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青
(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第二實驗小學 福建 閩清 350811)
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曾說過:“信息產(chǎn)業(yè)革命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革命,也是人類幾百年才有的一次機遇。”這也就是說信息化的到來對人類的發(fā)展具有不可言喻的作用。某教育學家曾表示,在當今社會,如果想提高教學質量,有效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將信息化技術合理運用到教學上來,才會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確實如此,信息化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廣泛,一些學校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發(fā)達,為此達到教學目標。那么,該如何有效的利用發(fā)達的信息技術呢?這篇文章將對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進行深度融合的策略進行探究。
小學英語教育逐漸成為當今教育業(yè)的一個熱點話題,小學英語作為學生學英語的啟蒙階段,它的教育程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學生以后的接觸能力和對英語的溝通能力。但是隨著我國教育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階段的小學英語教學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問題也逐漸隨著大眾的視線所暴露出來。根據(jù)現(xiàn)存的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問題,下面將針對性地提出幾點進行解釋。
1.1 機械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多數(shù)英語老師在對英語進行講解時采取的方式依然是通過讓學生不斷對單詞、句子或者課文去死記硬背,以便達到完成教學目標的任務。英語教學被這類老師簡化成背單詞、默寫詞組句子的教學。教師一度地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死記硬背,布置大量的作業(yè)讓學生進行反復性的抄寫。這種枯燥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對學習英語的主動性,讓學生失去了具有個性化的學習空間。這種把學生當作一把尺子讓學生始終對學習中規(guī)中矩的教學模式,,缺少了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chǎn)生想象的空間,從而導致了學生缺乏對學習英語的興趣。
1.2 沒有固定又標準的語言環(huán)境。環(huán)境是學好英語的必要因素之一。根據(jù)相關研究顯示,長期處于說英語環(huán)境下的人接收英語的能力要比在普通環(huán)境下生活的人要接收的快。但是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這種口語化的作用往往會被縮小。在一些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英語老師們往往擔心學生們聽不懂,幾乎不用英語口語進行教學,這就使學生缺乏了必要的學習英語的口語環(huán)境,很難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道路上獲得真正的成長。
1.3 教師專業(yè)水平不高。即使我國教育事業(yè)在飛速發(fā)展,但仍然還有教師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會有教師反復地向學生灌輸英語單詞和語法的重要性,從而忽略對文章層次結構分析的能力培養(yǎng)。不僅如此,大部分教師還過分重視英語的書面教學,輕視對英語口語交際的教學。雖然在考試中閱讀和寫作占的比例較大,但是學習英語的本質是可以讓學生熟練地運用英語從而跟他人進行暢談。這一現(xiàn)象,仍然還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小學階段作為學生培養(yǎng)自身英語的語言素養(yǎng)最佳時期,更是要注重這個階段的英語教學。信息化技術的出現(xiàn),為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帶來了一個重要的自我突破機會。通過利用信息化技術的作用,將信息化技術融入到英語教學中去,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增加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可參加性,讓學生能夠通過信息化技術的作用更加直觀地對英語中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進行一個系統(tǒng)性的了解,進而促進學生們的英語水平。
2.1 借助信息化技術的優(yōu)勢,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小學英語作為在學習英語中的啟蒙,更是要著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往往被忽略的就是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的重要性。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老師一般都是先領讀,然后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跟讀,以此循環(huán)。每日單一的學習模式固然是枯燥無味的,也很容易慢慢消耗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信息化技術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將信息化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相融合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信息化技術將自身影像和圖文集為一體可以為課堂帶來更多的趣味性[2]。
例如:在閩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中有一節(jié)是講國家的課程。這是針對六年級的學生對基礎的英語地區(qū)的理解,通過這節(jié)課讓學生們認識到基本的國家。如果沒有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那么教師在講這節(jié)課的話就只能捧著書本,一遍遍口干舌燥地讀著America、Australia、England,那學生們也會聽的昏昏欲睡。但是加入多媒體技術后,教師可以先組織一個小游戲,讓學生通過信息化技術所展示的地圖上標出自己曾去過或者認識的國家,如果標對了,教師就可以請他介紹對這個國家所了解到的相關知識。教師還可以通過電腦帶領大家領略中國以外的國家,比如美國白宮、澳大利亞的袋鼠、英國的倫敦橋,當電腦上出現(xiàn)輝煌的建筑物時,學生的眼光自然就會被吸引,在他們面前不再是死氣沉沉的課堂,而仿佛自己處于課本里出現(xiàn)的場景中。
讓學生們在這種信息化技術與英語游戲雙重的刺激下,他們則會更樂意地全身心投入到英語課堂上來。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就不再局限于老師的說教式講課,他的腦部能力就會急速運作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上來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得到提高,而信息化技術的使用會在極大的程度上引起學生對未知知識的好奇。他們會去主動思考這個單詞的發(fā)音是什么,這個單詞為什么要這么讀,是不是還會有別的讀法。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將會慢慢改變“課堂上老師是主體”的傳統(tǒng)模式,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去引導學生們學會主動思考,主動學習,讓學生們在這種情況下逐漸變成課堂的主體。
2.2 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口語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思想表達,英語交際能力”是英語在口語教學中的教學目標。而語言環(huán)境是學習一門語言的重要因素,培養(yǎng)口語環(huán)境最有利的條件必然就是有一個英語口語化的環(huán)境。而小學課程幾乎并沒有開設專門的英語口語課程,小學學生在接觸英語的機會也僅僅限于每天上的英語課。但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也往往會忽略口語的重要性。英語課也只是學習幾句簡簡單單的話語,很難學以致用,還有難免會出現(xiàn)老師不夠專業(yè)出現(xiàn)發(fā)音錯誤的現(xiàn)象,這些都很容易誤導學生。
在這時,信息技術就派上了用場。其實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不僅扮演著教師助手的角色,他還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較為良好的口語環(huán)境。教師可以結合信息化,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語言情景,給學生提供更多鍛煉自身口語能力的機會。
例如:在閩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中有一段對話是這么說的,“Does he often play basketball?”“Yes,he often goes to play basketball.”老師可以先組織學生進行一個簡單的對話。在對話結束后,教師可以詢問同學們都喜歡什么運動,然后再結合信息技術,將運動通過小視頻形式展示出來,讓學生在這些運動中進行投票,為接下來擴展的對話提供基礎。在信息化技術下這不單單就是一段簡簡單單的對話,信息技術將這句話的語句情感,以及說話場景完美無缺的展示出來。讓學生們不但掌握了疑問句式,還領悟到什么語句用什么語態(tài)去表達出來。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下不斷培養(yǎng)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還可以讓他們找到對外交際的信心,從而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在信息化的作用下,讓學生們置身于一個標準的語言環(huán)境中,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口語的獨到理解。并且可以通過對學生口語情景的訓練,活躍課堂氛圍,改變學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口語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將口語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進而完善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2.3 提高任教老師的專業(yè)水平。信息化進入教學課堂不但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各種好處,對老師也不例外。長期處于傳統(tǒng)教學環(huán)境下的教師,他們沒有足夠的經(jīng)驗去支持自己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盲目地使用信息技術反而會降低教學效果。為了避免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教師可以制定一個任務型的教學工作。將課本問題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通過信息技術讓學生和任課老師都可以對教學內容一目了然。
例如:在小學三年級中有一篇文章是《Happy New Year》。教師在講課前可以先提問學生都知道那些有關春節(jié)的知識,在提問的同時,教師可以將自己從網(wǎng)絡上搜集來的一些圖片通過信息技術向同學進行展示,并通過小組的形式,收集到更多關于春節(jié)的關鍵詞。即,圍繞“春節(jié)”這一主題,對所講內容進行擴展,以此達到學生對所學知識進一步思考。教師也可以通過運用信息技術的動畫形式,更加多樣化地引導學生主動了解所學知識的相關內容。
除此之外,任教老師除了通過多媒體技術不斷糾正自己不太正確的發(fā)音,練習自己口語化能力,改變一些原有的問題外,更是熟練的掌握了多媒體的運用技術。教師利用發(fā)達的信息技術制作出讓人眼前一亮的課件,設計出獨具一格的教學流程,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專業(yè)水平,更是直接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在讓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還是要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更新一些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輸入一些先進積極的教學思維。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在現(xiàn)在的小學英語教學中,信息技術的融入確實可以改善原本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模式,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對構建高效的小學英語課堂也是相對重要的。雖然說信息化的技術為我國的教學教程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但這并不能代表將來有一天信息技術會徹底代替教師。教師將其作為一種教學輔助的工具,注意使用尺度。過度的依賴信息技術,必然會物極必反。還是要注意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才能夠達到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