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華
信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是中華武術寶庫中的璀璨明珠。目前,習練段位制楊式太極拳的多為中老年人,不少都患有慢性疾病,這不利于太極拳技術的掌握和演練水平的提高。如何提高段位制楊式太極拳演練水平也是我們在習練和教學的過程中常常思考的問題。段位制楊式太極拳有單練和對打兩種形式,對打是單練套路的拆分,僅以六段(最高技術水平)單練套路為例就提高段位制楊式太極拳演練水平的感受和體會總結如下,如有不對之處,盡請指正。
武術套路競賽規則指出演練水平的評定是裁判員根據運動員現場表現的整套演練水平,按照各競賽項目在功力(勁力、協調)、演練技巧(精神、節奏、風格)、編排(內容、結構、布局)等方面的標準,整體比較,確定扣分,從該類分值中減去應扣分數,即為運動員的演練水平分。演練水平包括功力、演練技巧和編排等方面的內容,就段位制楊式太極拳六段而言功力要求沉勁十足,用力順達,力點準確,手眼身法步協調配合;演練技巧要求精神飽滿,節奏穩定,風格突出;編排方面我們可不做考慮(它是規定套路)。我們平常百姓在練習時認為太極拳演練的最高水平就是自己打得舒服,別人看得舒服。
首先,了解段位制楊式太極拳六段套路結構有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楊式太極拳六段的結構體系和技術體系。六段在整個段位制楊式太極拳的技術體系中(最后一個套路)處于最高技術水平 ,全套由30個拳式組成,是楊式太極拳練法和技法的綜合套路,它包含了“打、踢、拿、靠、摔”五類技術元素,這些技術元素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在更高水平上的綜合運用??梢哉f六段比較全面完整反映楊式太極拳的拳式內容、技法和特征。其次,演練好六段套路,練習者首先要把套路的拳式名稱和順序熟記于心,如不能把全套動作熟記,就不可能準確掌握各拳式的動作要領,更談不上對太極拳內在意境的掌握(動作不熟練,練拳時心神就不寧,雜念就紛紛而來,肢體也不會輕靈,身心也無法放松)。總之,想要演練好六段套路,就必須要把整個套路的主體框架(拳式名稱和演練順序)內化于心,然后通過自己不斷地操練研習,在過程中不斷積累演練經驗提高演練水平。
六段全套動作質量完成的好壞直接影響練習者演練水平的發揮。六段全套由30個拳式組成,每一個完整的拳式都是由“型”和“法”構成。這里的“型”是指手型、步型、身型。在套路演練中,定勢主要看其“型”是否正確?!胺ā笔侵甘址ā⒉椒?、身法、腿法、眼法等的方法,對“法”的評判著重看方法是否正確,運行路線是否合理、清楚,力點是否準確,拳諺中講“勢正招圓”就是對動作“型”與“法”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演練時練習者要時常自省其拳式動作規格及方法,只有高質量的完成動作才會有高水平的演練效果。
緩慢、柔和、輕靈、平穩是楊式太極拳獨特韻味的鮮明體現。六段套路中的每個動作組合、每個段落都是在輕靈沉著、圓活連貫的基礎上由松入柔,運柔成剛,在均勻緩慢的行拳走架過程中體現起承轉合。
2.4.1 立身中正安舒
中正安舒,太極拳鍛煉的最高境界,心平氣和而得安,身法中正而得舒?!傲⑸碇姓彩妗庇纫詶钍教珮O拳最為見長。它包括兩方面:一是練習時身法要正,大部分動作都要使上中下三個穴位(百會、會陰、涌泉穴)基本上保持上下垂直中正,身體不可前俯后仰。二是尾閭要中正,從大椎穴到尾閭部位(長強穴)要保持脊柱的放松垂直,形成上下對拉拔長,且尾閭就像船舵一樣指引航向。如六段“斜飛式”外觀看似“傾斜”,然內外相合,勁起腳跟,中正十足,氣勢磅礴如同中國書法的楷書字體平正、工整,中正安舒是楊式太極拳練習的首要原則。
2.4.2 拳架開展大方
拳架開展大方是楊式太極拳獨特的演練風格。只有開展大方才有助于肢體上下左右的對拉拔長,拳架開展大方就要求身體內外放松,舉手、抬腿、投足和動手須到位。六段中左右的對拉拔長拳勢如“單鞭”,前后的對拉拔長如“高探馬”,衡量拳架動作是否到位,是否開展大方,是一個重要標準,也是體現楊式太極拳氣派大、造型美的演練風格。
2.4.3 動作松柔緩慢
松柔緩慢是楊式太極拳的一個最突出特點,也是楊式太極拳名揚海內外的最主要原因。楊露禪三下河南陳家溝向陳長興學習拳藝多年后自成一派。楊式太極拳拳架中沒有像陳式太極拳的纏繞、彈抖、跳躍和震腳等明顯的剛猛發力動作,而是形成了自己大松大柔的獨特風格。這種增加功力由松入柔,運柔成剛的獨特練習方法,也是老少皆宜的強身健體之法。據說楊澄甫教拳授徒時,強調最多的就是一個松字,他常說:“松!松!松!我不跟你說,三輩子也學不到?!边@種在大松大柔,綿里藏針的行拳走架過程中,在正確姿勢和放松的狀態下,才能使六段動作做到恰到好處(沉而不僵,松而不懈),達到“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的演練境界。
2.4.4 運行速度均勻
楊式太極拳強調慢、柔、勻,忌動作時快時慢,架子忽高忽低。六段整套打下來3-4分鐘,從起勢到收勢整個套路的運行速度是均勻的(起勢的速度決定整套的運行速度),它不僅包括單式動作手腳運行和上下肢配合的協調速度,還包括上一動作與下一動作的銜接?!斑~步如貓行,運動如抽絲”,很形象說明在動作的轉換過程中重心是慢慢地移換,輕起輕落,點起點落,快慢始終如一。六段中雖有個別動作做到稍快一點,但從總體上看似行云流水綿綿不斷,即便是“轉身右、左分腳”動作也仍然強調速度要均勻。在演練中我們要牢記:進退步收于中而發于中(腳收至支撐腿內側,再由此邁出),進退有序,腳踏中門。行功走架,速度均勻是楊式太極拳的獨到之處,也是其獨特韻味的鮮明體現。
2.4.5 招式虛實分明
楊澄甫在《太極拳說十要》中指出太極拳術以虛實分明為第一要義,可見分清虛實對習練楊式太極拳的重要性。六段從頭到尾每招每式都要做到虛實分明,且大多數動作都是一只腿承擔大部分體重,當全身重量坐在右腿時,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當全身重量坐在左腿時,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兩腿平均承擔體重的動作是極個別的,如起勢、云手、右打虎式、轉身右左分腳的過度動作中有短暫的馬步外,其余幾乎都是一腿虛一腿實,且楊式太極拳中的虛實轉換,又都是由半虛半實,全虛全實的逐漸轉移,如“單鞭起勢”腳踏地面的由虛變實:左腳向左前方邁步時腳跟先著地,腳掌依次落地,最后,全腳踏實,這種虛實分明的拳架特點,在楊式太極拳六段套路中非常突出。就像《太極拳說十要》中講“虛實能分,轉動輕靈;虛實不分,邁步重滯,自立不穩?!币龅教搶嵎置鳎紫壬眢w要松沉,在圓活連貫的狀態下,肢體維持重心的平衡,做到下盤穩固,轉換靈活。
2.4.6 周身圓活連貫
“圓”是說太極拳所有動作都要走弧形或半圓?!盎睢笔侵竸幼鞑唤?,上下相隨,步隨身換,手、眼、身、步也隨之而動,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連貫是動作之間銜接緊密,沒有明顯的間斷,如行云流水,綿綿不斷。楊式太極拳動作連貫性很強,上一動作的結束,就是下一動作的開始,使人難以發現動作之間的起止界限。如“轉身右蹬腳”接“手揮琵琶”一勢,當推掌、蹬右腳時,隨著左掌小指領勁側掌前送的同時,隨身體前移的慣性,右腿隨即向后落步,就進入了“手揮琵琶”的開始。就這個動作的起承轉合來說,“右蹬腳”的“合”同時又是“手揮琵琶”的“起”,動作非常自然連貫。是否做到周身連貫圓活不僅是衡量太極拳的功夫,也是表現太極拳神韻的重要依據。
2.4.7 腰身使動四肢
張三豐所傳太極拳《十三勢歌》云:“命意源頭在腰隙”。各式太極拳都強調“腰為主宰”“腰為軸”等都說明太極拳強調用腰。楊式太極拳更是如此,對腰的要求非常嚴格。楊式太極拳檢驗身法是否正確,有沒有“太極之態”,主要是看腰上有沒有東西。楊式先輩曾總結出:“腰”一動周身皆動;“腰”一靜周身皆靜,“腰不動,手不發”,“欲要身動,先要腰動”等寶貴經驗。楊振基老師強調:楊式太極拳必須以練腰為主,一切動作都要靠腰帶動。楊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趙斌老師也強調“身使四肢”,在練拳時通過松肩松腰引導,帶動四肢運動,在行拳走架的過程中上肢的氣要沉在腰上,下肢的氣要提到腰上,把腰變成周身運動的“發火點”。對于四肢來說,不要動不主動的動,而是在腰身的支配下,由身體的轉動去牽動手臂轉動,當身體下沉時,讓地心引力去牽引手臂沉落。拳論曰:“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笨傊?,以腰為軸、上下相隨、周身一致,“扯之一毫、動滿全身”集中反映了楊式太極拳身法特點。
2.4.8 換位逢轉必沉
六段是大架子實腿轉身,即承重腿實現轉身。弓步時重心落于前腿則前腳碾轉,如“轉身左右分腳”時用獨立腿碾腳轉身,碾腳轉身需先松沉下氣,不可向上聳起,坐實松透,立身中正,身體旋軸而轉即以腰為主宰的整體運動。楊式太極拳主張虛則靈,靈則變,實腿轉換貌似與此相悖,這恰恰正是楊式太極拳的高妙之處,“逢轉必沉”突出沉勁,不只是表現在某一拳架動作上,而是貫穿在整個套路的演練中,楊式太極拳必須打出沉勁,如果打不出沉勁,那就打不出楊式太極拳的韻味,如“左倒攆猴”趙濟夫先生曾在《武當》雜志中論述:“左倒攆猴左腳退步站住后,首先要屈左膝,落左胯,周身與腰、胯、襠下沉合為一勢,這時命門后撐,左腕手背徹底松開,內勁蓄足然后拉腰胯,隨身體左轉重心后移落于左腿,頂勁領起,氣沉丹田,左掌隨身體后移,向下沉落于左髖前外側,最后右腳掌碾正,右掌向前推出,形成一種沉、拉、打之勢。六段除倒攆猴之外,還有單鞭、云手和搬攔捶等。這種沉勁的練習正是推手時產生“彈簧勁”的堅實基礎,也是楊式太極拳行拳走架的一種普遍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