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秀
(貴州省興義市云南路小學 貴州 興義 562400)
生活化教學方法是提高語文教學水平的重要教學方式,教師通過合理的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利于全面構建更加高效的課堂,從而加強學生語文綜合水平。本文在實踐分析過程,從多方面探索了提高語文教學生活化水平的途徑,希望分析能為學生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溝通式探討的方法,其前提的條件是讓學生進入平等交流的良好狀態。進行平等交流的時候,學生對同一個文章內容會有不同的理解。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放棄權威的身份,以此提高與學生的溝通效率。比如,講解《將相和》的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展開詳細的討論,理清文章表達的意思,再和學生一起討論故事之間的關聯性。文章的線索被理清以后,再對文中人物性格進行分析,鼓勵學生學習藺相如勇敢機智,顧全大局的政治遠見,以及學習其愛國精神,進而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會如何更好的應用。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發表意見,認為藺相如精神并不適合今天的社會發展,此時教師不要直接否定學生的言論觀點,而是讓學生繼續表達,忍讓精神用在生活上合適,但在學習上就不適用了,比如競爭的社會忍讓多了就很難生存。教師聽完學生完整的建議以后,先為學生的勇敢發言鼓掌,并讓其他學生繼續發言,從而引出文學作品中人物點評應該持有的辯證觀點。如此不僅讓文章多元化的理解得到了充分體現,而且還在平等的氛圍下促使學生之間共同成長,學會從不同視角看問題,以此更加懂得生活。
每篇課文都來自生活,課堂理解應該從生活化的教學入手,不斷強化課堂教學與生活溝能的重要性,讓教學能夠與生活相貼近,實現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目標。當學生能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里,對課文也會有深入性的理解,從而在啟發中給課文內容賦予生命力,并形成新的意義。同時,教師也應該有效引導學生,懂得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明確教與學的重要作用,教學應體現在生活上。換言之,脫離生活實踐的教學是不切實際的,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應該學會觀察并更好的去理解生活。
2.1 觀察生活。教材中的人和事,基本上都是過去文化內容的傳承,與學生之間有著時空上的距離,致使學生在認識上不夠全面化,產生某方面的偏差性。而有的課文表達的是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但是學生又很少注意到,需要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指導學生用心去觀察體驗,利用觀察重新對生活加以認識,從而不斷擴大生活的視野,增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切實全面提高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
2.2 再現生活。生活可以通過語言展現,也可以通過文字展現。課文是就以語言文字來記錄生活的一種信息形式,學生學習語文是在頭腦中將客觀事物還原成文字表達,進而獲得主觀意義的感受。而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是一種情景化的學習,通過情節的展現,對于學習而言也很有效果。有的課文與學生的生活聯系比較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難度,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創設情境再現課文的生活畫面,促使學生能夠激發語文學習興趣,從而更好的理解課文所表達的內容。
2.3 體驗生活。體驗生活需要透過感悟實現。而感悟是靠自身去體驗才能得以完成的一項內容,語文課文的感悟就需要親自閱讀才能夠完全體會出其中的意蘊。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創設教育的情境,把課文描繪的情景以及生動形象向學生加以展示,并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再同自身的生活化經驗,自身的體驗,自身的感悟結合起來,以此建立緊密的聯系。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工作當中,其主要的場所就是課堂,但是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卻有所限制。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的局限,到學校以外的地方,多參加課外實踐類的相關活動。因當前學生的生活閱力較為缺乏,沒有太多的生活經驗,在課堂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因為表達素材的缺乏,限制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語文教師在條件允許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參加春游,到博物館參觀等相關的活動,為學生提供支撐語文學習與表達的良好素材,切實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素養。教師布置主題作文《最有價值的一次××》的時候,學生在作文的提交當中,多數情況是內容比較詳盡,有很真實的情感在其中,同以往空洞沒有意義的作文不一樣,此時內容多數都是以教師組織的活動為主。每個活動目的都是讓學生能夠積極投入到生活實踐里,讓學生對活動有更好的理解,從而利用不同的視角去表達知識內容。總體而言,生活化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對于學生集中精神學習非常有幫助,除能夠讓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提高以外,還能進一步強化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實施。
總之,語文教學課堂開展生活化教學實踐是必要的,作為新時期語文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在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過程,應提高教學實踐能力,從而創新教學形式,進一步幫助學生加強語文學習效率。希望通過以上闡述,能全面制定更加高效的生活化教學體系,從而提高語文課堂生活化教學方法的應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