要學會如何合理地開發和利用靈感,把靈感和知識難點結合起來,體會對比色和調和色之間的鴻溝。為使中職生明確自己的未來規劃,可在理論知識的講解過程中,先介紹當今社會對美術人才的需求,并清楚地告訴學生將來從事職業需要掌握的專業技能。以清晰的目標和方向為前提,展開更詳細的知識講解,最終提高學生的整體藝術素養。
3.4 基于創新意識核心素養,開展評價標準分層。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是采用考試的形式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但是美術屬于一種藝術活動,單一的借助考試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很容易忽略了學生自身的閃光點,并且還會打消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分層的評價,從而促進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
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要包含多個方面,首先是課堂表現要占到40%,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更加重視每一次的課堂學習。在考試的過程中學生作品的創新力要有額外20%的占分比,而最終的學業水平成績則占到40%。通過對整體的評價過程進行分層,這樣就能夠確保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將自己的閃光點展現到教師的面前,并且使學生產生創新的意識,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
3.5 培養學生作為主體的探索能力。學習是一種終身能力,分層教學法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具備這種探索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學習活動如果離開了主觀能動性,就會變得效率低下,難以達到好的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使學生進步,學生在積極性高漲時創造力才能上升,這樣才能不斷進步,克服自身能力局限,在學習探索中進一步成長。而且教師在授課中不能過多干預學生的思維發散和創新實踐,更不能急于否定學生的錯誤,應該試著從學生的角度理解問題,無論在課堂中還是在課后,都要鼓勵學生在美術創造力方面的表現。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出具備創造力和探索能力的學生,分層教學法的效用也才能發揮到最大限度。
4.1 以小組為單位,強化溝通。按學生水平建立適合的小組,針對每個小組的特點進行教學。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可能把注意力均等地放在每一個學生身上,在大班教學常態化的今天,這是不切實際也是浪費資源的做法。相對于班級來說,針對人數較少的小組來進行教學的話,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更能形成良好高效的溝通渠道。把有一定美術基礎、創造力良好的學生分在同一組別可以互相切磋、互相提高、互相學習;給已經掌握部分技法但缺乏熟練度的學生統一分配練習任務,爭取做到鞏固中有提高;而對基礎薄弱、需要從基本美術技巧開始練習的學生多加關注,以鼓勵的方式促進學生進步。把班級的固有結構打破重新優化組合,這樣才能兼顧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情況,真正達到以人為本的教學狀態。
4.2 重視個性化與協同力。在分層教學中,不僅要看到各個學生之間的不同之處,更要看到學生差異點背后互相合作、共同進步的可能性。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的目的,不只是為了把學生分成幾種類型從而方便教學,更是為了提高學生作為小組整體的一部分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教師引導學生培養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小組氛圍,發揮組員之間的共同優點,齊心聚力解決美術學習問題繼而不斷進步,又同時指引發揮學生各自的思維特點,完善小組合作的細節,這是分層教學法不斷進步發展的重要一步。美術課不僅需要創造力,也需要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生們可以在美術中找到別樣的樂趣,在頭腦風暴、小組作業中找到個人價值,肯定自己在美術上的發展可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應具體分析課堂情況,制定新的教學計劃。顏色在美術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學生要不斷地補充課外知識,在實踐中實踐理論,才能最終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合理科學地設置中職階段美術教育的教學計劃,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分層教學法的應用過程中,教師可結合作業分層,幫助學生合理掌握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