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波
(寧夏同心阿拉伯語學校 寧夏 吳忠 751300)
不管是在哪一個學習階段,數學都是同學們必須學習的一門課程,而中職學校的學生來源主要是初中畢業之后沒能考入普通高中的學生,因此對于數學這一科目他們并不陌生。不過數學相對于其他課程而言是相對難一點的,現如今中職學校的自身培養目標又在不斷的提高,對于中職學校數學教學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因此教師一定要應用和調整數學的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從而去培養同學們的創新能力,培養出適合生產崗位需求的專業型人才。本文就探討了一下,中職學校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結合多年教學經驗,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其實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最基本的就是要掌握數學中的基礎知識,就比如對于一些數學公式以及概念的認知,數字運算的法則,以及常用的表達符號等,在掌握了這些法則和公示之后,才能夠更深入的去學習數學中的其他知識。就比如在人教版中職數學上冊中每一個章節的第一課都有對數學基礎的概念解釋,以人教版中職數學上冊第四章“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為例,在這一課中,同學們需要學習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的特點,而且還要做相應的練習題,同學們在掌握了基礎的概念之后,教師就可以拿出相應的習題來讓同學們進行練習和解答,可以對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進行區別講解,這樣同學們更容易理解。如果同學們都可以給出答案,那么就說明這節課的基礎知識同學們已經掌握了,后面教師可以拿出多個練習題來進行復合式的訓練,培養同學們的創新能力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其實在中國傳統的數學題中,就有很多與數學和生活相關的例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雞兔同籠的問題,以及劉輝的圓周率算法等等。而這些問題相信同學們在小時候就已經有過學習,不過在中職課堂中再遇到類似的問題,他們還會以當初解答問題的方法來思考問題和解答問題,這樣就提不高同學們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室還要講解其他的方法去培養同學們的創新能力。就比如說在講解人教版中職數學教材下冊第六章的“數列”時,教師可以利用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的排列組合順序作為一個例子,然后結合同學們對這些規律的熟悉程度逐層的引入到數列的知識上,從而深化數列的概念,讓同學們將數列和生活中所熟悉的十二生肖連接起來進行思維上的理解。當同學們理解了數列的概念,并且能夠對思考的問題進行解答之后,教師可以再帶領同學們去做一些練習題,以便讓同學們更深的去了解數列的各種知識,以后同學們遇到此類型的問題時,也能夠將這樣的數學思維轉換到其他問題上,從而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當然怎樣將數學知識和專業技能相結合,成為了很多教師和同學們都比較苦惱的一個問題,有些同學甚至覺得在日常生活中數學能用上的只有加減乘除,這樣的定義將數學貶得一文不值,因此怎樣將數學知識進行生活中的應用,并且將數學中的基本思維應用到中職學生所學習的專業或課程中,是教師和同學們應該考慮的一個重要課題。就以人教版中職數學教材上冊第一章的“集合”為例,教師在被同學們講解這一章時,可以拿不同學生們不同的專業進行舉例,就比如有些同學是學醫的就可以,那要統計的醫學數據,作為一個集合在用集合的概念,去將這些數據進行一個分類;有些同學是學建筑的,也可以利用結合的方式將他們在建筑方面遇到的各種建筑材料統計起來,然后再做選擇;有些同學是學農林專業的,也可以利用結合的形式,將他們在專業中所需要測量的種子質量檢測數據進行結合,交給同學們如何利用集合的知識去統計種子的類別和質量的參數等等。這樣一來,同學們就會利用自身專業的熟悉程度來對該章節進行數學方面的知識鞏固,并且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以后在生活實際中再遇到這類問題的時候,也會將集合這一概念正確的運用到自己的專業和生活中,提高他們自身的專業技能和做事處事的效率。而且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要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加入一些創新型的元素,要擺脫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從而去在根本上提高同學們的創新能力和思維。
當然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同學們的實際情況以及專業特點將一些和數學相關的新的思維,新的知識,以及新的方法,準確的融入到數學課堂中,給同學們一定的思維和創新的空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材質進行主動學習,讓同學們在主動探求知識以及發揮創造性的學習過程中,利用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