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熹
(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外國語學校 江西 九江 332000)
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每個學科教育的最終目標,和其他學科相比,高中政治學科的育人職責更為深重。它不僅通過相關學科知識的認知過程與實踐能力的養成過程讓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辨析思維有較好的發展,更要讓學生們在品德修養、人生道路的選擇、自己的責任擔當和正向價值觀念養成等方面有長足的進展。基于此,本文立足高中政治教學,從中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視角出發,從三大方面重點論述了高中政治教學的相關策略。
文化基礎是中學生發展的基本素養,就高中政治教學而言,文化基礎就是學生們對政治學科基本理論知識的認知以及將理論融于實踐獲取基本的質疑能力、辨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以及論述能力等。從課堂教學的視角來看,筆者從導入環節、課中教學活動安排以及課后學生學習活動安排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1.1 要找準問題導入的關鍵。課堂導入關乎學生們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課堂活動的參與總量以及新知識通道的打開程度。因此,在處理基本理論知識的時候,導入環節非常重要。要想讓學生們有積極的參與性與高度活躍的思維,教師要找準問題導入的關鍵。
1.1.1 理論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會讓抽象的理論具象化,降低學生們思維的難度。政治學科有很多抽象的理論概念,如“經濟制度、政治制度、人民民主專政”等,從字面上和已有的生活認知上,學生們都難以構建起對這些理論的具象化認知,需要教師給出具體生活的載體以構建學生們思維與概念間的聯系。例如,社會保障在學生們的頭腦中就是一個空泛的概念,具體涉及哪些方面自己說不清楚,但是如果教師給他們看一看近幾年我國在新農合醫療保障、農村低保、建檔立卡戶的各種費用的減免、貧苦戶住房建設保障等國家財政所給與的資金支撐情況,很多受益的學生就會深有體會,因為他們在交學費或者住宿費的時候就曾經得到過這樣的保障。這樣導入新課的時候既不突兀,也會引發學生們對黨和國家政策的感恩以及國力強大的自豪。
1.1.2 情境創設或者演示能讓抽象的概念變成學生們可以體驗的具體場景,讓理論知識變成自己可以理解并展示的東西,其理解深度會大幅增加。如,指導學生們演示選舉的相關操作流程,會讓學生們對選舉人的資格、選舉流程以及選舉結果的認定等有清晰的認知,讓這個抽象的概念具有畫面感和情境性,理解難度大幅下降,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與總結能力也會有所提升。
1.2 要給學生們探究的時空。在課堂活動實施過程中,政治教師要給學生們探究的時空,不要把教材內容被動輸出,也不要把教師的認知誤解為學生的認知,要通過認同或者否認學生們的認知來組織教學活動,讓政治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技能都落到實處。例如,在探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時,筆者并沒有自己整理這些素材,而是讓學生們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自己去收集整理資料,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不同階段及發展成果。每個學生的視角不同,收集整理資料的時候側重點也不一樣,有的以我國的領導人為關鍵詞,陳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國理念的發展,有的以國家發展變化為關鍵詞,展示了我國國力逐漸強盛的過程。而筆者會在學生們展示總結不到位時給與適度指導,學生們在整理過程中不僅像自己走了整個過程一樣思路清晰,也會通過圖片展示、視頻回放形成這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怎樣的正確,他們也會心潮澎湃,內心升起為國家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的偉大志向。
1.3 要讓學生們會反思總結。課后,學生們需要進一步消化吸收當堂課的相關知識。但是卻不能只是讓學生們該背誦的背誦,該整理到筆記本上的整理到筆記本上。這樣的課業布置方式無法提升學生們的質疑能力與辨析能力,無法形成思維的深度。因此,筆者認為政治教師要讓學生們學會反思和總結,深入思考一下自己在本堂課上哪里理解的不到位,真正的認知應該是什么樣子,向誰求助可以完成深度理解等。這樣自己做的好的會有信心繼續,自己現有的困惑也會及時得到解決。
2.1 學會學習。政治課堂是學生們的認知天下,學生們會學習,教師引導學生的時候才會省心省力。筆者認為,如果學生們擁有良好的學習意識、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積極端正的學習態度,他們就算基本上具備了會學習的能力。
學習意識和學習態度很重要,它代表著學生們在課堂上學習的自主性與知識信息的接納度。因此,教師要通過承認學生們的學習成果、學習積極性、學習的參與度以及優異的課堂表現來激發學生們課堂活動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自信;其次,教師要盡量增加課堂上學生們活動的時間并通過分層教學方式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最后,教師要通過信息化手段、教學資源的豐富程度以及個體魅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保證學生們不排斥上政治課,愿意為政治學習化費時間和精力。
教師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們去發現適宜自己的學習方法。如學生們理論知識記憶不準是因為太懶散還是因為學生們理解得不到位;學生們在理論聯系實踐的時候關鍵點找不到位是因為案例解析的方法不對還是因為對理論知識的應用太教條等。政治教師要多觀察,多和學生交流,構建其良好的師生互動的通道和平臺,教師才能看到真實的學生,發現他們學習方法的優勢和缺陷,才能更好地指導他們擁有適宜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
2.2 學會健康生活。教師要在課堂教學和學生相處中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從他們的性格特點、家庭現狀以及當前的學習狀態談起,助力他們合理地規劃人生,認識到自己在學習、生活方面的缺陷與問題,發展并健全其人格,實現較好的自我管理。
3.1 要引導學生關注國家生活和時政大事。政治并不是死的理論條款的集合,它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和應用的靈活性,尤其是與當前國家生活和時政有著密切的聯系。高中政治教師要通過日常引用時政大事做案例分析以及激發學生們生活體驗與政治理論知識的聯系等方式讓學生們意識到時政與國家生活的變化的緣由及其政治意義,教導學生們多聽新聞聯播、多看人民網、新華網等國家核心媒體的相關報道,而且要強調觀看這些新聞報道和時政變化不是要看紅花熱鬧,而是要嘗試用自己學過的政治知識來理解這些新聞報道的內涵,理解國家政策的變化緣由及意義。這樣學生們才會看到神州飛天、蛟龍探海而為祖國科技的發展驕傲自豪,才會有深切的家國情懷,才會有更大的學習動力和更高遠的志向。
3.2 要引導學生們明晰自己的責任擔當。所有的教育都是為了讓學生們成為有責任擔當的有用之才。高中政治教師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夯實,更要讓學生們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們有社會參與意識,明晰自己的責任擔當。如,在看到學校垃圾桶邊或者樓道里亂扔的白色塑料袋或者食品外包裝等垃圾時,不能因為這些不是自己所為就視而不見,要把他們撿拾到垃圾桶里,要為維護學校的環境而貢獻自己的力量。不能因為學習任務重就忽視自己的生活,要學會管理好自己的內務,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和生活。筆者曾經用調查問卷的形式讓學生們自查自己作為高中生是否完成了高中生應當承擔的責任,如,對家庭的責任、對學習的責任、對班級的責任、對自己發展的責任、對社會的貢獻等。里面有很多細節性學生們可以做到的東西,如,是否以積極的態度協助學科教師授課,是否為班級衛生管理、相關活動做出了積極的回應,是否遵守公共秩序,是否有助人為樂的行為等。
3.3 要勇于實踐敢于創新。高中教師要讓學生們有社會參與意識,要勇于實踐,敢于創新。教師要鼓勵學生們參與國家大事的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敢于駁斥他人的看法,要通過相關視頻的評論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如觀看高鐵霸座行為視頻的時候,筆者鼓勵學生們提出合理的規范社會公共場所行為的相關建議,一方面讓學生們意識到這是法治社會,另一方面也在提示學生們他們已經是成年人,已經具備為社會發展建言建議的資格和能力。這樣學生們不僅能形成國家大事的參與意識,更具備了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實踐精神。
綜上所述,以上策略基于筆者的教學實踐,是從中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方面開展政治教學的深切感悟,有一定的實效,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