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強
(安徽省合肥市新城高升學校 安徽 合肥 231600)
新課程改革對于高中政治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改變,不僅改進了原有教學的缺點,而且更加注重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新課改對于高中階段政治教學的實施方面給出了詳細的建議,為政治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提供了依據和方向。自課程改革實施以來,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收獲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與此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問題,下面我將根據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并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幾點改進的建議。
新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以來取得了很多教學上的進步,改進了傳統教學存在的缺點,同時由于舊教學模式的影響以及教師對新課改理解不透徹等原因,導致新課改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以下是實施過程中暴露出來的主要問題。
1.1 過于重視自主探究。新課改倡導將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進行自主的合作探究,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發揮自主性積極探究問題,進行小組內的合作。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會出現把握不好課堂節奏的現象,導致課堂中過于重視學生自主探究,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的難度,一概將問題交給學生探究,反而達不到教學目標,學生的討論探究沒有得出任何有價值的結論,課堂自主探究沒有任何的效果。
1.2 忽視教師的合理引導。新課程改革中提到要重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導致部分教師在教學時過分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忽視了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學習。高中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是學生接觸的內容畢竟有限,生活經驗也比較少,認知水平、價值觀仍然不成熟,沒有教師的教授和引導,學生無法自主完成學習,甚至會導致相反的后果,因此不能因為強調學生的主體就忽視了教師的作用。
1.3 過分依賴教學手段。新課改倡導情境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但是部分教師理解錯誤,人為運用多媒體技術就是課程改革,在教學中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通過圖片和影像來進行課堂內容,忽視了原有的教學設計,注意情境的創設,但是沒有進行問題的深入探究,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
1.4 評價標準沒有改變。新課改注重學生思維的拓展、個性的展示,雖然教學方式改變,但是教學效果的考察標準仍然是答案統一的考試,這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不符,讓新課改沒有完全落實。
新課改是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學改變,自新課改實施以來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所以作為一名高中政治教師,針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以下的參考建議。
2.1 轉變教學模式,提倡問題式教學。在課堂中應當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作用,讓學生進行自主的合作探究,但是在實施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深挖教材,設置合理的探究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如在學習完基本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一章時,我會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模擬參與市場活動,讓學生分別作為經營者和消費者,感受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中做出的決策,然后探究應當如何規范市場環境。通過適當的時機設置適當的探究問題,引導學生不斷地追問,逐步深入的探究問題,從而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
2.2 合理安排教與學。教與學是課堂中不可分割的兩個重要組成只有正確的認識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進行教與學,讓課堂發揮更好的效果。所以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的考慮學生與教師的作用,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將教與學巧妙融合。例如在學習《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時,我會首先提問學生在生活中了解到的習近平主席的名言或思想,然后再學習習主席的主要思想,之后讓學生對比自建國以來我國思想理論,探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我會積極地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問題,讓教與學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
2.3 正確看待使用教學手段。新課改倡導情境式教學,合理的運用教學手段可以為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所以教師在備課時應當立足于學生的基礎,了解學生的需求,認真分析教材,選擇適當的教學手段,避免一些空大的內容,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例如在學習《我國的個人收入與分配》一課時,我會運用多媒體展示當地的收入方式和分配制度以及消費水平,讓學生認識不同的收入方式,了解當地的收入和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通過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結合,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提高知識的遷移運用。
2.4 評價方式多元化。新課程改革要求培養學生終身學習、適應以后社會的能力,而不僅僅是應對考試,而是為了今后的發展,所以在課程評價方面也應該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來評價學生,所以需要教師在評價學生時用積極贊賞的眼光多方面的綜合評價學生。
新課程改革自實施以來,給高中政治教學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在促進教學的同時暴露出的問題也應當得到重視,這也給教師的挑戰。作為一名高中政治老師,面對新課改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應當主動地學習新課改內容,針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積極的去尋求解決的方法,探究更好的教學實施方法。