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思翔 中央民族大學
由于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國經濟受到了沖擊。就全國經濟而言,2020年中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季度)增長-6.8%,就各地市來看,受到的經濟沖擊也同樣嚴重。因為疫情的影響,餐飲業倒閉關門,廣西、海南以及中國疫情震中的湖北等多地均出現了農產品大量滯銷,無人購買的情況。國家政府與各地市紛紛出臺政策,以刺激經濟發展。其中,“地攤經濟”,這個長期以來因有損市容等諸多原因而被不斷限制的邊緣經濟重新走上了臺面。2020年6月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煙臺考察時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同‘高大上’一樣,是人間煙火,是中國生機。”隨后,廈門、合肥、廣州、上海、杭州、武漢等各大城市也制定相應政策,推進“地攤經濟”發展,支持新消費業態發展,助力復商復市。
然而,地攤經濟本身的諸多問題,使其雖然由于突發疫情給予的機會被重視,如何更好地與城市融合,持續發展,最終成功脫離邊緣經濟的門檻也是需要思考重視的問題。因此,本文試圖探索“地攤經濟”的興起所可能帶來的影響,并給出部分建議,使得地攤經濟更好地與現代化城市融合。
1.地攤經濟提供就業機會,緩解就業壓力
地攤經濟的興起,能夠提供許多就業機會,緩解因疫情沖擊而陡增的就業壓力,2020年3月14日,成都出臺政策允許設置臨時占道攤點區,截止5月22日,成都允許流動商販經營點20 891個,增加10萬個以上就業崗位,中心城區餐飲店鋪復工率超98%。地攤經濟卓有成效地緩解就業壓力,是因為商販進駐地攤經濟市場,門檻低,知識需求、技術需求低,無需租賃店鋪,只需少量資金即可經營。因此面向人群廣,進駐容易。同時,地攤經濟需求量大,攤位多,因此能夠一定程度上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失業人群再就業,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為城市經濟帶來新的利好。
2.滿足消費者需求,為城市增添新活力
隨著疫情的逐步向好,消費者渴望重新尋回“人間煙火氣”。地攤經濟的興起,以及它所擁有的“人氣”以及價格實惠的商品,正解決了消費者的問題,滿足消費者多層次需求,大大提高了市場需求。于是攤主們有大量進貨銷售的信心,滯銷的農產品、食品等也找到了一條新的銷售渠道。以成都為例,成都“地攤經濟”的興起為當地帶來的效益全國矚目,其一季度GDP達到3 845億元,排名全國第六。因此,“地攤經濟”能夠緩解供給端嚴重過剩的問題,盡快將市場恢復成為供需均衡的狀態,為城市經濟添新動力。
1.激烈的價格競爭,導致沖突甚至惡性事件的發生
因為進入地攤市場門檻低,產品技術含量低,攤販素質參差不齊,不愿投入過高的生產成本。這就導致了在地攤經濟中,攤販們將幾乎完全通過價格競爭來試圖提高自己的利益。但是,激烈的價格競爭勢必會使得產品價格不斷下降,最終使得攤販的利潤逐步減少甚至到達虧損狀態。素質參差不齊的攤販間激烈的價格競爭,也有很大的可能使得攤販間的矛盾與日俱增,甚至可能發生惡性事件,為地攤經濟和城市形象抹上了一層陰影。
2.地攤經濟的興起,是對管理能力的巨大考驗
地攤經濟對管理能力的考驗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環境方面。地攤經濟對城市環境的污染不可小覷。攤販聚集的地攤市場,衛生環境不容樂觀。地攤市場中,大多商販唯利是圖的心理,導致其環境衛生意識極其淡薄。其生產經營制造的垃圾隨意丟棄,且沒有相應的油煙處理設施,更使攤販經營所在地環境慘不忍睹。同時,由于地攤市場消費的消費者素質同樣參差不齊,將廢棄物隨意丟棄是極為常見的現象。因此,地攤經濟環境污染問題如何管理,是給予管理者的考驗之一。再者,地攤經濟也有可能損害消費者與正規商鋪的權益,假劣商品在地攤市場上大量流通、無孔不入,有違市場經濟公平、誠實的基本原則。買到劣質的商品,有安全隱患食品,致使消費者身心健康受到危害,消費者權益受損。同時,地攤經濟更是對正規商家的巨大沖擊。正規商鋪需要規范地經營許可證,需要租賃店鋪、繳交水電費、各項稅費等。地攤經濟入駐門檻低,沒有租賃需求,有些攤販進售假貨且“以假亂真”、稅費的繳交管理問題更是地攤經濟的一大難題,因此,地攤經濟商鋪銷售價格將會比正規商鋪低,這就導致了正規商鋪客源的大量流失,權益收到侵害。如何管理假冒偽劣產品的銷售問題,如何管理繳交稅費問題以維護消費者權益,正規商鋪權益,是對管理者的又一大考驗。“地攤經濟”為城市治安,交通也可能帶來混亂。攤販與攤販之間的矛盾;攤販與消費者之間的矛盾;攤販與城管之間的矛盾以及占道經營的現象都會帶來許多不便。因此,地攤經濟對城市管理的要求高,從環境、治安等多方面因素增加城市管理維護的投入成本。
如上文所述,攤販的趨利性必然導致其涌向本以擁擠不堪的人流密集區,從而帶來更大的秩序紊亂。因此,規范擺攤攤位,規范經營位置與時間,能夠有效地確保地攤市場的經營秩序與城市秩序。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因為管理難度的增加,簡單地將地攤經濟驅至遠離人流區域。而需要不斷探索,在人流密集區中規劃屬于地攤經濟的一席之地,在確保秩序的同時給予了民眾的便利性,又帶給地攤經濟足夠的獲利空間。
地攤經濟中假冒偽劣商品的流通是上文提到的重大問題之一,針對這一點問題,市場監管者要切實地負起責任,加強對攤販的商品質量監管。對于出售損害消費者、損害正規商鋪利益、損害城市形象的假冒偽劣商品的不誠信商戶要堅決予以處罰與信息記錄備案,將他們拒之門外,不讓擾亂經濟秩序,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商鋪盛行,才可以進一步使“地攤經濟”脫離隨意、無序的邊緣經濟,提高地攤商品的質量,為攤販與城市帶來更加良好的經濟效益。
地攤經濟的問題固然存在,但我們也看到了它的巨大潛力。面對這種情況,學會像大禹治水一樣“疏”,而非堵。疫情之前,作為邊緣經濟的地攤經濟得不到重視,人們沒有意識到它的巨大潛力,而只注意到其表像上帶來的負面效應,通過“一刀切”的政策手段,直接杜絕了地攤經濟的存在,但同時也切斷了地攤經濟帶來巨大利好的可能性。2020年,成都給全國示范了創新、改善地攤經濟管理模式所能夠帶來的正向效應。因此,對于地攤經濟,要學會宣傳教育與合理的引導,將地攤經濟導向正規化、可持續發展化的合法合規的經營模式,便能最大化對攤主,對消費者,對城市的正向效應。
在突發疫情的大背景下,“地攤經濟”借此機會重新走上了臺面,引起了各地市政府的重視。短期來看,地攤經濟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疫情帶來的就業壓力與供需嚴重不平衡的問題,同時刺激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很大程度上推動城市經濟復蘇。但是,從長期來看,地攤經濟也會帶來很多問題。因此,只有嘗試不斷改善現有問題,地攤經濟才有可能脫離邊緣經濟的門檻,為城市經濟與民生帶來更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