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新
(莆田第十二中學 福建莆田 351139)
我國新課改政策對體育生的上課方式和高考訓練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體育生要想在體育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就要在平時的訓練中,以高考的訓練內容為基礎,不斷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然而,以往在體育教學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影響了體育訓練的質量。因此,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體育訓練,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學習狀況,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提升他們的體育綜合素養,幫助學生在高考體育中獲得理想的體育成績。
體育訓練與音樂、美術訓練不同,需要學生具有充沛的體能,并且在訓練過程中能夠按照教師提出的規范動作進行。在以往的體育訓練過程中,教師通常會在訓練開始時讓學生進行熱身,之后向學生講述體育訓練的相關動作,確保學生充分掌握相關的動作要領之后,規定相應的體育訓練任務。這樣的上課方式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現實需求和身體素質,所有學生的體育訓練內容均相同,長此以往使得學生對體育訓練的項目不感興趣,部分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經常以懈怠的情緒面對相應的訓練內容,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體育訓練質量,還阻礙了他們潛能的發揮。
對于體育教師來說,在體育訓練過程中適應了以往應試教學的方式,課堂上仍舊采用教師講、學生訓練的方式,雖然這樣的上課方式能夠確保體育教學進度,但是缺乏靈活性,沒有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只是機械性地進行訓練,影響體育訓練質量。
在體育訓練過程中,教師會給學生布置每天的訓練內容,在課堂上或其他時間讓學生進行比賽,以此鍛煉學生身體素質,忽視了學生自覺訓練的意識,在訓練過程中,學生只能被動地按照教師的節奏進行訓練,沒有自己的訓練想法和訓練目標,這使得學生對教師產生了極強的依賴。
學生在體育訓練過程中的狀態和訓練質量對體育高考成績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是在體育訓練過程中,教師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幫助學生快速提升運動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導致部分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因為沒有達到自身的預期目標而產生消極心態,在訓練過程中注意力不夠集中,從而降低了自身的訓練水平。
對于體育考生來說,在進行大量的體育訓練之后,需要足夠的營養來補充能量,但是在飲食方面,農村學校的后勤保障未能及時根據學生的身體狀況,分時段安排飲食。這導致部分學生在體育訓練過程中,因缺乏營養而出現體力透支的情況,降低了體育生的訓練質量。
現如今,國家對體育考生的要求不斷提升,再加上參加體育高考的學生數量逐漸增多,導致體育高考的競爭非常激烈。因此,學生要想在體育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就要在平時的訓練中采用科學的體育訓練方式,激發自身的潛能,提升自身的體育綜合素質。這就對教師對體育訓練方式的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體育訓練分為不同的階段,根據學生的動態變化制訂相應的訓練方式,能夠促使學生在科學的訓練中不斷增強自身的體育綜合素質。
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經常會發生各種拉傷或身體損傷,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的訓練方式和訓練過程存在問題,這樣不僅會對他們后期的體育訓練產生不利的影響,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高考成績。再加上體育高考的壓力比較大,很多學生為了在體育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在高考前期經常會進行突擊訓練來提升自身的體育綜合素質,這樣的訓練方式風險較大,容易給學生的身體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因此,為了使學生能夠順利參加體育高考,在平時的訓練中應按照科學的訓練方式增強自身的速度和素質,這樣才能夠確保自身的體育成績能夠穩中有升。
很多體育生在剛開始進行體育訓練時,對體育訓練的內容充滿好奇,訓練激情都比較高。但是訓練一段時間后,因為身體的疲勞及心理的壓力,導致他們在后期不能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體育訓練中。再加上體育訓練的項目有限,需要學生反復進行訓練才能達到一定的效果,部分學生在面對重復的訓練時,容易產生懈怠的心理,這樣不僅降低了他們的訓練興趣,還會影響學生的訓練效率。
對于體育高考來說,合理的基礎訓練是非常重要的,再加上體育高考涉及的項目比較多,并且每個項目都對學生的體能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因此在體育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制訂合理的基礎訓練周期。然而,在以往的體育訓練中,通常是教師規定全班學生的基礎訓練時間,并保證自身的訓練量。這樣的訓練方式會使部分學生在重復訓練的過程中產生放棄的想法,因為學生不知道重復訓練會有怎樣的效果,對自身的訓練質量也沒有清楚的比較和認識。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將學生分成不同的隊伍,制訂合理的基礎訓練周期,讓他們在訓練的過程中不僅對自身有清醒的認識,還能增強自身的基礎訓練質量。例如,高考規定的身體素質項目對學生的心肺、耐力和柔韌性有著極高的要求,但是在基礎訓練中,學生在短期內很難看到自身的變化,需要不斷地重復訓練,才能在后期的競賽中得到相應的效果。
在高考體育訓練中,要想提升學生的體育訓練質量,就要根據前期的基礎訓練情況,結合不同學生的訓練進度和身體素質,針對性地制定訓練內容。因為體育高考涉及的項目比較多,每個項目的考試結果都會對高考的體育成績產生影響,所以教師在進行針對性訓練的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基礎訓練情況,分析學生的短板,并在針對性訓練的過程中,通過比賽訓練的方式,不斷激發他們的訓練斗志,補齊他們的短板。但是學生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在采用比賽的訓練方式時,一定要控制好比賽的強度和時間,避免比賽的強度過強及時間過長,給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也防止比賽的強過低度及時間過少,沒有將學生的潛能激發出來,影響針對性訓練的效果。例如,福建省體育高考的4個項目(800m、100m、立定三級跳、鉛球)對學生的心肺、肌肉力量具有明顯的要求,因此,教師可以在針對性訓練的過程中,將訓練內容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生的特長訓練上,如對于耐力比較好的學生,可以通過田徑比賽的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速度和耐力;對于力量優勢明顯的學生,可以通過推舉或挺舉的方式,增強他們力量的爆發性。在針對性訓練的后一部分中,教師可以將訓練集中到短板訓練上。
對于高中體育生來說,在訓練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焦慮情緒,情緒的穩定性變得比較差,要想提升他們的訓練質量,促使學生能夠以良好的心態面對高考體育,在訓練過程中,教師應實時關注訓練結果的動態變化,并根據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訓練項目進行科學的評價。比如,在基礎訓練過程中,部分學生容易出現迷茫或松懈的心理,這時教師可以定期組織不同隊伍的學生進行比賽,讓他們在比賽的過程中,通過與自身身體素質相近的學生進行比較,清醒地認識自身的不足和發展潛力。比賽結束之后,教師可以根據不同隊伍的表現進行分層評價,如對于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對他們值得激發的潛能進行評價,將教師的預期目標告知學生,讓學生在接下來的訓練中制定相應的訓練目標,培養他們的自主訓練意識;對于身體素質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對他們比賽中的長處進行點評。
對于體育考生來說,心理素質是臨場發揮的關鍵,因此在進行體育訓練時,教師應不定期與學生進行談心,根據他們訓練的狀態和測試成績,站在朋友的角度探討他們在訓練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制定合理的訓練目標,促使學生對自己的訓練現狀形成理性的認識,避免部分學生出現焦慮心理,影響體育訓練的質量。
綜上所述,體育高考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考試,對學生的人生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體育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制定分階段的訓練目標,通過多樣的訓練方式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訓練,并及時對學生的訓練過程和訓練結果進行點評,促使學生掌握相應的訓練技巧,對自身形成全面的認識,從而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到體育訓練中,為體育高考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