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新淳
現階段,大學生就業問題十分嚴峻,特別是在近些年,諸多高校為了更好地發展,擴大招生規模,使每年的高校畢業生人數都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趨勢,連創歷史新高。作為高等理工科學校,高就業率會更好地反映大學人才培養的重要性。為此,做好理工科大學的就業與創業工作,對社會健康發展有很大幫助[1]。
理工科大學生就業發展不穩定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學生的個人能力占很大一部分,個人能力的提高不僅與自身學習能力和素質相關,而且與學校的教育密切相關。因此在研究理工科大學生就業發展實踐問題時,就需要從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各項因素入手[2-4]。據相關資料顯示,具有創新能力的大學生在就業方面更具優勢,能夠得到更好的就業機會,也更懂得把握機會[5]。但是,目前大多數院校并沒有加強對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視,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大學生就業發展實踐之間的關系也沒有得到明確的驗證[6]。因此,文章淺析理工科大學生人才創新能力培養對就業發展實踐的影響,了解就業市場對理工科學生就業力的基本要求,規劃理工科學生的培養方案,為高校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有力的依據。
伴隨著高校對大學生就業實踐的重視,大部分高校增加了一些幫助大學生就業實踐的課程,但是收效甚微。根據有關資料顯示,理工科大學生的就業供需平衡嚴重失調,就業率明顯下降,學生就業形勢嚴峻[7]。在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措施調查時發現,很多高校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過少,大學生知識相對缺乏,嚴重制約了大學生的擇業。部分高校還沒有完全實現就業指導的專業化,很多學校缺少相應的專業設施,很多就業服務人員計算機水平不過硬,對當前理工科人才供求市場缺乏了解,就業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普遍偏低,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8]。
就業市場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高校培養中也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培養其較強的實踐能力。但從實際效果和學生就業情況來看,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學生普遍反映實踐經驗缺乏,專業面狹窄,社會適應能力差,缺乏創新能力??傮w來說,理工科畢業生掌握更多的是理論知識,實踐能力不足,缺乏創新能力,在工作中很難將自己的理論知識變為實踐技能,最終造成學生素質與就業實踐存在一定距離,整體就業能力比較差。
理工科大學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明確了人才培養目標,在所有教學與實踐活動中,均圍繞著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同時充分體現理工科學生的專業特色,將自身與其他專業不同之處展示出來。根據人才培養和創新的目標,制定滿足勞動力市場需求和大學實際發展需要的人才教育計劃,設置創新型培養模式,在創新培養中,同時提高學生自適應能力,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就業市場需求。
培養理工科學生的創新能力通常始于他們的現實條件,并以工作為指導。通過突出個人素質,他們適應了勞動力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人才就業市場的要求,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不僅要突出理工科學生的專業特色,而且要培養學生獨特的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擺脫原有的人才學習模式,積極探索在學生就業方面更有效的學習模式,并進行創新,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和提高專業知識,并強調個人素質。
高校的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是影響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在設置相關課程時,首要步驟就是廣泛而深入地進行調查,查清產業政策,了解就業形勢,了解與科學和工程相關的行業的現狀和趨勢,以及對人才的需求等,將掌握的信息融入到人才培養的課程中,為專業的論證和設置提供可靠依據,從整體上提高理工科學生在就業市場中的適應能力。
創新能力的培養能夠進一步幫助理工科學生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從而實現自己的價值?,F代社會競爭非常激烈,用人單位不僅希望畢業生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而且希望他們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因此,理工科學生應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并通過發揮創新能力來增強將理論轉化為現實的能力。
目前,勞動力市場正在朝著不斷改善的方向發展。勞務市場對自然與技術專業學生的需求越來越取決于學生自身的人力資本水平。人力資本在就業的作用逐漸增強,畢業生應充分意識到人力資本的積累,這是接受高等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任務,人力資本減少將對求職產生負面影響。個人的實踐能力是影響學生就業的關鍵因素。這種現象表明,越來越多的學生已意識到社會實踐對求職的重要性,也表明勞動力市場認可具有實踐經驗的學生。研究表明,缺乏動手經驗是影響理科學生順利就業的一個主要問題。
在開發創新能力方面,不僅可以進一步加強理工科學生的專業基礎,而且能夠幫助學生獲得動手經驗并了解更多有關行業信息。通過創新實踐、高質量實踐,真正地發展溝通技能、工作經驗技能和責任感,有效減少學生盲目學習,并與合適的企業合作發展創新能力。自然科學專業的學生將進行創新創業,獲得實踐經驗,并表現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培養人才和創新能力時,要結合學生自身的愛好和專業,制訂與個人能力和素質相稱的課程,鼓勵其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調整就業心態,在不斷創新中明確個人職業規劃。
通過人才創新能力培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職業取向,對個人職業發展產生各種主客觀認知,在確定職業目標后,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設定規劃并努力實現。理工科學生在人才培養期間,在學校與導師多方指導下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減少就業的盲目性,提高就業效率。此外,通過不斷地創新和培訓,理工科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在培養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分析反思能力,建立起求職信心,不因求職過程中的失敗經歷而失去信心,錯失自己的黃金時機。
在平時教學中,可以將創新培養與就業指導結合在一起,積極邀請知名的專家和企業家來學校演講,除了專職老師或職業咨詢專家之外,也可以通過他們自己的動手經驗來教給學生,通過就業課程系統地、全面地向學生傳授就業知識,幫助大學生合理規劃創新培養計劃,選定未來職業。
在創新能力培養中,要不斷端正自己的擇業與就業觀念,將創新能力培養與職業技能培養結合在一起,進一步加強實踐課程教學,使學生畢業后具有比較高的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能夠在面對陌生就業環境時,積極調整個人心態,及時勝任工作,盡快上手,自如應對就業困境,無論在面對就業、擇業、創業抑或失業時都能積極面對。
理工科大學生就業能力雖然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在高校畢業生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也存在就業困難的問題,高校應重視學生綜合就業能力的培養。文章以理工科大學為研究目標,研究理工大學人才培養對就業的影響,不斷完善相關課程,加強就業教育與心理輔導,促使學生具備較強的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適應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提高就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