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姍姍
(河南省許昌市第一中學 河南 許昌 461000)
當前的語文學習中,學校雖然開展了閱讀課,但教師們只是讓學生們自己閱讀,在課堂上并沒有學到真正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課上有效地傳授給學生們閱讀方式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所以,多文本這種新型的閱讀方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種方式的閱讀就是對傳統的創新,也是對以前閱讀的補充。這種閱讀模式對于提高學生閱讀量,學生成績與素質有著重要的發揮作用,以下就是對這種新型的閱讀模式的闡述。
1.1 了解什么是多文本閱讀。多文本閱讀就是文章細讀,指的就是一篇文章反復閱讀,通過發現小細節來了解文章的意思。簡單地講就是學生圍繞一個或者多個的問題來展開對文章進行閱讀。以一篇文章引出多篇文章,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大學生的閱讀量,促進學生自主地去閱讀書籍,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字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由此可見文章細讀的重要性。
1.2 培養學生多文本閱讀。首先,閱讀本身就是為了提高學生們的語文寫作水平,增加學生們的閱讀量。九年義務教育有這么一個標準,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應該要達到405萬字,并提倡學生們要多讀書,多好書,整本的書,而多文本教學就是可以在課程中能夠讀很多的連續完整的書,這就增加了學生們的閱讀量和自身的儲備知識量,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其次,多文本閱讀的意義就是提高學生們的閱讀速度,速度提上來,知識的儲備量就提上來,這是一個需要訓練的技能,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要求慢慢讀,因為這樣讀的可以更加細致,但是細致的前提是你需要通讀文章明白意思,在進行慢慢讀,而且這種教學方式也極大地阻礙了學生們閱讀速度的提高,多文本閱讀就有效地改善了目前這個狀況,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也為學生的素質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準備。再者,現在的學生們認為現在是信息化的時代,大部分同學都是再看電視,手機等電子類產品現在極少有學生在抱著書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有興趣,他們才能更好的閱讀,而多文本閱讀就會在其中展現出來,多個論題學生學起來也不會枯燥無味。在有效的方法指導下,學生便會愛上閱讀,也提升了自身的寫作等多種能力。
2.1 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引入相關文章。多文本教學不僅是要求學生們讀文章讀得快,最主要的是要求學生們掌握閱讀技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例如,在學習八年級語文上冊中《飲酒》(其五)這種具有田園風格的題材時我們可以引入關于其他田園詩的內容,如:《唐詩五首·錢塘湖春行》,等做對比《飲酒》(其五)是描繪了詩人在草廬不受世人的打擾,在南山悠閑自在的采菊生活,表現了詩人歸隱田園后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對自然風光的喜愛。《錢塘湖春行》主要是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之情。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把幾篇文章中相似與不同之處找出來,能夠更好地整合思維,不同的文章不同的閱讀手法,在這種閱讀模式下,學生們就會不由自主地走入閱讀,更好地的提升能力。
2.2 插入課外閱讀,幫助學生理解。現在的語文課堂中,除了生硬就是枯燥無味,并且有些文章,非常地拗口,對于老師來說也非常難傳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插入部分的課外內容以此來提升學生們的閱讀興趣。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加,懂得知識的增多,他們對課外書是具有一定的需求的,兩者結合是通常是只有有益處的,不同類型相關內容的閱讀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找出其中的內在聯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和形式,也可以鍛煉學生不同的閱讀思維。
2.3 開展先進的教學模式。在學習中,教師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主,上課期間要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教師是引導者,要創建情境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產生興趣,同時還要了解學生的喜好,結合學生來開展閱讀活動,也要引導學生大膽的互動交流,營造閃光點,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了解自己的長短,學習別人的優劣,使學生更好的學會閱讀。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來,多文本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非常好的方法,它從中體現了老師、學生、書籍之間的互動,是學生們所喜歡的,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了,閱讀速度也得到了提升,每個學生的精神世界也更加豐富了,在多文本閱讀中我們也可以發現,老師在其中所占據的引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師們與時俱進,采用多種先進地方式進行授課,組織學生們學習,這才能夠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