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畢華
(湖北省毛市鎮南剅小學 湖北 毛市 433315)
新課程改革以后,新課標提倡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必須跟進新課程改革形勢要求,在新課程改革理念指導下,圍繞素質教育,通過語文創新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1.1 教學方法相對傳統。僅就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來看,仍有部分語文教師運用傳統教學方式,對小學語文進行教學。這種傳統教學方式,既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缺少松趣味性,還制約學生難以發揮學習自主性,嚴重影響了學生思維力培養,更談不上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培養問題了。由此導致學生不能很好融入課堂教學活動,制約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1.2 教師缺乏創新教學理念。縱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些語文教師抱定一本教科書,根據課本教學內容安排,以相對穩妥的按部就班形式,進行語文課堂教學。這種教學理念,嚴重悖離了新課程改革要求,也違背了素質教育思想。語文教師依據語文教科書實施語文課堂教學,做法并不為過,但存在的嚴重不足,是沒能貫徹現代教學理念,唯課本而課本進行教學,不僅在教學方法沒有創新,而且在教學內容上,同樣缺少創新,又因此影響了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1.3 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盡管新課程改革經歷了多年,素質教育也提倡了多年,但因有許多教師依然看到,國家對目前的中考與高考制度,還未改革徹底,仍以應試決定學生升學方向。所以,他們僅在口頭上能喊進行教學改革,進行素質教育,可在實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他們尤為關注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并對語文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以多留作業方式,進行不斷施壓。整個語文課堂教學,用不善于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也不慣常引導學生思考解題技巧,只一味強調要提高學習語文知識成績。
2.1 徹底轉變語文教學理念。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需要學校強化對語文教師的培訓與監督,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現代教育教學觀念,是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并非還要進行照本宣科。素質教育在有些教師身上,之所以改變進程停滯不前或緩慢,關鍵在于教師的主觀教育教學觀念,還沒有得到徹底轉變。針對這些問題,需要學校加大對教師新教學理念的培訓,并強化督導。但凡發現有些教師,還在受傳統教育教學觀念支配,還再進行傳統方式教學,輕者提出引導,重者給予批評,要求他們必須按照新課程改革精神,圍繞素質教育要求,在真正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中,切實實施素質教育。不能因為情面而耽擱素質教育的實施。作為教師自身,同樣要認清目前教育教學形勢,即使自己再不愿意或不習慣進行創新教學,也要逐步進行改進,積極踐行教育教學改革,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上,進行創新教學,以便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2.2 運用創新教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自從新課程改革以來,許多教師創新了很多現代教學方法,比如像課堂互動教學法、教學情境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等,有些教學方法,因備受教師和學生歡迎,還成為了經常使用的課堂教學方法。正是運用了這些創新教學方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在提高教學效果中,較好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比如,有些語文教師在教學《雷鋒叔叔 你在哪里》這一課時,就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語文教師在學生熟讀課文基礎上,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問題:(1)課文共講述了幾件雷鋒叔叔做的好人好事?結合課文學習,例舉你們自己曾經做過的好人好事。(2)雷鋒叔叔到底在哪里?按照課文內容的啟發,你知道雷鋒叔叔在哪里?學生面的語文教師提出的問題,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通過討論,學生們則能將這些問題的答案,回答得相對清楚,再在語文教師的總結修正下,使學生能夠掌握了這篇課文的中心主旨,并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2.3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因為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是以圖文、音像或視頻方式展示教學內容的,并創設具有形象化、直觀化和具體化教學情境功能,對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進行創新思維有著較大的誘惑力。因此,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語文課堂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比如,語文教師在教學《要下雨了》這篇課文時,就可以借助課文內容,將課文中涉及到的小白兔、小燕子、小魚和螞蟻等動物,它們所有規避下雨的動作,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然后,語文教師問題一轉,向學生提出:你們想象一下,除了文中提到的這些動物以外,其他動物在要下雨的時候,又應該都有什么樣的規避行為呢?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小學語文創新思維培育,需要語文教師在轉變教學觀念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采用創新教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