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婉然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大良街道順峰小學 廣東 佛山 528300)
傳統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延續了儒家教育的理念,并融合了應試教育的思維模式。即在課堂教學中以成年人的角度考慮教學問題,對學生進行硬性的灌輸教育。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逐漸養了被動學習的習慣,缺乏主動探求知識、自主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個人語文素養發展受到了壓制。在新的教學時期,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個性化學習素養的培養,激勵學生作出積極的嘗試,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獲得更大的自主權,獲得更多積極的體驗和收獲。
教師保持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減少學生的課堂焦慮情緒。在傳統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一種家長式的教學思維,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一言堂”教學,導致學生對教師比較畏懼,教師的教學內容也含混的理解。等到教師真正提問過程中,卻發現學生“啞口無言”。1對此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出自然、輕松的姿態,避免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帶到課堂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保持和學生教學相長的意識,利用自己的語言藝術活躍學生的思維和課堂氣氛,使師生之間形成更多樣的交流,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2.1 創設課堂虛擬情境。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多樣的教學情境,對課堂教學氣氛進行積極的渲染,調動學生的情緒和感知意識。例如在教學《夜書所見》中,教師可以利用動圖的形式,對江風晚月的情境進行創設,同時輔助一些蟲鳴、風聲、水聲,使學生有效地融入到課堂氛圍中。再鼓勵學生對原詩詞進行朗誦和解析等。
2.2 結合現實問題對教學內容進行討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問題向現實生活中引導,以此增加學生的表達意識和興趣,促進學生將語文情境融入到現實生活中進行思考。例如在教學《走月亮》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回憶自己是否有過走夜路的經歷,在走夜路中自己經歷了什么?看見了什么?有什么樣的心情?使學生對課堂學習產生更大興趣,使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課堂發言的素養得到更有效的訓練。
3.1 鼓勵學生進行閱讀預習。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留作業的形式,固定學生進行預習學習的習慣,使學生學會自主獨立思考閱讀問題。例如在教學《蝙蝠和雷達》中,教師鼓勵學生對蝙蝠和雷達的相似點和去區別進行總結,以此使學生對文章進行更仔細地閱讀。在隨后的課堂正式教學中,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總結思路展開文章教學,使學生更加重視預習學習任務,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3.2 提供更多輔助閱讀學習資料。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提供更多樣的課外輔導資料。2例如對作者的經歷、寫作的背景進行介紹,以此促進學生對原文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出塞》中,教師可以介紹說王昌齡是在盛唐時期去西域考察拜訪的,為何還會發出渴求邊關和平的愿望。從原詩句中學生能否對詩句中的意象進行有效解釋,秦漢時期距離唐朝有幾百年的時空差距,作者為何還要如此寫,反映出了作者怎樣的心理等?
3.3 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學習。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對教學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使學生個人的心理壓力進一步降低,促進學生對彼此觀點的了解,提升學生整體的學習視野,促進學生對問題個性化的獨立分析。
3.4 教授給學生一些必備的閱讀技巧。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學會分析目錄、題目、文眼等關鍵內容。同時讓學生嘗試進行略讀、精度訓練等,促使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保持高效的閱讀學習效率,靈活調整自己的閱讀策略。
4.1 培養學生的閱讀涉獵心理。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閱讀涉獵心理進行積極培養,使學生了解到多樣閱讀的價值,對課外閱讀保持積極的興趣。
4.2 給予學生足夠的課外閱讀支持。在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多樣的閱讀書單,鼓勵學生有目標地進行廣泛閱讀。同時教師可以班級內的公共閱讀書角,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4.3 定期開展課外閱讀鑒賞活動。小學生的自制力較差,教師需要定期開展閱讀鑒賞活動,鼓勵學生將自己近期的閱讀內容拿到課堂中進行分享和評價。促使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教學形成深刻聯系,激勵學生進行不斷的課外閱讀嘗試,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資源愈發豐富。教師需要充分應用手頭資源,展開對學生個性化閱讀素養的有效培養,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領略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